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出生率下降趋势下的研究生教育转型研究
【图文】:
导向而表现出小幅波动。图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出生率的波动趋势数据来源:1978年-1996年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9),1997年-2015年数据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997-2015),2016年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二)中国人口出生率下降将成为长期趋势人口出生率的波动可由总和生育率来解释,总和生育率又与经济发展水平间存在倒U形的关系:总和生育率处于高水平的国家,GDP增长率较低;随着总和生育率的下降,GDP增长率上升,而总和生育率下降到一定水平时,GDP增长率达到极值;伴随总和生育率的进一步下降,总和生育率较低的国家,GDP增长率也较低。[1]由此得出,三个主要人口转变阶段,即“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三阶段的依次更替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结果,外部生育政策并非主要原因。中国的情况也满足这一结论。如图2所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发展,除去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的人口异常波动,总和出生率分布也符合倒U型特征。观察发现,总和生育率由1970年的5.81到1980年的2.24,10年间大幅下降了3.57,而从1980年的2.24到2015年的1.05,35年间也只下降了1.19。相较而言,1983年出台的计划生育政策所产生的影响并不强烈,说明生育政策并非是影响总和生育率的主要因素。一项调查显示,在中国的经济发达城市,如北京的总和生育率为0.71、
济发展水平间存在倒U形的关系:总和生育率处于高水平的国家,GDP增长率较低;随着总和生育率的下降,GDP增长率上升,而总和生育率下降到一定水平时,GDP增长率达到极值;伴随总和生育率的进一步下降,总和生育率较低的国家,GDP增长率也较低。[1]由此得出,三个主要人口转变阶段,即“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三阶段的依次更替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结果,外部生育政策并非主要原因。中国的情况也满足这一结论。如图2所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发展,除去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的人口异常波动,总和出生率分布也符合倒U型特征。观察发现,,总和生育率由1970年的5.81到1980年的2.24,10年间大幅下降了3.57,而从1980年的2.24到2015年的1.05,35年间也只下降了1.19。相较而言,1983年出台的计划生育政策所产生的影响并不强烈,说明生育政策并非是影响总和生育率的主要因素。一项调查显示,在中国的经济发达城市,如北京的总和生育率为0.71、上海为0.74,[2]均低于中国平均水平,这一现实也佐证了上述观点。2016年中国总和出生率在“全面二孩”政策的冲击下出现了一个小幅的上升,根据齐美东(2016)[3]的研究,“全面二孩”的政策影响仅会在未来五年内对人口出生率起到拉动作用,表现为短期波动,但是由于经济增长效应逐渐显著等原因,中国人口出生率下降将成为长期趋势。图2建国以来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变动情况数据来源
【作者单位】: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困境与出路:基于人口出生率波动的中国高等教育转型研究”(项目编号:BIA130093)
【分类号】:G6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齐美东;戴梦宇;郑焱焱;;“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对中国人口出生率的冲击与趋势探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年09期
2 朱勤;;2000~2010年中国生育水平推算——基于“六普”数据的初步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12年04期
3 蔡f ;;中国的人口红利还能持续多久[J];经济学动态;2011年06期
4 王文利;林巍;;日本科技发展战略的转型及其对研究生教育的影响[J];外国教育研究;2008年04期
5 李玉香,席惠灵;论21世纪市场人才的需求与高校人才的供给[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齐美东;田蕾;;人口出生率下降趋势下的研究生教育转型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7年04期
2 顾和军;李青;;全面二孩政策对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影响:2017—2050[J];人口与经济;2017年04期
3 胡晓林;陈奕杉;蔡倩;宋晓明;梁伟;;北京部分地区881例妇女乳腺癌筛查高危因素分析[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7年03期
4 吴楠;吕清正;;“黄箱”补贴制度的国际经验及其借鉴价值[J];华东经济管理;2017年07期
5 王艳君;景丞;曹丽格;姜彤;孙赫敏;黄金龙;翟建青;陶辉;高超;苏布达;;全球升温控制在1.5℃和2.0℃时中国分省人口格局[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7年04期
6 贾指航;傅承慧;兰春晖;;基于动力学模型的人口预测研究[J];科学家;2017年11期
7 吴雪;周晓唯;;人口红利、制度红利与中国经济增长[J];经济体制改革;2017年03期
8 贺丹;黄匡时;陈佳鹏;张许颖;;中国生育水平的空间与社会趋同研究——基于“五普”和“六普”微观数据的比较分析[J];人口学刊;2017年03期
9 康玺;唐在富;;人口因素影响经济增长的研究综述及启示建议[J];发展研究;2017年04期
10 程t
本文编号:25250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2525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