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并实施研究生培养淘汰机制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5 08:16
本文关键词:建立并实施研究生培养淘汰机制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研究生教育 淘汰机制 形成性淘汰 终结性淘汰
【摘要】:我国研究生教育蓬勃发展的同时,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研究生培养中建立并实行淘汰机制是保障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 本文回顾了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历史,剖析了我国研究生教育中现存的问题,从教育生态学的胜汰原理等理论和中外淘汰实践两个方面论述了建立研究生培养淘汰机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指出研究生淘汰机制建立应该遵循系统性、动态性以及灵活性原则。本文构建了研究生淘汰机制,包含两种淘汰方式:形成性淘汰和终结性淘汰。形成性淘汰是一种过程性、渐进性淘汰,它着重于对研究生教育过程中的监督、指导、纠正和提高,其目的不在于剔除,而在于指导和纠正;终结性淘汰是一种剔除性淘汰,它是在形成性淘汰失去功效的情况下,对于那些无可救药的在学研究生进行取消学籍的惩罚性措施,其目的在于终结某些研究生的学习。 本文最后的结论:1.我国研究生培养中应该积极引入淘汰机制以保障研究生教育质量;2.形成性淘汰和终结性淘汰是相辅相成的比较科学的淘汰机制;3.研究生淘汰机制是对我国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的完善、发展和创新,它的建立必将促进导师制、完全学分制、研究生质量评估制的创新和改革。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 淘汰机制 形成性淘汰 终结性淘汰
【学位授予单位】:河海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G643
【目录】:
- 一、绪论9-24
- (一) 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历史进程及现状研究9-16
- 1.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历史进程综述9-12
- 2.我国研究生教育的现状研究12-16
- (二).我国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剖析16-22
- 1.我国目前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6-19
- 2.我国目前研究生培养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19-22
- (三) 建立淘汰机制是解决研究生培养中问题的有效途径22-24
- 1.在研究生培养中应积极引入淘汰机制22-23
- 2.建立并实施研究生淘汰机制的意义23-24
- 二、建立研究生培养淘汰机制的理论基础24-29
- (一) 教育生态位原理25-26
- 1、遵循教育生态位原理,确保研究教育的高生态位25
- 2.教育生态位原理对研究生培养的要求25-26
- (二) 胜汰原理和阿里氏原则呼吁研究生淘汰机制26-27
- 1.胜汰原理和阿里氏原则26
- 2.胜汰原理和阿里氏原则对研究生培养机制的审视26-27
- (三) 教育生态链法则对研究生淘汰机制的阐释27-28
- 1.教育生态链法则和最适度原则27-28
- 2.教育生态链法则和最适度原则对研究生培养的启迪28
- (四) 木桶理论对研究生淘汰机制的启示28-29
- 1.木桶理论28-29
- 2.木桶理论在研究生淘汰机制中的运用29
- 三、中、外研究生培养淘汰机制的比较研究29-45
- (一) 美国研究生培养淘汰机制的研究29-32
- 1.美国研究生教育的历史进程及特点30
- 2.美国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模式和淘汰机制30-32
- (二) 欧洲研究生培养淘汰机制的研究32-38
- 1.德国研究生培养淘汰机制的研究32-34
- 2.英国研究生培养淘汰机制的研究34-36
- 3.法国研究生培养淘汰机制的研究36-38
- (三) 我国高校在学生培养中关于淘汰机制的尝试38-45
- 1.我国高校淘汰机制产生的背景38-40
- 2.我国高校淘汰机制的具体内容综述40-42
- 3.我国高校淘汰机制的特点及不足42-44
- 4.国外研究生培养中淘汰机制对我国的启示44-45
- 四、我国研究生培养中淘汰机制的建立45-58
- (一).淘汰、淘汰机制及研究生淘汰机制的概念45-46
- 1.淘汰及淘汰机制45-46
- 2.研究生淘汰机制46
- (二) 形成性淘汰机制46-52
- 1.形成性淘汰机制的概念46-47
- 2.形成性淘汰机制的具体内容47-52
- (三) 终结性淘汰机制52-56
- 1.终结性淘汰机制的概念52
- 2.终结性淘汰机制的具体内容52-53
- 3.形成性淘汰机制和终结性淘汰机制的关系53-56
- (四) 研究生淘汰机制的善后措施56-58
- 1.依规善后56-57
- 2.建立比较完善救济渠道57-58
- 五、研究生淘汰机制的应用研究58-61
- (一) 研究生淘汰机制的缺失引发的问题分析58-60
- 1.淘汰机制的缺失引发高校管理的矛盾58-59
- 2.中国高校学生状告学校的原因分析59-60
- (二) 研究生淘汰机制对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的完善和发展60-61
- 1.淘汰机制对研究生管理制度的补偿性功能60-61
- 2.淘汰机制是对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的完善和发展61
- 六、结论和展望61-63
- 参考文献:63-67
- 致谢67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武晓维;朱中超;季燕;;美国研究生培养质量保证举措及启示[J];江苏高教;2011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勇涛;中国生物医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马楠;基于课题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聚伟;研究型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3 肖俊茹;高层次学术型人才成长经历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孙士海;服务现代农业的博士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5 黄鸿娇;论研究生淘汰机制的德育功能[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6 王真;美国研究生教育淘汰制及启示[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238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623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