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复合型培养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8-09-10 08:54
【摘要】:"学术性"研究型硕士和"应用性"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各有其优缺点,因此,实现两者的融合是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借鉴多元化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思路的基础上,将"学术性"研究型硕士和"应用性"专业硕士相结合的复合培养模式融入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并就如何构建这一新的培养模式进行整体规划。
[Abstract]:"academic" research master and "applied" master's training mode have their ow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herefore, the integration of them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graduate education in China. On the basis of learning from the research ideas of diversified graduate training mode, the combined training mode of "academic" research master and "applied" master's degree is integrated into the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jor master's training. And how to build this new training model for the overall planning.
【作者单位】: 南华大学;
【基金】:湖南省教育厅项目(05B24)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XJK03AG015) 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委托项目[湘教通(2009)321号]
【分类号】:G643;TB-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建民;双模式硕士研究生培养制度初探[J];复旦教育论坛;2004年03期

2 王全林;多元互补:中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战略选择[J];高等农业教育;2005年02期

3 彭建刚;周鸿卫;周行健;;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年02期

4 祁晓庆;;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十年[J];中国高教研究;2006年09期

5 李群霞;张群;;国内外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比较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6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惠玲;我国重点理工科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张慧洁;;扩招后研究生教育质量及保障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年11期

2 佟福锁;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应重视的原则[J];江苏高教;2005年04期

3 胡小梅,任学敏;优化课程设置 强化工程硕士个性化教育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5年02期

4 金丽鑫,谢立平,姜红,赵凌侠;研究生质量下滑原因剖析及解决策略[J];辽宁教育研究;2005年08期

5 赵文平,吴敏,王安民;面向创新能力的研究生课程体系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年11期

6 祁晓庆;;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十年[J];中国高教研究;2006年09期

7 董桂玲;黄旭升;周明星;;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制度设计与模式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5年3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罗尧成;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周倩;高校科技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易凌;生物医学PhD培养模式的系统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松;应用ISO9000族标准建立和实施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探讨[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2 陈科;我国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吴慧燕;高校研究生兼职现象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路萍;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5 张婷婷;从学缘看学术型体育研究生招生培养[D];武汉体育学院;2007年

6 汪浩;影响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7 徐翠华;高校研究生培养管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徐娜;高校研究生导师指导方式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9 吴苏芳;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志平;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创新能力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建民;论中国人力资本生产制度市场化及其必然性[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2 彭先桃;;国外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启示与借鉴[J];东南亚纵横;2006年06期

3 齐二石,汪应洛,卢岚;中国工业工程学科发展现状与趋势[J];工业工程;1999年01期

4 王全林;多元互补:中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战略选择[J];高等农业教育;2005年02期

5 胡涛,万敏;论现代管理科学的发展趋势[J];北方经贸;2003年10期

6 袁祖望;中西高等教育发展道路的差异性及其后续影响[J];高教探索;1998年01期

7 康全礼,陈志强;结构多样化:现代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及启示[J];高教探索;2003年01期

8 骆永进;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展望[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1年01期

9 王建民;双模式硕士研究生培养制度初探[J];复旦教育论坛;2004年03期

10 包建华;方文丽;;管理科学学科的动态研究[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胡玲琳;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朱泓;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赵丽;关于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多样化的探讨[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2 刘惠玲;我国重点理工科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凯;孙林岩;楼旭明;;浅谈人因工程实验室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年08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顺堂;;工业工程专业毕业论文(设计)优化选题及方法研究[A];200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供稿;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迅速[N];大众科技报;2008年



本文编号:22339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22339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2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