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激励在中职学校德育实践中的有效渗透
发布时间:2017-04-12 16:16
本文关键词:教育激励在中职学校德育实践中的有效渗透,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当今的中职学校学生都是90后,年龄大多在15岁到18岁之间,中职学校学生大多是应试教育的淘汰者,是中考的失败者,所以中职生有着不同于同龄人的特点。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时期,他们自我意识强,可塑性大,渴望独立,勇于表现自我,接受信息快。从中职生思想品德状况的整体上看,主流是好的,他们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发展,有强烈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渴望成才,向往美好的生活和未来。但是,中职生中也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他们大多学习成绩不理想,自卑心理重,自信心不足,厌学情绪严重,理想目标不明确,信念不坚定;虚度光阴,不思进取,,生活懒散,贪图玩乐;不懂文明礼仪,不懂感恩,不知节俭;爱慕虚荣,嫉妒心强,自控能力差;个人主义严重,做事不考虑后果..... 近年来,国家对中职德育工作极为重视,在2009年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会议之后,教育部等六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进一步增强了中职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性和吸引力。2013年4月,教育部又将修改完善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讨论稿公开征求意见,中职德育已形成一套完善的理论体系。然而,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实践却并不像理论体系那样科学、完善和系统,依然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如中职学校对激励教育在中职德育中的主导地位缺乏认识,对教育激励的研究和实践不成体系等。 本文将通过分析教育激励在中职生德育主题中的运用,以及挖掘中职学校校园文化的教育激励功能两个方面,通过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访谈法和案例法,分析教育及理论在德育实践中的实际运用以及取得的实效,从而引起广大教育者对教育激励的重要意义的关注,并且提炼出科学严谨、行之有效的教育激励模式和方法,实现教育激励在中职德育中的有效渗透。
【关键词】:教育激励 全方位教育激励 德育主题 校园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71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1 绪论10-15
- 1.1 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10-12
- 1.1.1 选题的背景10-11
- 1.1.2 选题的目的11
- 1.1.3 选题的意义11-12
- 1.2 研究综述12-14
- 1.2.1 概念界定12
- 1.2.2 研究现状12-13
- 1.2.3 发展分析13-14
-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14-15
- 1.3.1 研究的思路14
- 1.3.2 研究的方法14-15
- 2 教育激励的基本理论15-21
- 2.1 教育激励的内涵和基本功能15
- 2.1.1 教育激励的内涵15
- 2.1.2 教育激励的基本功能15
- 2.2 教育激励的内容和模式15-21
- 2.2.1 教育激励的内容15-16
- 2.2.2 教育激励的基本模式16-20
- 2.2.3 教育激励的基本方法20
- 2.2.4 全方位教育激励的概念与内容20-21
- 3 在中职德育主题中实施教育激励21-35
- 3.1 中职德育目标和主要内容21
- 3.1.1 中职德育的目标21
- 3.1.2 中职德育的内容21
- 3.2 中职学校德育主题规划21-22
- 3.3 在中职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实施教育激励22-27
- 3.3.1 在职业理想教育中实施教育激励23-25
- 3.3.2 在雷锋精神教育中实施教育激励25-27
- 3.4 在中职生道德规范教育中实施教育激励27-30
- 3.4.1 在职业道德教育中实施教育激励27-29
- 3.4.2 在感恩教育中实施教育激励29-30
- 3.5 在中职生行为规范教育中实施教育激励30-33
- 3.5.1 在文明礼仪教育中实施教育激励30-32
- 3.5.2 在安全教育中实施教育激励32
- 3.5.3 校规校纪教育中运用规范激励、榜样激励、正激励和负激励32-33
- 3.6 在中职生就业创业教育中实施教育激励33-35
- 3.6.1 在就业教育中实施教育激励33-34
- 3.6.2 在创业教育中实施教育激励34-35
- 3.7 在德育主题中有效的应用正激励和负激励35
- 4 充分发掘校园文化的教育激励功能35-44
- 4.1 完善学校的核心办学理念和精神文化,体现精神文化的信仰激励36-37
- 4.1.1 校训的激励作用36
- 4.1.2 校歌的激励作用36-37
- 4.1.3 校徽的激励作用37
- 4.2 精心打造,提升校园环境文化氛围37-38
- 4.2.1 打造教学区环境文化37
- 4.2.2 打造生活区环境文化37-38
- 4.2.3 打造实训区环境文化38
- 4.3 运用教育激励,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38-40
- 4.3.1 设定规范和目标,实施规范激励和目标激励38-40
- 4.4 完善制度文化,体现规范激励40
- 4.5 丰富活动文化,体现全方位教育激励40-41
- 4.6 营造“激励性班级文化”,促进各层次学生进步41-44
- 4.6.1 老师要善于交流沟通,用真情实感激励学生41
- 4.6.2 实施班级事务分解承包,提升学生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41
- 4.6.3 对学生实施赞赏、鼓励、肯定、信任和尊重等正激励41-42
- 4.6.4 构建激励性班级文化环境42-44
- 结论44-45
- 参考文献45-46
- 致谢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义红;;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现状及对策[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08期
2 张传宇;;中职生文明礼仪习惯缺失的探究及应对[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年35期
3 李祖超;教育激励理论探讨[J];教育评论;2001年05期
4 屠丽君;;试论“激励”在中职教育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3年18期
5 李金桥;时章明;;大学校徽的功能与意义[J];现代大学教育;2008年01期
6 肖华英;吴东辉;;谈中职学校学生的感恩教育[J];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14期
本文关键词:教育激励在中职学校德育实践中的有效渗透,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16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301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