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理工类学术型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9 03:03
本文关键词:提升理工类学术型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研究生制度改革,我国理工类学术型研究生教育取得了一些成效:培养人数大幅增加、培养质量明显提高、培养制度趋于完善。但是,我国理工类学术型研究生创新能力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知识结构不合理,创新意识不强烈,创新能力素养弱,创新技能不熟练以及创新人格不完善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理工类学术型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能很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本论文通过文献研究对我国理工类学术型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核心内涵及其构成要素进行重新归纳和总结,揭示我国高校理工类学术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主观影响因素和客观影响因素,对德国、美国、英国和日本等高等教育发达国家理工类学术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举措进行归纳,并总结国内部分高校理工类学术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成功经验,研究提出我国理工类学术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策略和建议,通过创新招生选拔机制、构建跨学科培养模式、注重科教融合、建立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优化考核评审制度、加强导师队伍建设、营造良好创新氛围、健全各类奖助贷等措施,努力提升理工类学术型研究生创新能力,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关键词】:创新能力 学术型研究生 理工类 影响因素 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4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6
- 创新点摘要6-9
- 绪论9-15
- 一、问题的提出9-10
-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0
- 三、相关概念界定10-13
- (一)创新能力10
- (二)学术型研究生与专业学位研究生10-11
- (三)理工类学术型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内涵及构成要素11-12
- (四)理工类研究生与人文社科类研究生的区别12
- (五)理工类研究生与人文社科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区别12-13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13-15
- (一)研究思路13-14
- (二)主要研究方法14-15
- 第一章 我国理工类学术型研究生创新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15-23
- 1.1 我国学术型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总体情况15-18
- 1.1.1 我国学术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取得的成效15-16
- 1.1.2 我国理工类学术型研究生创新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16-18
- 1.2 我国理工类学术型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的影响因素分析18-22
- 1.2.1 主观因素18-19
- 1.2.2 客观因素19-22
- 1.3 本章小结22-23
- 第二章 发达国家理工类学术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启示23-29
- 2.1 国外学术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与方法23-26
- 2.1.1 德国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概述23
- 2.1.2 美国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情况与分析23-24
- 2.1.3 英国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路径分析24-25
- 2.1.4 日本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改革措施25-26
- 2.2 国外理工类学术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启示26-28
- 2.2.1 倡导“宽进严出”,保证创新人才质量26-27
- 2.2.2 打破学科壁垒,重视跨学科学习27
- 2.2.3 注重科教融合,激发创新热情27
- 2.2.4 淡化导师因素,实行导师组负责制27
- 2.2.5 提倡自主选题,严把论文质量关27-28
- 2.2.6 重视校企结合,,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28
- 2.3 本章小结28-29
- 第三章 国内部分高校理工类学术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先进经验29-35
- 3.1 华中科技大学以产学研结合促进创新人才培养29-30
- 3.2 华南理工大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创新人才30
- 3.3 东北石油大学多措并举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30-31
- 3.4 上海交通大学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提升人才质量31-32
- 3.5 大连理工大学完善质量保障体系确保人才培养质量32-33
- 3.6 武汉大学培育研究生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33-34
- 3.7 本章小结34-35
- 第四章 提升理工类学术型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策略和建议35-43
- 4.1 我国理工类学术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总体目标35
- 4.2 提升理工类学术型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35-42
- 4.2.1 优化招生制度,提高人才选拔质量35-36
- 4.2.2 构建跨学科培养模式,提高创新能力36-37
- 4.2.3 科研与教学相融合,激发创新热情37
- 4.2.4 健全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提升创新实践能力37-38
- 4.2.5 完善考核评审制度,严把人才质量观38-39
- 4.2.6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提升师资水平39-40
- 4.2.7 营造良好创新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40
- 4.2.8 健全各类奖助贷措施,保障学生利益40-42
- 4.3 本章小结42-43
- 结语43-44
- 参考文献44-48
- 发表文章目录48-49
- 致谢49-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望;吕金梅;徐毅鹏;王胡英;;在理工类高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建议[J];理工高教研究;2006年05期
2 牛婷婷;;理工类高校教师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意义[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年03期
3 吴立志;;理工类高校法学专业的定位[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年07期
4 宋家博;;理工类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对策[J];商;2013年17期
5 王殿伟;;理工类高校专业课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3年34期
6 宋怡;张文真;郑超伦;刘静;;理工类高校学生生活满意度与自尊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年07期
7 崔s
本文编号:3340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334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