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参与课外活动与就业的实证研究
[Abstract]: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926 graduate students' employment in Guangdong Province,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employment of graduate stud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professional factors have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choice of employment. (2) participation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activities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employment, while the willingness of graduat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such activities is weak. (3) participation in employment skills training activities; It is easier to find a job for graduate students with higher evaluation of social practice activities. (4) gender factors have a greater impact on obtaining ideal jobs, while early work experience has no significant impact on employment.
【作者单位】: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管理系;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课题“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基层就业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保障机制及其影响研究”(课题编号:BIA100076) 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广东省大学生参加课外活动与就业的实证研究”(课题编号:2009TJK067) 华南农业大学校长基金“参加课外活动与研究生就业的实证研究”(课题编号2009F0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6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岳昌君,文东茅,丁小浩;求职与起薪: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4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唐可月;张凤林;;高校扩招后果的经济学分析——基于劳动市场信号发送理论的研究[J];财经研究;2006年03期
2 闵维方;丁小浩;文东茅;岳昌君;;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3 张向阳;柯羽;;从评价指标反观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高[J];嘉兴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岳昌君;;中国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研究综述[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北京大学论文集[C];2004年
2 北京大学“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劳动力市场”课题组;;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刘彦伟;岳昌君;;教育借贷、人力资本积累与工作找寻[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钟云华;应若平;余素梅;;大学毕业生求职渠道选择及其影响因素研究[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周劲松;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教学因素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何亦名;中国高等教育扩张的就业与工资效应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3 贺尊;教育信号的经济解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邓岳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校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的对接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彭刚;大学生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余素梅;“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3 杨维波;企业内部控制与反倾销关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4 王春;社会资本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5 周燕;对中国学历教育过度的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6 钟云华;社会资本对大学生求职影响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岳昌君;高等教育人口比重的国际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2 文东茅;家庭背景对我国高等教育机会及毕业生就业的影响[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3期
3 郑洁;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大学生就业——一个社会资本的视角[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4 李勇;;大学教育的灵魂——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伍安春;尕峰;;国外大学生课外活动对我国开展素质教育的启示[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6 郑美群,于卓,刘大维;大学生就业社会资本的开发与利用[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郭斯淦,罗海鸥;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分层推进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高教探索;2004年03期
8 崔景贵;当代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高等教育新理念[J];高教探索;2005年01期
9 岳昌君,文东茅,丁小浩;求职与起薪: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4年11期
10 赵延东,罗家德;如何测量社会资本:一个经验研究综述[J];国外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玉凤;;小学语文多彩的课外活动形式[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0年03期
2 刘祖钦;;中学数学课外活动初探[J];学苑教育;2010年06期
3 任云岗;;数学习题课教学的有效性探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年01期
4 张贤德;王国栋;;注重学生参与 提升实验效能[J];成功(教育);2010年01期
5 郑卫东;;对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性质与功能的思考——以H大学为例[J];思想理论教育;2010年05期
6 邹大刚;;让学生做数学学习的主人[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年01期
7 李莉;;大学生课外活动对创造性人格发展的作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01期
8 李纯聪;;对新加坡小学教育的访谈与思考[J];教育文汇;2010年02期
9 王敏红;;语文课外活动,素质教育中绽放[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年03期
10 孙淑筠;;如何引导“新初一”适应新学期[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沈理明;杨东移;;学习环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7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2 郝建英;;改革数学课堂教学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西卷)[C];2010年
3 王永珍;;如何培养和提高教师素质[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西卷)[C];2010年
4 张守艳;;分层教学——素质教育下的因材施教[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西卷)[C];2010年
5 焦小玲;;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民办学校的教师如何参与学校管理[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6 刘永军;;我校培养艺体特长生的实践与反思[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河北卷)[C];2010年
7 陈茂;吴彩源;;校园文化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C];2010年
8 吴藻异;;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模式探讨[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9 胡学如;;学校要帮助学生形成规律运动的健身习惯[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10 周东一;袁文华;石楚平;;机械大类招生下制冷与空调学科专业方向的发展研究[A];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究——第六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特约记者 李荣惠 特约通讯员 刘长江 袁耿林;“四阶段模式”勾画成长路线图[N];解放军报;2011年
2 本报特约记者 李荣惠 特约通讯员 刘长江 袁耿林;“四阶段模式”勾画成长路线图[N];解放军报;2011年
3 记者 刘磊;三台县乡村少年宫成留守儿童之家[N];中国教育报;2011年
4 薛峰 尉志荣 高建红 民盟临汾市市委委员、乡宁县政协副主席,乡宁县政协信息委负责人,下宽村委支书;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凸显 加大教育力度刻不容缓[N];临汾日报;2011年
5 特约记者 范爱婷;二十二中一市级历史科研项目结题[N];自贡日报;2011年
6 黄梅县大河镇二小 朱留兵;教师要努力亲近学生[N];黄冈日报;2011年
7 河北新闻网记者 张海洋;与委员共话“给力素质教育”[N];河北日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齐洁;8号学苑的逆向营销[N];中国经营报;2011年
9 记者 邓小群;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N];深圳商报;2011年
10 杨青;“虎母”为何能赢得美国人认同?[N];深圳商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易斌;改革开放30年中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变革研究(1978~2008)[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欣;当代小学音乐活动课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敏华;高中教学领导力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胡庆山;体育课程实施主体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5 杨竹;不同文化背景的英语使用者使用英语情态附加语的差异[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6 叶良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7 马超;20世纪美国大学学生事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牛慧娟;大学生主体性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9 尤光付;县政府行政监督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猛;中国参与中东[D];西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文斌;我国政府危机管理中非政府组织参与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2 宫甜甜;信息环境下群体协作课程的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郑婉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荷西地区中文学校社区功能论略[D];暨南大学;2010年
4 李铁军;石家庄市普通高校篮球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瑞娟;尊重差异、引领发展[D];河南大学;2010年
6 常素枝;商丘市城区小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情况的现状调查与分析[D];河南大学;2010年
7 杨乐;阳泉市小学乒乓球运动开展现状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8 任颖慧;太原市中学生参与羽毛球业余活动的调查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9 汪锦;当代我国小学责任教育资源及其利用状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孟英澎;山西省普通高校网球选修课腕关节损伤成因及防治的探讨[D];山西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3075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2307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