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目标定位与发展对策研究
[Abstract]:Full-time engineering graduate educ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ilitary graduate education system. In the course of development, it has encountered problems such as insufficient student resources, imperfect training system, low acceptance of the army, etc.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military full-time engineering graduate educ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clarify the training goal of engineering master, and to study practical countermeasures against the problems of restricting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军械工程学院训练部研究生处;
【基金】:国防军事教育学科“十二五”规划军队重点课题:“军队院校工程硕士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课题编号:DRA110436)
【分类号】:G6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丽;王前;;硕士研究生教育向应用转型背景下导师制度的挑战与改革[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年04期
2 田学;真张俊;;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升——基于“四螺旋”培养模式的探索[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3年03期
3 曹晔华;;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的社会认可度调适对策研究——基于合肥地区部分高校及用人单位的调查[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3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关瑞霞;;浅议在教育改革背景下高校如何促进研究生成才成长[J];山西青年;2013年20期
2 李政;方涛;;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探讨[J];中国高校科技;2014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田学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创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李颖;;关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思考[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姜金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思考与对策研究[J];中国轻工教育;2011年02期
3 黄宝印;;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时代[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年10期
4 任欣荣;肖凤翔;张立迁;;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招考工作问题之归因[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年05期
5 李敬锁;;农科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三段”模式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年10期
6 孔国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的“相对剥夺感”调适论析[J];现代大学教育;2012年01期
7 高文波;;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0年36期
8 张建功;刘兴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过程中产学耦合的机理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1年05期
9 张乐平;王应密;陈小平;;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以Z大学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项目管理工程硕士 简介[J];项目管理技术;2008年S1期
2 ;喜报:我校新增水利工程、化学工程2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领域[J];黑龙江水专学报;2010年02期
3 仇国芳;工程硕士培养的质量标准与评价体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0年02期
4 毛爱龙,蒋明青,王晓艳;面向工程硕士培养的网络教育支撑平台研究[J];中国研究生;2004年06期
5 刘伟;郑永果;闫春;;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几点问题的探讨[J];才智;2008年05期
6 刘勇;董方敏;周学君;;提高电气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年28期
7 李杰;李镇;薛伟;;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8 罗鹏程;王芸;;军队项目管理工程硕士培养模式优化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6年01期
9 胡凤雏;闫大柱;;中美研究生工程教育比较[J];现代教育科学;2007年05期
10 韩建新;蔺媛;;标杆管理在项目管理工硕培养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08年2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建伟;苏东林;孙则怡;张有光;;工程硕士招生与培养方法研究[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刘文;王建荣;;相同领域工程硕士群体论文分析与评价——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论文[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3 黄维;;面向应用培养具有“三创”能力人才——浅议全日制光电信息类工程硕士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完善[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4 刘忠宝;蔡开颖;王庆华;马国远;;动力工程专业学位工程硕士培养的研究及实践[A];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究——第六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王建荣;毕晓君;;工程硕士培养模式与企业需求相结合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研究报告[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6 刘忠宝;马国远;姜明健;;提高动力工程专业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综合措施[A];制冷空调学科教学研究进展——第四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C];2006年
7 吴太山;朱军;;地矿类工程硕士教育的十年回顾与思考[A];改革开放与地质教育的科学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吴昊天;;面向产业发展需求 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以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为例[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9 吴立人;;在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第六届全体会议上的致词[A];第六届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全体会议专集[C];2006年
10 王丹平;;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A];首届泛珠三角先进制造技术论坛暨第八届粤港机电工程技术与应用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建秀;2002年:工程硕士培养质量年[N];科技日报;2002年
2 陈贻新 记者 赖红英;我国工程硕士培养迅速[N];中国教育报;2001年
3 姚健;培养工程硕士的几点体会[N];新清华;2006年
4 赵凤华 通讯员 刘冬梅;不仅需要爱因斯坦也需要爱迪生[N];科技日报;2003年
5 束洪福;《计算机网络安全》成为全国软件工程硕士研究生教材[N];科技日报;2007年
6 顾佳怡;南京首批71名职校教师攻读工程硕士[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7 本报记者 侯杰;在企业中“孵化”工程硕士[N];中国化工报;2006年
8 记者 飞雨;工程硕士教育十年:在实践中创新发展[N];新清华;2006年
9 李德品;为毕节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N];毕节日报;2009年
10 中国冶金教育学会理事长 崔宝璐;加强校企合作 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N];中国冶金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曼菁;基于学生满意度评价的工程硕士培养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2 张紫杭;中美工程硕士培养的比较研究[D];中原工学院;2012年
3 龚玉玲;影响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核心因素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贺明杨;面向产业需求的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5 王柏超;理工科高校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与培养实践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6 马鹏飞;我国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7 李妍;基于CDIO的我国卓越工程师培养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4265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2426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