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学习团队知识共享网络研究及影响因素分析
[Abstract]:Taking an academic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obtains the relationship matrix among the members by questionnaire, analyzes its knowledge sharing network status by using the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software, and finds out the key person in the team and the smooth flow of knowledge. At the same time, we hypothesize the relational network which affects the knowledge sharing relationship, and use the analysis software to verify this. These analyses will help to discover the problem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knowledge sharing in the team, and can be used as the objective basis for improving the knowledge sharing of the team.
【作者单位】: 安徽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BTQ035) 安徽大学创新团队项目(SKTD010B)
【分类号】:G6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平;;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组织隐性知识共享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勇;王陆;;异步网络协作学习中知识建构的内容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11期
2 黎加厚;赵怡;王珏;;网络时代教育传播学研究的新方法:社会网络分析——以苏州教育博客学习发展共同体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08期
3 李树茁;杨绪松;任义科;靳小怡;;农民工的社会网络与职业阶层和收入:来自深圳调查的发现[J];当代经济科学;2007年01期
4 杨锐;黄国安;;网络位置和创新——杭州手机产业集群的社会网络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5年07期
5 刘华芹;;农民工的网络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6 王毅杰;流动农民留城定居意愿影响因素分析[J];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7 薛靖;谢荷锋;;知识转换能力、网络中心性对个人创新行为影响的研究[J];技术经济;2006年05期
8 陈悦;王续琨;郑刚;;基于知识图谱的管理学理论前沿分析[J];科学学研究;2007年S1期
9 汪国华;;“苏南模式”与“温州模式”比较研究——一种新经济社会学视角[J];理论界;2006年08期
10 殷国鹏;莫云生;陈禹;;利用社会网络分析促进隐性知识管理[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徐桂权;;私人博客的使用对人际亲密关系的影响[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2 周小虎;马莉;;组织社会资本对员工离职意愿的影响:中国文化情景下的研究[A];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年度报告(2006—2007)——中国企业自主创新与品牌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庄尚文;;分工网络、信任机制与流通发展——基于社会资本视角的分析[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树人;从社会性软件、Web2.0到复杂适应信息系统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
2 李二玲;中国中部农区产业集群的企业网络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3 崔婷;企业能力系统涌现机理及层次演进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4 冯务中;网络环境下虚拟与现实关系研究[D];清华大学;2006年
5 赵定东;市场渗透中的利益关系协调[D];吉林大学;2007年
6 李作学;个体隐性知识的结构分析与管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7 高红艳;社会网络与“新生存空间”的生成[D];上海大学;2007年
8 金碧华;支持的“过程”:社区矫正假释犯的社会支持网络研究[D];上海大学;2007年
9 王伟;公共危机信息管理体系构建与运行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罗宣;我国母子公司构架下的子公司网络化成长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吉强;浙江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2 王晋;弱势群体子女在高校的成长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嘉;学校文化:行走于理想与现实之间[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蒋丽华;礼物的流动[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罗爱葱;当前我国都市中产阶层休闲特征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6 王富伟;穆村的经济分化(1978年—2005年)[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7 蔡凤霞;嵌入社会网络的中小企业竞合战略研究[D];福州大学;2006年
8 袁小平;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从差序格局到混合理性[D];山东大学;2006年
9 张岩;中小企业网络:结构、资源与绩效[D];汕头大学;2007年
10 周月平;合作竞争系统的网络描述[D];扬州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贡金涛;社会网络分析在学科评估中的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羌丽;中国文科重点高校国际化科研生产力比较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余梦麟;高校科研团队构建与知识共享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1年
4 张凯;基于Wiki的高校师生知识共享平台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5 顾洁莹;基于SNA的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进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6 刘新鸽;基于网络环境的大学生非正式学习研究[D];宁波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3038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2303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