我国农科研究生培养模式对农业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研究
本文选题:农科研究生 + 培养模式 ; 参考:《成人教育》2009年12期
【摘要】:文章对我国农科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现状,农科研究生培养模式和构建与农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农科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等方面做了阐述和分析。从经济因素、文化制度因素、技术因素、认识因素等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方面分析了不适应的原因。并提出了农科研究生培养模式改进的基本途径。
[Abstract]:This paper expounds and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graduate education in China, the cultivation mode of agricultural graduate student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graduate education and cultivation model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asons of inadaptability from external and internal factors, such as economic factor, cultural system factor, technical factor, cognitive factor and so on. The basic ways to improve the cultivation mode of agricultural graduate students are also put forward.
【作者单位】: 华南农业大学;
【基金】: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十一五”研究课题《学科建设与新时期研究生教育质量相关性研究》(项目编号为06CC037) 华南农业大学校长基金教育管理专项“学科建设及其评估体系与高质量研究生人才培养的互动关系研究”(项目编号为2007J004)的资助
【分类号】:G6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罗英姿,董维春,陆承平;建立农科专业学位制度 培养农科高层次应用型人才[J];江苏高教;2001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田维波;西部地区农业教育与农业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2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裴劲松;略论研究生教育的模式与发展[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04期
2 ;体育学博士立足于国内培养之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6年04期
3 赵殿军,徐金尧;部分高校在校研究生参加体育锻炼项目情况及影响因素[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4 戴玉英;;应用心理学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5 胡小桃;让研讨式教学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2年03期
6 郑群;公安人才培养模式新论(上)[J];公安教育;2003年10期
7 董翔英;知识创新与人才个性——兼谈计算机教育中的创造性人才培养[J];高等理科教育;2003年01期
8 楼成礼,孟现志,童晓明;研究生素质教育模式研究之体系建构[J];高等理科教育;2003年01期
9 曾冬梅;课程体系优化的三个层面[J];高等理科教育;2003年02期
10 刘零,梁少琴;博士后与学科建设[J];高等农业教育;1999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马艳艳;;探讨我院硕士专业型研究生在二级学科临床轮转期间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A];第六次全国口腔医学教育学术会议暨2007年国际口腔医学教育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彤;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可持续发展[D];厦门大学;2001年
2 唐德海;大学课程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3 缪园;基于学科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文献情报中心);2003年
4 李健宁;高等学校学科竞争力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李正;中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质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周泉兴;我军院校初级指挥军官培养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王道红;学位论文质量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唐国瑶;我国住院医师培养模式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邵争艳;中国区域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评价与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10 柴国荣;我国田径教练员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扈国栋;军队高等医科院校博士生指导教师队伍及其遴选标准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2 赵丽;关于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多样化的探讨[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3 楼英伟;高校课程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4 王相周;北京体育大学开设体育经纪人专业方向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年
5 范诗武;研究生课程建设——基于概念比较的思考[D];浙江师范大学;2003年
6 李冬梅;农业推广硕士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7 陈进华;模拟法庭教学方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8 李静茹;中国研究生导师制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肖红艳;信息化条件下高校的教学管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龙健;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人才培养模式与质量观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马国军;西部地区农业高等教育的发展选择[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2 王燕梅;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的制度因素分析[J];经济科学;2001年03期
3 翟庆萱;人力资本与西部产业结构的调整[J];陕西经贸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4 周平;试论我国人力资源开发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关系[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S3期
5 董维春,徐翔,盖钧镒;新形势下农科博士生培养规格、模式与方法探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5年02期
6 崔凯;农业微观经营与外部生成环境[J];乡镇经济;2000年05期
7 杜彦坤;西部大开发与农业大发展的宏观战略思考[J];中国软科学;2000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定华,巩艳珠,方东风;从深圳特区的经济发展看高等工程技术人才的知识和能力结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83年02期
2 马毓义;;大力开展教学改革,开创教学工作的新局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83年01期
3 张光斗;;工程教育结构需要改革[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83年01期
4 ;关于改革农科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的意见[J];高等农业教育;1984年03期
5 张卿华;体育师资的能力结构与培养模式[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4期
6 柳若松;略论体育学院的培养目标[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84年03期
7 张原华;;王冀生副司长在高等工程教育第三次专题研究会总结会上的讲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84年02期
8 晓晨 ,鲁平;加速改革和发展农科研究生教育[J];高等农业教育;1985年01期
9 本报编辑部;修订体育学院体育系教学计划的必然性及现实性[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85年01期
10 宓洽群;;改革管理搞活教学[J];教育发展研究;198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建国;赵惠君;;21世纪水利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A];中国水利学会一九九九年优秀论文集[C];1999年
2 孙升云;吴启富;;二十一世纪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A];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7年
3 赵常伟;张建东;王学舟;马素军;;医学院校全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思考[A];山东省医学伦理学学会第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4 张克猛;;谈谈工科非机类、电类力学课程的改革——兼述《机械工程基础》教材的体系特点[A];世纪之交的力学教学——教学经验与教学改革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5 刘兴茂;陈昭烈;刘红;熊福银;;心肌细胞体外三维培养的初步研究[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6 黄晓琳;;从美国康复医师培养模式看我国康复医学教育[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三届中国康复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7 杨正云;;谈体育教师人才的素质培养[A];亚洲人才战略与海南人才高地——海南省人才战略论坛文库[C];2001年
8 阎新华;;挑战生命科学前沿——解读徐荣祥和他的干细胞研究[A];烧伤湿性医疗技术(MEBT/MEBO)论文集锦[C];2001年
9 李青峰;许克毅;;论研究生党建工作的特点[A];2001中国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1年
10 王萍;林善明;;探索电气及电子工程人才培养新模式[A];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Education[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河北师大附属民族师范学校 王新禄;创新教育值得关注[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俞俭/文;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翟帆;高职高专: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成长的摇篮[N];中国教育报;2000年
4 史根东;创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N];光明日报;2000年
5 曲振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与培养模式[N];光明日报;2000年
6 通讯员 王群、龙泽群;共谋高层次人才培养良策[N];湖北日报;2000年
7 刘文选;上海中医药发展“大跃进”[N];健康报;2000年
8 钟山;当代大学生的优势和不足[N];吉林日报;2000年
9 伊边;当代大学生的三点优势和不足[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0年
10 ;著名大学校长话“创新”教育[N];联合时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昭烈;哺乳动物细胞无载体固定化培养技术的建立[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4年
2 胡玲琳;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周泉兴;我军院校初级指挥军官培养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赵海涛;基于问题的校长培训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王东光;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系列课程综合改革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6 唐国瑶;我国住院医师培养模式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赵金昭;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与培养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8 罗文标;基于知识创新的企业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9 王秀梅;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及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10 张瑞林;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晓燕;四川省建设类中专教育发展思路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0年
2 余大山;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D];西南师范大学;2000年
3 李传新;论建立开放的高职高专大学物理课程体系[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4 高爱国;新时期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解析与思路[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5 高明霞;论听、说的内在联系及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D];延边大学;2001年
6 马福君;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特色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7 王凯;新型骨干师资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8 郭华;关于构建军队全科医学教育模式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2年
9 李盛;WTO与大学本科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10 朱正亮;大学生素质发展的管理学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0408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2040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