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博士生社会实践必修化工作推进策略探析

发布时间:2018-08-18 16:59
【摘要】:社会实践是高校博士生培养教育中的必要环节和有效途径,探索博士生社会实践必修化推进工作的策略对于发挥社会实践育人功能以及优化博士生培养方案有着重大意义。目前,国内仅有为数不多的几所高校落实了博士生社会实践必修化工作,其他高校由于学科特色、科研压力、实践基地和经费支持等主客观因素限制了博士生社会实践必修化工作的有序推进。稳步推进和落实博士生社会实践必修化工作,要重视制度设计,出台制度规章,组建推进小组,明晰组织架构,推动实践基地内涵式发展,完善实践体系,丰富实践形式,配备指导教师,提供专项经费支持。
[Abstract]:Social practice is a necessary link and effective way in the education of doctoral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xplore the strategy of promoting the compulsory work of social practice of doctoral students in order to bring into play the function of educating people in social practice and to optimize the training programs of doctoral students. At present, there are only a few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that have implemented the mandatory work of social practice for doctoral students. Othe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under pressure from scientific research because of their discipline characteristics.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factors such as practice base and fund support restrict the orderly advancement of social practice compulsory work for doctoral students. We should steadily promote and implement the compulsory work of doctoral students in social practice, pay attention to system design, issue regulations, set up promotion teams, clarify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promote the connotation development of practice bases, perfect the practice system, and enrich the practice forms. Equipped with guidance teachers, to provide special funding support.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分类号】:G6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华铭;博士生导师访谈——访胡壮麟教授[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年06期

2 陈学飞;警惕博士生教育中的“学位工厂”现象[J];中国高等教育;2000年18期

3 杨巍然;创新是博士生教育的核心[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4 周春华;创新能力培养:中西方博士生教育之比较[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5 杨巍然;创新是博士生教育的核心[J];中国地质教育;2001年02期

6 黄启兵,关宏;对博士生扩招的反思[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1期

7 王殿元,马士军;博士生课程改革初探[J];辽宁教育研究;2002年02期

8 海波;我国博士生教育的“危”点[J];华夏文化;2003年01期

9 范洪义;我从博士生教育中获得的收益[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年11期

10 嘉晨;首届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隆重举行[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程秋;袁重胜;方传龙;;注重创新能力培养 提高博士生质量[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2 张其香;;博士生跨学科研究的求解——兼论跨学科研究的问题与障碍[A];2014首届“跨学科研究” 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4年

3 何嘉松;;博士生一对一因材施教的传承与实践[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P:高分子教育[C];2013年

4 吴启迪;;博士生教育在高等学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A];回顾与展望——1983—2003年高教研究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程美东;“博士生不是考试生”[N];北京日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易鑫;延期毕业:博士生之困?[N];中国教育报;2013年

3 记者 张清俐;多所高校推进博士生跨学科培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4 吴娟;培养世界一流博士生成焦点话题[N];文汇报;2003年

5 记者 顾瑞珍 张景勇;博士生数量将列世界第一,,委员却乐不起来[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6 杨婧岚邋李益众;博士生该不该强化“学科基础训练”[N];中国教育报;2007年

7 黄合来;博士生教育的核心价值[N];学习时报;2010年

8 全国政协委员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王晓秋;我国博士生教育质量亟待提高[N];人民政协报;2010年

9 记者 朱建华;一个导师最多同时带47名博士生[N];长江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张宁锐;博士生教育的一个特殊课堂[N];人民政协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彭国华;我国高校理工科博士生科研激励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2 彭安臣;中国博士生资助[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赵立莹;美国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徐平;我国研究型大学博士生培养模式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5 金凌志;理工科博士生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张英丽;论学术职业与博士生教育的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亭亭;二战后美国博士生教育的历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芳;基于4P模式构建研究型大学博士生教育体系[D];中南大学;2002年

3 张轶瑶;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评选及其反思[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4 李海娜;中美博士生资助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5 王鹏;保障我国农科博士生质量的投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6 白延军;高校博士生教育管理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7 周林颖;博士生导师评估及指标体系研究与实践[D];中南大学;2007年

8 王晓磊;博士生超期毕业影响因素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9 齐高峰;加拿大博士生教育的历史考察与启示[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10 赵欣;上海研究型大学博士生学术训练状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1901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21901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5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