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一流学科研究生培优策略探讨
发布时间:2021-08-11 15:28
地方高校一流学科研究生培养要以培优为目标,以行业特色为优势,从转变招生导向、接轨国际先进教学方式、优化课程设置、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完善研究生考核体制和加强导师队伍建设等环节入手,多管齐抓,追求卓越,培养出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功底扎实、综合实践和科研创新能力强、治学态度严谨、职业道德高尚、被社会广泛需求和认可的高质量研究生。
【文章来源】:教育现代化. 2019,6(80)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地方高校特色一流学科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研究生招生质量下降
(二)教学方式单一,学习效率不高
(三)科研能力不足,创新意识淡薄
二研究生教育培优途径
(一)抓研究生招生质量,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二)改进课程教学方式,提高学习理解效率
1. 改变被动授课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 PPT课件授课与传统板书相结合
(三)优化课程体系设置,拓宽创新学术视野
(四)重视实践经验积累,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五)改进研究生考核体制,优胜劣汰保证质量
(六)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引领一流学科发展
三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校教师以PPT授课时运用传统板书的结点探讨[J]. 柳清秀,张朗,袁芬. 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17(06)
[2]构建“双创”背景下的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体系[J]. 霍学浩,高鹏,杨坤. 教育教学论坛. 2017(39)
[3]基于创新驱动的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J]. 王磊,回丽,许良,马少华.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7(S1)
[4]以加入《华盛顿协议》为契机 开启中国高等教育新征程——访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主任吴岩[J]. 郭伟,张勇,解其云,赵自强. 世界教育信息. 2017(01)
[5]地方高校建设“双一流”大有可为[J]. 王永生. 中国高等教育. 2016(Z3)
[6]质量观与发展观并重:高校研究生招生工作的战略定位[J]. 杨冬.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6(06)
[7]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保障研究生招生质量的思考[J]. 黄静,屠中华.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5 (11)
[8]研究生招生改革保障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J]. 叶明,王玉全,赖锡煌. 人力资源管理. 2015(01)
[9]美国研究生对中国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观察和评价[J]. 陈纪瑛,郭文革.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3(02)
[10]学科交叉条件下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 陈治亚,蒋琦玮,冯芬玲,刘文丰. 科技和产业. 2010(08)
本文编号:3336409
【文章来源】:教育现代化. 2019,6(80)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地方高校特色一流学科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研究生招生质量下降
(二)教学方式单一,学习效率不高
(三)科研能力不足,创新意识淡薄
二研究生教育培优途径
(一)抓研究生招生质量,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二)改进课程教学方式,提高学习理解效率
1. 改变被动授课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 PPT课件授课与传统板书相结合
(三)优化课程体系设置,拓宽创新学术视野
(四)重视实践经验积累,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五)改进研究生考核体制,优胜劣汰保证质量
(六)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引领一流学科发展
三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校教师以PPT授课时运用传统板书的结点探讨[J]. 柳清秀,张朗,袁芬. 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17(06)
[2]构建“双创”背景下的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体系[J]. 霍学浩,高鹏,杨坤. 教育教学论坛. 2017(39)
[3]基于创新驱动的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J]. 王磊,回丽,许良,马少华.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7(S1)
[4]以加入《华盛顿协议》为契机 开启中国高等教育新征程——访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主任吴岩[J]. 郭伟,张勇,解其云,赵自强. 世界教育信息. 2017(01)
[5]地方高校建设“双一流”大有可为[J]. 王永生. 中国高等教育. 2016(Z3)
[6]质量观与发展观并重:高校研究生招生工作的战略定位[J]. 杨冬.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6(06)
[7]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保障研究生招生质量的思考[J]. 黄静,屠中华.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5 (11)
[8]研究生招生改革保障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J]. 叶明,王玉全,赖锡煌. 人力资源管理. 2015(01)
[9]美国研究生对中国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观察和评价[J]. 陈纪瑛,郭文革.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3(02)
[10]学科交叉条件下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 陈治亚,蒋琦玮,冯芬玲,刘文丰. 科技和产业. 2010(08)
本文编号:33364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3336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