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博士生教育的现状与问题述评
[Abstract]:Doctoral education in India began in 1857 and has generally grown rapidly, although it has been through several trough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history of doctoral education in India,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doctoral education in India, including the main components of the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of doctoral education, the procedure for granting doctorate degrees, and the funding for doctoral students. Finally, the problems of doctoral education in India are summarized.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
【基金】:2009年度河南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省级重点研究项目——“大学精神、大学发展目标与大学素质教育的整合研究与实践”(课题号:2009SJGLX01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64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凤;印度高等教育大发展的原因与得失[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2 荣黎霞;;发展中国家如何致力于更加公平的教育——以印度和南非为例[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2期
3 曾红;亚太地区普通教育师资培养体制的探讨[J];比较教育研究;1996年05期
4 付瑛,周谊;印度的职业教育[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胡保卫;杜坤林;;教育生态学与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J];高等农业教育;2006年03期
6 杨移贻;高等教育大众化——质量、素质教育和可持续发展[J];高教探索;2002年01期
7 潘懋元;大众化阶段的精英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06期
8 李云霞;张献;;印度高等教育的发展特色与软件业的崛起[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3期
9 牛慧娟,洪明;印度中产阶级成长轨迹初探[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10 郑桂珠;;战后印度高等教育扩张与义务教育落后矛盾之根源初探[J];现代教育科学;2006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庆刚;“大跃进”时期“教育革命”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2 陈德静;基于科技创新的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3 李云霞;中印现代化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丽娜;印度高等教育管理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2 蔡连玉;我国实质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模式研究:多学科的观点[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3 付瑛;印度IT职业教育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程莹;当代印度基础教育阶段科学课程发展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何李来;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监控的理论模式与实践策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袁朋;数量与质量的冲突与平衡[D];河北大学;2006年
7 崔金宁;印度教育现代化的历史演进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8 黄庆丽;中印农村女童教育比较[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朱孟琴;全民教育背景下教师问题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郑桂珠;印度独立后女子高等教育发展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安双宏,李长吉;论印度高等教育的财政问题[J];外国教育研究;1997年04期
2 汪贤泽;美国的“未来师资培训计划”与博士生教育改革[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3期
3 吕东伟;博士生教育创新:谁之责?——首届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综述[J];中国高等教育;2003年22期
4 饶們子;博士生教育与文本阅读的历史性问题[J];暨南学报(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梁桂芝;比较与借鉴——中国与国外博士生教育的比较研究学术研讨会综述[J];科技.人才.市场;1994年Z1期
6 冯帮;;美、英、日博士生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比较[J];青年研究;2006年01期
7 Jo Johnson;;印度大学生失业率高达17%[J];市场研究;2006年09期
8 朱宁洁;;博士生教育研究中欧比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年01期
9 王超;王秀彦;;印度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及启示[J];大学(学术版);2011年01期
10 杨洪;印度高等教育概述[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赵慧杰;;印度高等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中学生参与、反馈模式的探析[A];教育理念创新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2010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李文利;刘文娟;;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的文化与制度建设[A];教育理念创新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2010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合来;博士生教育的核心价值[N];学习时报;2010年
2 全国政协委员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王晓秋;我国博士生教育质量亟待提高[N];人民政协报;2010年
3 记者 朱建华;一个导师最多同时带47名博士生[N];长江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张宁锐;博士生教育的一个特殊课堂[N];人民政协报;2010年
5 记者 朱建华;博士生教育,有淘汰才有质量[N];长江日报;2010年
6 本报通讯员 陈少远 项健 本报记者 靳晓燕;博士生教育遭遇“质量”拷问[N];光明日报;2010年
7 王元丰;对我国博士生教育和科研发展的思考[N];学习时报;2011年
8 Binod Singh北京大学印度研究中心、北京外国语大学亚非研究所;小乐/采访整理;印度高等教育精英模式利弊参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本报驻美国记者 毛黎 编译;不出国门也能留学[N];科技日报;2009年
10 苏州大学 罗时进;博士教育:用什么来保证质量[N];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国华;我国高校理工科博士生科研激励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2 张英丽;论学术职业与博士生教育的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徐平;我国研究型大学博士生培养模式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4 宋鸿雁;印度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彭安臣;中国博士生资助[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张国栋;我国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7 胥秋;大学学科文化的冲突与融合[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张凌云;德国与美国博士生培养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燕京晶;中国研究生创造力考察与培养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10 金凌志;理工科博士生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勤;基于国家竞争力的我国博士生教育国际化战略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李海娜;中美博士生资助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3 朱亭亭;二战后美国博士生教育的历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文燕;我国博士生招考方式变革的探析[D];复旦大学;2011年
5 仝召燕;文科博士生学术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王彩红;博士生教育中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的重构[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王彩红;博士生教育中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的重构[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仝召燕;文科博士生学术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张立迁;基于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博士生奖学金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10 李少勇;美国“未来师资培训规划项目”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3159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2315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