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奖助体系、实践教学基地的探讨
【图文】:
业变化走势进行了统计分析[5]。图 1 所示是 1981~2008年期间广东省毕业研究生就业的行业流向图。 它显示了近三十年来人才市场对研究生的需求情况。 从中可以看出:(1)1981~1988 年 ,我国刚恢复研究生教育时 ,由于高校师资紧缺, 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也极度缺乏,,因此超过 70%的毕业研究生流向高校及科研院所,特别是1982~1983 年,这个比例高达 90%以上;1989~1993 年, 毕业研究生到高校及科研单位的比例呈逐步下降趋势
【作者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院专业学位办公室;
【基金】:2009年广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资助项目“广东省工科研究生教育规模与结构调整战略思考”(编号:09JGXM-ZD03)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6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景慧;桂水德;;硕士研究生教育管见[J];教育发展研究;1983年03期
2 薛瑞华;文科硕士研究生教育与学位质量评估指标体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87年01期
3 ;保证质量是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中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87年05期
4 ;关于改革高等医学教育学制、建立七年制医学本科教育体制的建议[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1987年03期
5 李家宝,赵欣 ,刘家琦;从日本研究生院的发展与变革谈我国工科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改革[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89年04期
6 庞青山;;工程型硕士的界定[J];现代大学教育;1991年01期
7 陈立群;;浅谈高师硕士研究生教学特点[J];黑龙江高教研究;1991年04期
8 何钦成,宋世昌 ,杨春林;医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质量评估体系的探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2年04期
9 胡利民,陈庆华;设计军队硕士研究生教育评估指标系统的“三群法”[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2年06期
10 董治长,于克强,卢福林,袁雪蕊,张维,李顺生,苏永红;硕士生教育改革的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钱乐祥;千怀遂;;地理学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探讨[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2 管仕平;;广西物流人才需求障碍及对策分析[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3 曲晓辉;;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教育的若干问题[A];会计教育改革与发展——第四届会计与财务问题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方朝义;杜惠兰;丁旭;田义龙;;关于中西医结合专业中医基础课程教材建设的思考[A];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诊断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2006年
5 王毅;;新时期护理人员素质培养的探讨[A];中华护理学会2006年“护士长管理”论坛论文汇编[C];2006年
6 李胜利;;我国语言治疗发展现状与前景[A];第三届中日康复医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康复专业人才培养项目成果报告会论文集[C];2006年
7 关铁云;赵雁楠;;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与培养体系构建探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8 黄汉升;;新中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回顾与展望[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9 杨再淮;孙冰洁;项贤林;王红英;陈培基;;我国体育院校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标准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10 陈根福;仝伟;毛伟伟;;体育教育训练学武术方向硕士研究生教育与培养之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武景琪 记者 黄华敏;全军院校军事学硕士教育成效显著[N];解放军报;2000年
2 曹占武 从勇均;培养复合型传媒人才[N];新闻出版报;2000年
3 特约记者 王握文;硕博连读 学科交叉[N];解放军报;2001年
4 赵廷华;徐德新;桃李芬芳满天下[N];中国航空报;2002年
5 张景龙;解读永恒的主题[N];光明日报;2002年
6 记者朱仁华 金海忠;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变[N];浙江日报;2002年
7 毕建平;扎扎实实办学 脚踏实地创新[N];中国企业报;2003年
8 江寿元、饶歆俊、康敏;创造性推进人才建设[N];解放军报;2003年
9 史秋衡;缩短硕士学制大势所趋[N];中国教育报;2004年
10 刘思敏;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教育向何处去[N];中国旅游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培春;西南民族地区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2 秦风冰;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3 张瑞林;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群英;硕士研究生教育个人投资成本—收益分析[D];武汉大学;2004年
2 董婷;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3 董华容;硕士研究生就业问题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4 王燕平;我国现行高等教育学业证书制度与学位证书制度冲突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5 汪博;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下体育管理(方向)教育发展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张立斌;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考录制度的现状分析与建议[D];四川大学;2005年
7 盛洪;我国编辑出版学科高等教育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8 祁保华;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9 关海涛;我国体育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的调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刘俊来;我国体育学科硕士研究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170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2517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