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体育专业研究生自主性社会实践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8 01:22
本文关键词:北京地区体育专业研究生自主性社会实践调查研究
【摘要】: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意识到教育对于国家和个人未来发展的非凡意义。研究生教育是精英教育,是我国培养栋梁之才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伴随各大高校研究生数量的不断增多,体育专业领域的研究生人数也在逐年递增,体育专业研究生的培养重心也从单单重视学术研究转变成为学术研究与实践并重,因此,体育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必定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本文拟通过深刻了解与认识北京地区体育专业研究生自主性社会实践的基本现状,进一步探讨与阐述体育专业研究生自主性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深入剖析自主性社会实践阅历对研究生今后参加工作、理论文化知识的获得以及他们本身各方面才能提高的意义、帮助和启示,也希望能够对体育专业研究生自主性社会实践方面的研究做一些补充。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多种方法,通过对北京地区四所高校体育专业研究生以及北京科技大学非体育专业研究生自主性社会实践的调查研究,分析自主性社会实践对体育专业研究生自身的作用和影响,并与非体育专业研究生自主性社会实践进行对比,得出下面的结论: 1.北京地区高校体育专业研究生参加自主性社会实践现象比较普遍,已经成为高校研究生走向社会,参与实践的有效途径。其参与的动机主要是增加社会经验,锻炼能力和自己挣生活费,减轻家庭负担;参与的途径主要是同学或朋友介绍和俱乐部推荐;参与自主性社会实践对其个人经济和学业发展有一定帮助。少数同学不参加的原因主要是怕耽误学习和自身能力不够。 2.体育专业研究生参与自主性社会实践的优势在于所做的工作基本上都与专业相关,能够促进自身专业知识及能力的学习和提高,收入也相对较高,能够供自己更好得完成学业。 3.体育专业研究生参与社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过分追求经济利益,,自主性社会实践的选择性不强,不能很好处理社会实践与学业的关系,甚至导致荒废学业等方面。因此研究生要正确看待自主性社会实践,端正自己的价值观,有计划、有选择地做适合自己的社会实践工作,协调好与学业的关系。高校也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引、帮助和管理。 4.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影响体育专业研究生参与自主性社会实践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大致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大类。主观因素有:自身动机和各方面能力等。客观因素有:学校对研究生参与自主性社会实践的教育引导,以及各方面的指导帮助,社会构建的保障体系,及支持力度等。
【关键词】:北京地区 体育专业研究生 自主性社会实践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43;G807.4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7
- 1 前言7-14
- 1.1 选题依据7-8
- 1.2 研究目的、意义8-9
- 1.2.1 研究目的8
- 1.2.2 研究意义8-9
- 1.3 研究任务9
- 1.4 文献综述9-14
- 1.4.1 “自主性社会实践”相关概念的阐述9
- 1.4.2 国内外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对培养研究生实践能力的研究9-11
- 1.4.3 国内外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研究状况11-12
- 1.4.4 我国体育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研究状况12-14
-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14-16
- 2.1 研究对象14
- 2.2 研究方法14-16
- 2.2.1 文献资料法14-15
- 2.2.2 调查法15-16
- 2.2.3 数理统计法16
- 2.2.4 逻辑分析法16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16-35
- 3.1 北京地区体育专业研究生自主性社会实践现状调查分析16-31
- 3.1.1 体育专业研究生自主性社会实践活动基本情况分析16-19
- 3.1.2 体育专业研究生参与自主性社会实践的基本动机与途径分析19-20
- 3.1.3 体育专业研究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内容与形式分析20-26
- 3.1.4 体育专业研究生参与自主性社会实践对个人经济和学业的影响26-30
- 3.1.5 体育专业研究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效果分析30-31
- 3.2 北京地区体育专业研究生自主性社会实践活动优势与不足分析31-34
- 3.2.1 体育专业研究生与其他专业研究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比较31-33
- 3.2.2 体育专业研究生参与社会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33-34
- 3.2.3 影响体育专业研究生参与社会实践的主客观因素分析34
- 3.3 改进完善体育专业研究生自主性社会实践活动的启示与建议34-35
- 3.3.1 高校研究生部应当予以重视34
- 3.3.2 高校应给予相应的指导帮助34
- 3.3.3 建立相关的政策、制度34
- 3.3.4 加大社会支持力度34-35
- 4. 结论与建议35-36
- 4.1 结论35
- 4.2 建议35-36
- 参考文献36-39
- 致谢39-40
- 附件40-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雯;中日体育专业研究生培养的比较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2 高斌,许曼,靳继成;对首都体育学院运动系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特点的初步探讨[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3 李鸿江;赵德勋;常志利;任占兵;尹军;;中英体育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结构与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4 汪元榜;;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建设与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J];巢湖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5 施益华;;浅论大学生社会实践与专业特点的有机结合[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6 王爱华;社会实践活动的概念、特征与内容探析[J];常熟高专学报;2004年03期
7 马衍明;;自主性:一个概念的哲学考察[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8 王庆;蒋小满;张斌荣;;地方综合性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与探索[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版);2010年03期
9 崔昌淑;日本大学的志愿者活动[J];东疆学刊;2001年02期
10 朱莉;许盈;;构建大学生创新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体系研究[J];高教论坛;2010年01期
本文编号:5554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555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