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类硕士研究生知识结构调研报告——以广州地区四所高校为例
[Abstract]:The results show that most graduate students have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ortance and necessity of improving their knowledge structure; because the curriculum is not reasonable, the teaching content is insufficient, the teaching method is "undergraduate", the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is short, the independent reading is not ideal and so on. For this reason, the graduate students' knowledge face is narrow and the knowledge structure is not reasonable. In view of this situation,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o improve the knowledge structure of graduate students: strengthen the study and research of interdisciplinary, strengthen the comprehensive and human culture of the curriculum,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the creative thinking ability and independent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of the graduate students,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and the tutors. Guidance.
【作者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
【基金】:2009年广东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项目(09JGXM-MS04) 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重点课程建设项目“理工类院校综合化过程中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的策略研究”
【分类号】:G643
【参考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段丽;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启福;论科学的目标追求[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2 陈玉玺;知识创新及其认识活动的特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3 董学文;“文学理论学”构建刍议[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4 邬晓燕;科技与道德走向合理的张力[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5 周汝忠;科技期刊发展的四个历史时期[J];编辑学报;1992年02期
6 吴小勇;关于科技期刊编辑学研究的一些思考[J];编辑学报;1998年03期
7 张福平;编辑与两种文化的整合[J];编辑学刊;1997年02期
8 张瑞生,王亨君,谭辉,费定舟;科技编辑共同体与科技编辑文化[J];编辑之友;1996年03期
9 王玉明;试论情报污染的控制[J];图书与情报;1993年01期
10 张亚男;我国科普传播失位现象分析[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王巧慧;黄斌;;默顿科学精神气质的现实性[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2 邬晓燕;;当代文化危机和科学精神的融入[A];“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2006年
3 卢立峰;李兆友;;论科技创新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4 楼巍;许为民;;技性科学观:科学的当代性和复杂性[A];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学术年会浙江大学论文集[C];2008年
5 高峡;;学术交流基础:学术三要素[A];学术交流与学术生态建设——中国科协第二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高峡;;科技社团的学术交流与学术生态建设:来自历史的启示[A];学术交流与学术生态建设——中国科协第二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谈新敏;宋保林;;论技术创新人文化的价值[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8 李光;文剑英;;从科学与社会互动看科技政策的目的[A];首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2005年论文集(上)[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国平;经济系统进化及动因[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2 刘君栩;资本与生产力关系的哲学审视[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3 费多益;论科学的合理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阎光才;识读大学:组织文化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郭长江;中国近现代科学教育变革的文化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宋永刚;自我发展:高校学术人员管理的新视野[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韩映雄;高等教育质量精细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李庆宗;在理性与价值之间[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9 陈学东;近代科学学科规训制度的生成与演化[D];山西大学;2004年
10 刘瀛_";网络时代科研机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福平;新闻出版文化学研究[D];郑州大学;2000年
2 徐莉莉;巴斯德的科学贡献、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D];广西大学;2001年
3 张瑞;论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职能[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肖娜;论贝尔纳学派的科学学[D];湘潭大学;2001年
5 郭圣乾;信息化与城乡经济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6 庄嘉;科技全球化与中国科技发展政策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7 文学锋;1922—1932年苏联计划科学推行受阻的文化根源及启示[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8 毛果平;基于复杂性分析的虚拟企业研究[D];湖南大学;2002年
9 何郁冰;知识创新视野中的科技传播[D];厦门大学;2002年
10 谢清果;科学文化及其社会功能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易红郡;英国现代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及特点[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10期
2 王敏;教育质量的内涵及衡量标准新探[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3 王永盛,岳玉庆;中美两国硕士研究生教育现状和特点比较研究[J];东方论坛;1997年02期
4 瞿海东,章丽萍;略论构筑研究生培养质量保证体系的若干思路[J];高等理科教育;2002年06期
5 张远英,王光洪,田维波,颜泽英,李名扬,周泽扬;21世纪农科研究生知识和能力结构的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02年02期
6 孟万金;研究生科研能力结构要素的调查研究及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06期
7 孙远雷,魏海苓;试论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2002年03期
8 庞青山,曾]/;论研究生扩招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江苏高教;2000年06期
9 孟万金;研究生选拔考试改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江苏高教;2001年03期
10 许克毅,柏昌利,康志明;面向21世纪的研究生知识能力结构及对策探讨[J];江苏高教;1998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乃祥;赵平;曹丽颖;王兆毅;;高等农业院校农业信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6年09期
2 朱小军;时章明;周萍;;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导师指导因素探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潘宁敏;;关于创新型体育教师知识、能力及素质培养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8年27期
4 李占秀;;高师音乐研究生“双层面”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9年02期
5 朱志军;李志毅;谢世平;;中医内科学研究生知识结构及能力培养探讨——1997-2006年河南中医学院中医内科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分析[J];中医教育;2009年02期
6 崔明秀;冯文宇;;对做好科研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09年04期
7 沈群;;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与师资建设——华南农学院基础课教学研究部师资情况分析和预测[J];科技管理研究;1982年04期
8 ;政工干部的知识结构[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85年04期
9 王力邦;知识结构与课程设置[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03期
10 郇久琴;南云;;抓好课程建设 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J];教学研究;199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明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陆新生;;从数学教师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看高师数学专业课程与教学改革[A];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数学教育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张士昌;;高校管理改革研究[A];中国煤炭教育科研优秀成果文集[C];2001年
4 李前程;熊礼波;李贵成;;加强领导 强化措施 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A];思考与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论文集[C];2005年
5 杨万华;陈保卫;;探索后勤用工改革的新形式——雇员制[A];管理与服务——北京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研究论文集[C];2003年
6 石建军;于泉;;校选课教学相关问题研究[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8年
7 张川;崔碧海;;土木工程“工程建造”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研究[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张岩;刘峰;张建国;王春宇;;创新人才素质与创新能力培养[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9 蒋宗礼;;更新教育观念、培养创新人才[A];海峡两岸面向21世纪科技教育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10 闫石;马英忱;王涛;;在课程教学中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A];世纪之交的力学教学——教学经验与教学改革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天津师范大学 杨若琳;深化高校改革 完善大学生村官知识结构[N];天津教育报;2010年
2 李俊霞;完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N];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
3 李丹;高校与人才[N];青岛日报;2006年
4 王永成;浅谈盘活入警大学生资源[N];边防警察报;2008年
5 周丽苹 浙江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充分发挥高校在职业化建设中的作用[N];中国人口报;2009年
6 郑元宁;按照“三个面向”要求培养高素质人才[N];光明日报;2005年
7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孟宪忠;让大学生的右脑活泼起来[N];中国教育报;2007年
8 记者 郑超;有条件的大学可尝试“因女施教”[N];华夏时报;2006年
9 衣俊卿;建构创新的文化教育机制[N];社会科学报;2005年
10 王乐 整理;大学四年怎么过[N];文汇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竹;吉林省高等师范院校教师知识结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刘仲全;高师公共课教育学教材知识结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周海华;高校教师知识结构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4 王晓钧;基于人格特质的创新型人才素质模型的构建及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刘民;医学本科毕业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实测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李志平;研究生创新目标模式及其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分析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1年
7 陈振娟;大学生择业心理与社会需求之矛盾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8 刘格;河北省普通高校体育院(系)田径师资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张继德;论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培养[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朱晓明;我国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1686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2168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