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学位研究生“政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探究——以浙江海洋学院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为例

发布时间:2019-08-08 19:53
【摘要】:浙江海洋学院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以"政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实践探索,还存在合作途径单一、合作培养规模不大、合作领域狭窄等问题,致使人才培养目标与现实需求对接出现问题。建议地方政府要加大对专业硕士合作培养的支持力度,学校应广泛吸纳社会资源,创建新型培养基地。
[Abstract]:The rural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specialty of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is based on the mode of "political, industry, university and research" cooperative talent training. After practical exploration,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such as single cooperative way, small cooperative training scale, narrow cooperation field and so on, which leads to the docking of talent training objectives with practical need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local government should strengthen its support for the cooperative training of professional masters, and schools should widely absorb social resources and create a new training base.
【作者单位】: 浙江海洋学院管理学院;华东师范大学;
【基金】:浙江海洋学院研究生教学建设项目《农业推广硕士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的探索》,主持人:付翠莲
【分类号】:G6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黄雪;柳建良;张文峰;;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研究[J];广东化工;2012年01期

2 沈晨;李萍萍;施卫东;刘荣桂;;政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中权变理论的应用[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廖湘阳;;非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路径与重点[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郝劲梅;;从用人单位的需求看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以IT行业为例[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20期

2 邹海燕;;向应用转型是中国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当务之急[J];复旦教育论坛;2011年02期

3 余勇;;研究生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的多样化探索——以广西师范大学生物学学科为例[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4 喻燕;卢新海;;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下土地资源管理人才培养探讨[J];中国农业教育;2010年01期

5 邱丹阳;李朋军;冯清云;;需求导向型:创新与完善应用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年08期

6 蒋德珑;尹淑萍;师黎;罗松涛;;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1年09期

7 李萍萍;沈晨;施卫东;;构建复合载体培养创新型工学研究生的探索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年04期

8 马宏佳;;教育硕士“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践——以《化学实验研究》课程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2年01期

9 胡涌;田露;柳小玲;高兴武;;北京市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的类型分析与选择[J];中国林业教育;2012年04期

10 沈固朝;周志远;;图书情报硕士“双学位”教育的一点思考[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郁嘉祺;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及其运行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余勇;产学研合作研究生培养模式实现方式多样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杨香萍;我国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万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对导师队伍建设的挑战与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5 彭雯;广西高校产学研合作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昭荣,童晓明;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探索[J];蚕桑通报;2005年03期

2 罗兴录;;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点与培养对策[J];高教论坛;2006年01期

3 张世红,刘亚琼,李焕英;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3年01期

4 刘国瑜;肖慎华;;农业推广硕士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及建议[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年04期

5 连进军;;高等教育大众化中的社区教育发展趋势[J];江苏高教;2009年03期

6 王全林;国外四种研究生培养模式之比较及其启示[J];大学教育科学;2005年01期

7 黄峥;;关于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思考[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6年12期

8 劳俊华;沈满洪;吕淼华;;研究生挂职锻炼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年02期

9 黄宝印;;我国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的回顾与思考(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年07期

10 马林霞;郭建如;;从高新技术企业需求看高层次人才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08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第二十四卷(2007年)总目录[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年04期

2 ;浙江海洋学院东海科学技术学院[J];教育发展研究;2010年21期

3 ;浙江海洋学院百名教授博士下企业下基层成效显著[J];中国渔业经济;2010年02期

4 黄兆信;施永川;;浙江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年03期

5 本刊记者;;浙江海洋学院[J];教育发展研究;2011年01期

6 ;“蓝色之路”上的青春梦想——浙江海洋学院特色校园文化建设[J];文化月刊;2009年06期

7 陈燕燕;;浙江海洋学院暑期开展省内大学生就业调研[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年16期

8 ;浙江海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11年01期

9 朱继洲;;面向21世纪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10 贾淑云,崔洪金;深化高教改革 培养高素质人才[J];山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登明;;尊重学生个性,建立新的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A];第八届全国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陈瑜;;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研究探讨[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李俊亭;杨睿娟;;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研究[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雷学文;俞晓;;土木工程专业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探讨[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贾德利;尤波;于平;范宇红;;机械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6 沈苑;;创新教育中的人才培养模式初探[A];“职业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研讨会暨第十三次职业教育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李文正;姜同强;;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适应首都经济结构发展的合格人才——从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谈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8 王杰臣;;试论独立学院三位一体的“3311”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及其教学特色[A];高教科研2006(上册:校长论坛·教育改革)[C];2006年

9 王小岗;乐进发;邱战洪;;土木工程专业“三明治”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第二章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A];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理论与实践[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柴葳;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新探索[N];中国教育报;2009年

2 杨敏;北师大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N];福建日报;2001年

3 记者 郑伟庭 通讯员 粤学宣;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N];广州日报;2009年

4 赵芮;不拘一格育人才[N];浙江日报;2010年

5 记者 蒲若梅 王笑梅;见习基地培育适销对路人才[N];辽宁日报;2009年

6 记者 刘蔚如;热情参与 积极行动[N];新清华;2010年

7 ;创新民族艺术人才培养模式 担当民族艺术事业教育重任[N];内蒙古日报(汉);2010年

8 宁静;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让天使展翅翱翔[N];中国教育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杨维骅 通讯员 向娟;东华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成绩斐然[N];中国纺织报;2009年

10 王 晖;招生工作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引人注目[N];河南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成中梅;学习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陈金江;中国大学本科精英学院运行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张彤;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可持续发展[D];厦门大学;2001年

4 肖鹏燕;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的非均衡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5 施炜;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对策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秀兰;构建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的KAQ人才培养模式[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董娟;从反向学习分析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未来走向[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3 田学超;高等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与改革设想[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顾金良;技术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捷;学习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6 刘青;中国高校学分制改革及发展对策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7 胡坚达;浙江省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同济大学;2005年

8 周西安;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探索[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华芸;我国高校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10 张立群;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245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25245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9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