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全日制教育硕士教学实践能力培训系统的建设

发布时间:2017-04-27 04:06

  本文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全日制教育硕士教学实践能力培训系统的建设,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通过解读由国务院学位办制定的《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为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1]在注重“实践性”和“职业性”的背景下,在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短暂时间里,要把教学实践经验近乎空白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培养成为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的一线高素质中小学教师,就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培养目标为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他们同样面临教学实践经验缺乏和教学实践能力不足的现实问题。调查研究表明,由于课时限制、课堂教学的限制等诸多因素,仅仅通过正常的授课和课程设置,仍难以满足全日制教育硕士们一毕业就要面临的一线教学工作的需要。因而,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利用现有条件培养和提高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全日制教育硕士的教学实践能力将成为我们探索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研究以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定量分析等方法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通过文献的搜集、整理与分析,探讨与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教学能力相关的理论与研究,总结归纳出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教学能力结构初始量表。在此基础上,研究者通过访谈和座谈进行反复征询、归纳和修改,调整了量表结构,形成最终的量表和问卷。 (2)根据对济南市槐荫区的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进行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教学能力结构的问卷调查,了解目前工作在教学一线的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教学能力。研究者与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全日制教育硕士进行了座谈,并对三所高校的全日制教育硕士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学生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以了解他们的教学能力与一名优秀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教学能力之间的差距。 (3)根据最终的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教学能力结构量表以及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硕士的教学能力现状和他们的需求,针对目前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网站的不足之处,研究者开发了专门面向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现代教育技术方向)研究生的教学实践能力的培训系统,投入应用,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了基于互动性水平的初步分析和讨论。 本文旨在开发一个有针对性的面向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现代教育技术方向)研究生的教学实践能力的培训系统,帮助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全日制教育硕士提高自身的教学实践能力,发挥特长,弥补不足,为将来的教育教学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教育硕士 教学实践能力 培训系统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434;G643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第一章 绪论10-15
  • 1.1 研究背景10-11
  • 1.2 研究综述11-13
  • 1.3 研究方法13
  • 1.4 研究意义13-15
  • 第二章 系统建设的基础: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教学能力结构分析15-24
  • 2.1 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教学能力结构的维度15-17
  • 2.2 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教学能力结构的一级指标17-19
  • 2.3 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教学能力结构的初始问卷19-21
  • 2.4 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教学能力结构的最终问卷21-24
  • 第三章 系统建设的依据: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全日制教育硕士教学能力现状的调查24-29
  • 3.1 调查目的24
  • 3.2 调查对象24
  • 3.3 调查工具24
  • 3.4 调查结论24-29
  • 第四章 系统的设计与开发29-47
  • 4.1 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全日制教育硕士教学实践能力培训系统设计的理论29-32
  • 4.1.1 结构化系统开发理论29-30
  • 4.1.2 学习共同体理论30-32
  • 4.2 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全日制教育硕士教学实践能力培训系统模块的开发32-47
  • 4.2.1 理论指导33-34
  • 4.2.2 技能强化34-36
  • 4.2.3 案例分析36-38
  • 4.2.4 名师风采38-39
  • 4.2.5 互动社区39-47
  • 第五章 系统的应用:基于互动社区互动性的效果分析47-60
  • 5.1 分析过程48-54
  • 5.1.1 互动频次统计48-51
  • 5.1.2 互动时间分布统计51-53
  • 5.1.3 互动内容统计53-54
  • 5.2 结论及建议54-60
  • 5.2.1 互动频次分析及结论54-56
  • 5.2.2 互动时间分析及结论56-57
  • 5.2.3 互动内容分析及结论57-58
  • 5.2.4 建议58-60
  • 第六章 结语60-62
  • 6.1 研究总结60
  • 6.2 存在问题60-61
  • 6.3 未来展望61-62
  • 注释62-64
  • 参考文献64-67
  • 致谢67-6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8-69
  • 附录一: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教学能力结构的调查问卷69-73
  • 附录二:部分程序代码73-11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倩苇,张敏;美国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动态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4期

2 陈丽;术语“教学交互”的本质及其相关概念的辨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4年03期

3 陈丽;计算机网络中学生间社会性交互的规律[J];中国远程教育;2004年11期

4 陈丽;网络异步交互环境中学生间社会性交互的质量——远程教师培训在线讨论的案例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4年13期

5 马红亮;;虚拟学习社区的社会学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6年09期

6 周红,董志澄,祝智庭;运用教育技术改革师范教育传统教学模式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07期

7 张建伟,卢达溶;关于网络协作探究学习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08期

8 王陆;虚拟学习社区中的师生行为分析——一个面向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案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9 胡艳;影响我国当前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的因素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10 马红亮;杨艳;丁新;;虚拟学习社区空间的社会学分析——以“华师在线”为例[J];开放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徐建平;教师胜任力模型与测评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文昊;面向教师专业发展的案例学习支持框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3 詹青龙;信息技术教师培训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沈书生;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项目设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齐剑鹏;现代远程高等教育中基于BBS的交互式学习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吴萍;利用缓存技术对教学培训系统的性能优化[D];东华大学;2006年

3 蔡进;基于网络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资源设计与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赵鸣;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小美;基于网络学习共同体学习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唐辉云;师范生教学技能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7 李兴德;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网络平台的实用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8 张世红;基于网络环境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模式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张淞;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系统设计与开发[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全日制教育硕士教学实践能力培训系统的建设,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98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3298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b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