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校大型科研仪器在研究生培养中效能的思考
[Abstract]:how to use and optimize scientific research resources, establish and develop effective share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large-scale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rument, give full play to the function of large-scale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rument in post-graduate culture,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ost-graduate culture and improve the investment performance of large-scale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rument, It is a real problem for man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solve urgently.
【作者单位】: 华南农业大学测试中心;
【基金】:华南农业大学校长基金资助(2009X001)
【分类号】:G6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黄正;;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管理的立法架构[J];经济师;2009年12期
2 廖建锋,李子和,夏亮辉;美国联邦政府依托高校运营管理的国家实验室特点及其发展经验[J];科技管理研究;2005年01期
3 程如烟;美国科研设施管理简介(上)[J];中国设备工程;2004年01期
4 程如烟;美国科研设施管理简介(下)[J];中国设备工程;2004年02期
5 贾延江;林明河;陈步云;李爱群;李红;;高等学校仪器设备共享系统管理及运行的激励机制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年10期
6 李云峰;汪成楚;李剑峰;张文璐;;理工类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模式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年03期
7 张玉平;;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的系统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年09期
8 朱玉华;;德国大学实验室考察的启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年12期
9 窦春升;;由日本香川大学的实验教学谈物理开放实验教学的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单春艳;;高校重大科技平台建设模式及运行机制综述[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2 丁红雷;王润;勾鑫晔;;重庆市大型科学仪器资源共享立法与制度建设[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09期
3 王福娟;蔡志岗;王嘉辉;雷宏香;;光信息专业开放实验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物理实验;2012年01期
4 沈明良;;应用型普通高等院校仪器设备使用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35期
5 李鹏;王鹏;;某地方性高校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现状及对策初探[J];广州化工;2012年09期
6 鲁红;凌育赵;;充分发挥大型精密仪器在地方本科院校中的作用探索[J];广东化工;2012年07期
7 汪江节;;新建本科院校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思路的探讨[J];大学教育;2013年02期
8 黄显贤;;计算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现状及思考[J];电脑与电信;2013年05期
9 薛国凤;;美国大学科研发展运行机制及其启示[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谢泰;张玉霞;贺祥;;军队院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模式[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张蕊;李惠峰;;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模式的思考[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王福娟;蔡志岗;王嘉辉;雷宏香;;开放实验管理的研究与探索[A];第六届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实验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程庆辉;高速铁路科技创新的产学研一体化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2 池颖;我国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张晶;我国高校仪器设备资源内部共享激励机制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4 袁野;中国高校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纪静;地方工科高校实验室开放共享平台的构筑[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树霞;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马雯;大学内国家实验室的典范: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范锐;军医大学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基础理论暨设备管理效益综合评价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
5 姚咏花;国家实验室管理体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刘皓;国家实验室运行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杨艳;我国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模式及运行机制创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8 杨琪;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科研平台建设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9 鲁宁;国家创新体系下国家实验室的结构功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10 张丽萍;家电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组织策略与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存礼;;大学物理实验开放式教学的实现[J];大学物理实验;2007年01期
2 胡卓君;;高校实验设备共享平台的管理机制与协调运行[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3 艾莉,马骏,汪子栋,刘淑芳;开放物理实验室 加强物理实践教学[J];甘肃科技;2005年08期
4 ;名利皆图 国家实验室欲推招标新举措[J];国外科技动态;2003年09期
5 张文璐;汪成楚;;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服务探讨[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6年01期
6 薛国凤;;美国大学科研发展运行机制及其启示[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7 曾宏;;对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机制及其管理模式的探讨[J];现代教育科学;2006年11期
8 刘阳;美国的国家实验室[J];科技与法律;2000年02期
9 张轩;美国国家实验室的技术转让[J];科技与法律;1995年01期
10 庄越 ,叶一军;我国国家重点实验室与美国国家实验室建设及管理的比较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清华;白亮;刘钢;;提高军事院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考[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0年12期
2 邱庚香;刘政;龚姚腾;;浅议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核心要素及其影响因素[J];高教论坛;2006年03期
3 刘思华;李际平;;湖南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三个培养创新基地为例[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王应德;王军;;加强教研室全面建设,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3年02期
5 吴涛;;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 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年10期
6 黄朝峰;;对提高军队院校研究生培养质量问题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1年03期
7 李凤日;李继红;;论研究生教育中导师素质的提高与科学定位[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年09期
8 刘云清;白映晖;;加强学籍管理制度建设 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J];中国冶金教育;2007年05期
9 罗国华;;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 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10 王晓梅;张桂花;;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评价[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姚亮;;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探讨[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2 ;研究生培养[A];张上隆果树学文选[C];2006年
3 蔡妙花;曹春;赵乃良;;优化管理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探索和实践[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赵兵涛;苏亚欣;;提高暖通空调专业研究生科研素质的若干思考[A];制冷空调学科教育教学研究——第五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黄志龙;朱位秋;郑耀;陈伟球;;探索力学与其他学科交叉的研究生培养新模式[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蔡德章;;运用知识管理方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7 魏庆朝;;加强校企联合培养,,提高土木工程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任秀莲;魏琦峰;韩家军;曹立新;;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9 方炎;王卫宁;;光电子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法探索[A];光电技术与系统文选——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二十周年暨第十一届全国光电技术与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裴建明;朱妙章;;第四军医大学生理学教研室研究生培养感悟[A];中国生理学会第十届全国生理学教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凝;周济:推进研究生培养成本分担制度改革[N];科技日报;2005年
2 记者 张哲浩;西交大协议约束研究生培养[N];科技日报;2006年
3 李荣国邋陈晓春;传统研究生培养模式该调整了[N];新华日报;2007年
4 徐敏;研究生培养规模仍将适度扩大[N];解放日报;2004年
5 张国栋;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加快人才培养步伐[N];中国航天报;2006年
6 实习生 董勤 记者 党朝晖;西安交大研究生培养打破“大锅饭”[N];陕西日报;2006年
7 周燕虎 沈文斌 黄明明;炮院南京分院注重研究生能力培养[N];科技日报;2007年
8 杨东平;研究生导师资助制度激起波澜[N];人民政协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王晖;副教授也能当博导[N];河南日报;2008年
10 铁铮;北林大探索出研究生培养新途径[N];中国绿色时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国栋;我国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2 胡玲琳;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徐亚清;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协同分析与实证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9年
4 王健清;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学习型干部培养质量管理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5 孟洁;中国研究生招生制度变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彭静;我国工科类研究生培养资源重组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7 余峰;基于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8 杨志宏;高校组织结构测度方法及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9 陆震;政府视角下的研究生教育质量再造[D];同济大学;2008年
10 彭安臣;中国博士生资助[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博超;基于AHP灰色关联法的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2 邓超华;地方大学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张国莉;高校科研团队中的研究生激励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刘冬海;我国高校研究生激励机制优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5 朱静然;美国研究生培养与科研一体化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6 欧杰宁;研究生三助项目规范化管理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7 吴云天;基于学科交叉研究生培养机制构建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9年
8 刘全菊;我国全日制研究生培养目标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9 张兴春;新形势下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对策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10 卢英敏;以人为本的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4434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2443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