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职生赏识教育探究
发布时间:2017-04-28 14:16
本文关键词:当代中职生赏识教育探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是在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声中度过小学和初中的学习生活的。他们生活、学习目标不明确,自信心水平较低。而以关爱、尊重、理解、欣赏为核心思想的赏识教育能够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帮助学生确定目标,找回自信。然而,学校和教师的重重压力导致学校缺乏对赏识教育理念的倡导,教师缺乏对赏识教育的激励策略,家长对孩子的赏识教育技巧存在误区。本文笔者试图通过对中职生在思想政治课和班级管理中进行赏识教育的成功案例,说明对中职生实施赏识教育的重要意义,并提出提高中职生赏识教育的实施对策。 长期以来,中职学校的学生在其学习生活中,所接受的教育方式大多来自学校和家长的批评方式,这是导致其学习自信心不高、目的不明确、缺乏兴趣的重要原因之一。赏识教育能够弥补批评教育的不足,能够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和提高自我认识能力,增强自信心。由于种种原因,赏识教育践行不利。对此,需要以中职思想政治课和班级管理为平台,尝试进行赏识教育的实践,以证明赏识教育的价值和有效对策。 论文由以下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是关于问题的提出及选题的意义。这部分阐述了有关赏识教育的现状、理论依据及研究方法、创新点等。 第二部分分析了赏识教育的本质、特点与功能。 第三部分分析了中职生实施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四部分对提高中职生赏识教育实施策略对策进行归纳。 第五部分通过实践中的成功案例,说明在中职学校中实施赏识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赏识教育 中职生 探究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712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7
- 目录7-10
- 导言10-16
- (一)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意义10-12
- 1. 问题的提出10
- 2. 选题意义10-12
- (二) 关于赏识教育的研究综述12-14
- 1. 研究现状13-14
- 2. 研究现状分析14
- (三) 理论依据14-15
- 1. 陶行知赏识教育思想14
- 2.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14-15
- 3. 罗森塔尔的期望效应15
- (四) 创新点15
- (五) 研究方法15-16
- 1. 文献研究法15
- 2. 问卷调查法15
- 3. 访谈法15-16
- 一、赏识教育的本质、特点与功能16-20
- (一) 赏识教育的提出与概念界定16
- 1. 赏识教育的提出16
- 2. 赏识教育的概念16
- (二) 赏识教育的本质16-17
- (三) 赏识教育的特点17-18
- 1. 突出主体性17
- 2. 把握整体性17
- 3. 强调针对性17-18
- (四) 赏识教育的功能18-20
- 1. 有助于实现教育目的18
- 2. 有助于挖掘学生潜能18
- 3. 有助于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18-20
- 二、中职生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20-25
- (一) 中职生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20-23
- 1. 学校缺乏对赏识教育理念的倡导20-21
- 2. 教师缺乏对赏识教育激励策略的研究21-22
- 3. 家长缺乏对赏识教育技巧的研究和运用22-23
- (二) 中职生赏识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23-25
- 1. “应试教育”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赏识教育的实施23
- 2. 单一制评价体制,制约了教师进行激励策略的研究23-24
- 3. 家长的教育能力,制约对赏识教育的认识和运用24-25
- 三、提高中职生赏识教育有效性的对策25-31
- (一) 提高对赏识教育价值的认识25-26
- 1. 学校树立现代教育观,确立赏识教育理念25
- 2. 学校运用赏识教育理念管理教师25
- 3. 提升家长赏识教育素养25-26
- (二) 中职生赏识教育实施的原则26-27
- 1. 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26
- 2. 以素材生活化为依托26-27
- 3. 以实践活动为载体27
- 4. 学校、家庭共同实施27
- (三) 中职生赏识教育实施的方法27-29
- 1. 教育学生赏识别人和自我赏识的统一27-28
- 2. 教师赏识和家长赏识的统一28
- 3. 物质奖励和精神赏识的统一28
- 4. 激励赏识和惩罚教育的统一28-29
- (四) 营造赏识教育的生态环境29-31
- 1. 构建和谐的人际环境29
- 2. 优化校园赏识教育环境29
- 3. 创设虚拟赏识教育环境29-31
- 四、中职生赏识教育实践的成功案例31-37
- (一) 赏识教育在思想政治课中的成功运用31-33
- 1. 树立科学的教育观,确立人本主义教育理念31
- 2. 丰富教学模式,营造赏识教育的课堂氛围31-32
- 3. 构建具有激励功能的课程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2-33
- (二) 赏识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成功运用33-37
- 1. 班主任以爱凝聚学生33-35
- 2. 寻找“后进生”的闪光点35
- 3. 对班干部的赏识教育35-37
- 结论与展望37-38
- 参考文献38-40
- 附录40-4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卫红,胡节;赏识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江西教育;2003年17期
2 严俊辉;浅谈“赏识教育”[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3 金晓华;浅谈“赏识教育”[J];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3期
4 戴永华;浅谈赏识教育与儿童自信心的培养[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5 杨震;;“罗森塔尔效应”与“赏识教育法”[J];现代家教;2002年05期
6 金玉萍;刘君莉;;赏识教育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17期
7 刘耀杰;;在初中思品课中进行赏识教育的实践体会[J];中学教学参考;2009年09期
本文关键词:当代中职生赏识教育探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29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332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