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教育学硕士培养的困境及其对策——就业的视角
[Abstract]:The training of Master of Education should change with the change of employment situation, but the current training mode has a single goal of talent training, which is out of track with the signal of employment market, the overall optimization of school system reform is not enough, and the pressure of employment is increased in disguise. This model is an important reason for the difficulty of obtaining employment for postgraduates in education. Keeping up with the changes of the employment market, reshaping the training target, grasping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flexibly formulating the school system, diverting the employment orientation, reorganizing the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should become the key to solve the employment difficulties of the graduates of the education master's degre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our country.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高等教育研究所;
【分类号】:G643
【参考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胡炯;我国高等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郝艳萍;弗莱克斯纳的现代大学功能观及其启示[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2 洪成文,曲恒昌;比较高等教育研究五十年回顾[J];比较教育研究;1999年05期
3 陈超;产业结构现代化与高教结构改革——发达国家的经验及对我们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9期
4 闰明涛,郝艳萍;从就业谈美国科学家和工程师研究生教育的改革[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11期
5 王璐;从文化视角透视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05期
6 袁锐锷,文金桃;试析美国企业大学的现代高等教育性征[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12期
7 谷贤林;导师制·午后茶·住宿学院与一流大学的人才培养[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9期
8 刘宝存;牛津大学办学理念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9 方展画;在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对高等教育功能的再认识———马丁·特罗高等教育发展阶段论批判[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9期
10 邓光平;国外专业博士学位的历史发展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田建华;;定位与反思——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哲学社会科学如何作为[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2 胡仁东;;大学组织内部机构设置协调机制探析[A];科学发展观和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3 王斌林;戚业国;;论大学发展及其途径选择[A];科学发展观和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玉杰;以成长为目标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张彤;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可持续发展[D];厦门大学;2001年
3 卢晓中;当代世界高等教育理念及对中国的影响[D];厦门大学;2001年
4 张男星;俄罗斯高等教育体制变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蔡永莲;高等教育非公共消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宋永刚;自我发展:高校学术人员管理的新视野[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李福华;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叶信治;提高大学课程实践自觉性的哲学探讨[D];厦门大学;2003年
9 陈学东;近代科学学科规训制度的生成与演化[D];山西大学;2004年
10 汪怿;大学知识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小红;大学办高职问题探讨[D];汕头大学;2001年
2 迟景明;现代大学的社会职能及其整合[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3 张瑞;论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职能[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赵丽;关于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多样化的探讨[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5 柯闻秀;高校课程国际化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6 殷小琴;美国现代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特点与问题[D];浙江大学;2002年
7 李琼;教育技术的变迁与高等教育大众化[D];湘潭大学;2002年
8 朱为鸿;当代中国高等教育若干理念及其伦理辩护[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9 殷小平;高等医学院校的人文教育[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10 欧金荣;试论中国高等教育评估中介组织的创新[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毕华林;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化学教育;2002年06期
2 赵炬明;学科、课程、学位:美国关于高等教育专业研究生培养的争论及其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04期
3 陈伟;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之评价和超越——关于研究方法论的尝试性反思[J];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04期
4 闵维方;丁小浩;文东茅;岳昌君;;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5 刘鸿;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本科化”的成因分析[J];江苏高教;2003年05期
6 林金辉;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基本轨迹及其走向[J];教育研究;2003年02期
7 杨启亮;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课程设计理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年Z1期
8 马自坤;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9 段作章,张祖民;中美硕士研究生教育比较与启示[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兰;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多样化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2 饶小霞;中美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方式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路云;;智力开发与提高经济效益——山东省威海市职工业余教育调查[J];中国劳动;1982年08期
2 庄启东;;关于城镇劳动就业问题[J];社会科学战线;1983年03期
3 晓菲;比利时延长强迫义务教育年限[J];比较教育研究;1984年03期
4 刘国兴;;试论经济发展战略和充分就业目标[J];学习与探索;1984年02期
5 杨步洲 ,刘清瑞;浅析平凉地区劳动力的资源与素质[J];西北人口;1985年02期
6 沈顺康;关于我国城市就业问题的思考[J];浙江学刊;1986年04期
7 苏颂兴;吴端;陈树恒;;关于青年工作学的思考(续)[J];当代青年研究;1986年08期
8 张耀建;;二○○○年的福建“2000年的福建”研究总报告摘要[J];未来与发展;1986年05期
9 王s,
本文编号:22304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2230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