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与科研院所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合作方式研究——基于战略联盟的视角

发布时间:2019-10-10 07:50
【摘要】:从战略联盟的视角出发,结合当前组织学对于组织间关系的研究成果,总结了当前高校与科研院所之间的三种战略联盟关系:合作联盟、协作联盟和协同联盟关系。以我国高校与科研院所联合培养研究生的4个典型实践案例为样本,对高校与科研院所在三种联盟模式下联合培养研究生实践中所体现的合作方式及特征进行分析。联合培养单位应对其联盟类型做出准确定位并选择相应的合作方式,以保证高校与科研院所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的成效。
【作者单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专项任务项目“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项目编号:13JDGC00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编号:YWF-14-YJSY-034)
【分类号】:G6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云梅;;基于战略联盟视角的校企合作发展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年14期

2 严建援,颜承捷,秦凡;企业战略联盟的动机、形态及其绩效的研究综述[J];南开学报;2003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阮平南;阮国祥;;战略网络稳定性与绩效的关系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0年03期

2 金凤;朱洪镇;;基于资源共享的高校战略联盟研究[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3 王康路,薄湘平;改革格局下电力科技服务企业发展战略研究[J];湖南电力;2005年04期

4 张学文,周浩明;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新发展与新趋势[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5 管利;;企业战略联盟运行中的合约理论综述[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26期

6 张翼飞;;从竞争走向合作:企业战略联盟初探[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7 张艳敏;赵宏格;;发达国家院校合并的发展经验及其效果分析[J];教育科学;2007年01期

8 王铁骊;高阳;;后现代管理思潮与现代企业组织变革研究[J];价值工程;2006年04期

9 李云梅;黄祥;;基于知识转移视角的校企联盟发展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1年07期

10 李启庚;余明阳;梁秋云;;品牌战略联盟中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风险与治理[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钟卫东;孙大海;刘爱萍;;孵化器与风险投资融合:动机、行为与绩效的关系[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钟卫东;孙大海;刘爱萍;;孵化器与风险投资融合:动机、行为与绩效的关系[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菲;跨国战略联盟中的文化冲突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2 许广;高校知识联盟合作创新与绩效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赵晓飞;我国农产品营销渠道联盟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4 任慧;知识联盟运行绩效的影响因素及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5 秦玮;基于生态位理论的产学研联盟中企业动机与绩效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6 陈志;科技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7 巫景飞;企业战略联盟:动因、治理与绩效[D];复旦大学;2005年

8 连刚;中外汽车发动机合资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9 龙怒;生态关系视角下的企业战略联盟研究[D];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6年

10 曾建平;国有控股公司资本运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国香;经济型酒店战略联盟成功运作的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徐常伟;博弈论视角下企业与非营利组织跨部门合作联盟风险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3 周茵;湖南众隆科技集团发展战略规划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4 鲍金;YN矿业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5 曾方亮;企业战略联盟财务绩效评价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姜建梓;战略联盟需求的认知机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7 历广平;DFZZ有限责任公司发展战略[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8 陈文博;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网络绩效评价[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9 徐明;重庆整车制造企业战略联盟稳定性的实证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1年

10 曾忠华;中船九江公司发展战略管理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段昌伟;倪红卫;;高校开展校企科技合作的实践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年04期

2 徐升华;廖述梅;;我国校企知识转移研究定位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年03期

3 魏屹东,邢润川;借鉴与启示──美国工业企业与大学科研合作的历史、方式、问题及对策[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7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映儿;赵杰煜;叶善文;林奇凯;;浅析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在我院的实践[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21期

2 方伟;;对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思考[J];甘肃科技;2009年21期

3 段志军;王爱红;贺高红;李晓宁;鞠佳;张文君;;医科和理工科联合培养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高[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9年22期

4 陈厚;曲荣君;王春华;刘军深;张江;刘冰;马松梅;;研究生创新能力平台的构建与实施[J];广州化工;2010年10期

5 高兴武;胡涌;赛江涛;常新华;刘翠琼;;北京市国内外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年12期

6 袁博;黄尚峰;;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研究[J];学周刊;2012年04期

7 邢淑玲;;研究生联合培养管理制度问题分析[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12期

8 雷亚萍;研究生校所联合培养模式探讨[J];兰州铁道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9 陈黔,成诗黔,沈毅;浅谈联合培养研究生的临床能力培养[J];西南军医;2005年04期

10 ;空军与我校达成协议 联合培养军队干部[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杨新波;陈红艳;耿淼;王建华;;联合培养研究生的一点体会[A];中国成人医药教育论坛(2010)[C];2010年

2 张士宏;;科研院所研究生培养的国际化与企业结合[A];200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马星;陈劲松;张存泉;;高校与研究所联合培养创新型博士研究生的体会[A];制冷空调学科教学研究进展——第四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C];2006年

4 陈广汉;;粤港高校合作的现状、问题与对策[A];粤港澳区域合作与发展报告(2010~2011)[C];2011年

5 刘玉芳;肖文芳;;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技能人才的实践创新研究[A];第十四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13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6 王继辉;;MTI+CAT翻译硕士联合培养模式探讨[A];全国首届翻译硕士(MTI)教育与翻译产业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姚海波;陈秀亮;王狄;;关于舰艇装备保障部队武备修理人才建设的几点思考[A];武备维修保障理论与应用: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学术论文集.3[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郝晓红;西安地矿所与地大联合培养研究生[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2 施琛耀邋罗静;联合培养国际法律人才[N];江苏法制报;2007年

3 记者 李雪林邋通讯员 焦苇;上海推出联合培养研究生四大举措[N];文汇报;2007年

4 记者 李明春 通讯员 于子江 姜旭;北海环境监测中心研究生联合培养范围扩大[N];中国海洋报;2008年

5 李欣瑶;甘肃省新增10个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N];甘肃日报;2008年

6 记者 孟昭丽;闽台高校联合培养高职人才[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7 记者 余荣华;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8 记者 余潇;41个闽台高职联合培养人才项目确定[N];福建日报;2009年

9 记者 王橙澄;鼓励支援与受援高校联合培养本科生[N];人民日报;2010年

10 记者 余潇;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继续实施[N];福建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夏清泉;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卜洁;北京地区高校国内外联合培养研究生的优化模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范雯;山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研究[D];青岛大学;2012年

3 李晓;我国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4 赵善玲;山东省校际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教育质量保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5 刘云;地方院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6 曾秀云;闽台高校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7 宋力沁;高校与科研院所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教育中心模式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8 刘雅静;北京高校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优化模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9 田露;北京高校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政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10 郁嘉祺;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及其运行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470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25470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6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