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班委成员整体效能的个性心理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9 08:27
高等职业教育是现今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长达三年的大学班级管理工作中,如何建设一个高效协作,有较强凝聚力的班委集体,并使之保持长久的活力显得极为重要。本文从个性心理学的视角切入,聚焦于研究高职院校班级行政事务中班委选配和如何高效发挥班委的整体效能。研究中首先对两个典型样本组,即一个能较好发挥高整体效能的班委群体和一个整体效能发挥不充分的班委群体进行的比较研究发现,建构一个内部组合合理,内部氛围和谐,几无内耗的高效班委群体,主要取决于班委群体在人格、气质、认知方式和心理应激能力四个方面的和谐状况。对扩大样本进行人格、气质、认知方式和心理应激能力四个方面个性心理特征的研究发现,在人格特质上,整体效能高的班委群体成员较之低整体效能的班委群体更有乐观、满足、充实、谨慎,稳重,心情平静安定,干事爽快效率高,善于与人合作,人际关系好等突出特质。文科班委群体成员比理工科班委群体成员更加好幻想、过敏,更主观、不能冷静地、客观地判断事物,更具有社会指导性,更能领导他人,更自信。在性格类型上,整体效能高的班委群体中D型性格类型比重大。班长中也有大比例属于D型性格类型。在气质相融方面,高...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价值
1.3 研究目的与假设
2、班委整体效能研究综述
2.1 班委整体效能相关概念
2.2 班委群体整体效能研究现状
3、实证研究
3.1 研究方法
3.1.1 被试的选取
3.1.2 研究工具及其使用
3.1.3 施测及数据处理
3.2 研究结果
3.2.1 高整体效能和低整体效能班委群体个性心理特征的比较
3.2.2 高职院校班委群体人格特质和人格类型研究
3.2.3 高职院校班委群体气质类型相融度研究
3.2.4 高职院校班委群体认知方式研究
3.2.5 高职院校班委群体心理应激能力研究
3.3 分析与讨论
3.3.1 高整体效能和低整体效能班委群体个性心理特征的分析与讨论
3.3.2 高职院校班委群体人格特质和人格类型的分析与讨论
3.3.3 高职院校班委群体气质类型相融度的分析与讨论
3.3.4 高职院校班委群体认知方式的分析与讨论
3.3.5 高职院校班委群体心理应激能力的分析与讨论
4、总结论与启示
4.1 总结论
4.2 启示
5、研究局限与今后研究的方向
5.1 研究局限
5.2 今后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改革高等学校的班级干部体制[J]. 郑庆柱.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6(04)
[2]你会效能管理吗?[J]. 朱子云,朱益超. 科技智囊. 2005(06)
[3]大学班委建设的探讨[J]. 李菊.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5(02)
[4]高校学生干部班级管理现状、问题及其对策[J]. 朱明玉,郭峰. 教书育人. 2005(11)
[5]高校学生干部群体行为特征分析及启示[J]. 江志斌. 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5(01)
[6]班级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J]. 刘银花.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 2004(S1)
[7]书记的民主作风与党委的整体效能[J]. 李仁克. 湖湘论坛. 2004(06)
[8]注重高职生心理因素 强化班级管理效果[J]. 王春侠. 教育与职业. 2004(18)
[9]领导班子的结构优化与心理互补[J]. 李松林.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4)
[10]班子成员发挥作用之我见[J]. 韦仕春,梁铸. 广西审计. 2003(06)
博士论文
[1]局级领导者群体整体效能的心理学研究[D]. 张芳.华东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464324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价值
1.3 研究目的与假设
2、班委整体效能研究综述
2.1 班委整体效能相关概念
2.2 班委群体整体效能研究现状
3、实证研究
3.1 研究方法
3.1.1 被试的选取
3.1.2 研究工具及其使用
3.1.3 施测及数据处理
3.2 研究结果
3.2.1 高整体效能和低整体效能班委群体个性心理特征的比较
3.2.2 高职院校班委群体人格特质和人格类型研究
3.2.3 高职院校班委群体气质类型相融度研究
3.2.4 高职院校班委群体认知方式研究
3.2.5 高职院校班委群体心理应激能力研究
3.3 分析与讨论
3.3.1 高整体效能和低整体效能班委群体个性心理特征的分析与讨论
3.3.2 高职院校班委群体人格特质和人格类型的分析与讨论
3.3.3 高职院校班委群体气质类型相融度的分析与讨论
3.3.4 高职院校班委群体认知方式的分析与讨论
3.3.5 高职院校班委群体心理应激能力的分析与讨论
4、总结论与启示
4.1 总结论
4.2 启示
5、研究局限与今后研究的方向
5.1 研究局限
5.2 今后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改革高等学校的班级干部体制[J]. 郑庆柱.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6(04)
[2]你会效能管理吗?[J]. 朱子云,朱益超. 科技智囊. 2005(06)
[3]大学班委建设的探讨[J]. 李菊.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5(02)
[4]高校学生干部班级管理现状、问题及其对策[J]. 朱明玉,郭峰. 教书育人. 2005(11)
[5]高校学生干部群体行为特征分析及启示[J]. 江志斌. 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5(01)
[6]班级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J]. 刘银花.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 2004(S1)
[7]书记的民主作风与党委的整体效能[J]. 李仁克. 湖湘论坛. 2004(06)
[8]注重高职生心理因素 强化班级管理效果[J]. 王春侠. 教育与职业. 2004(18)
[9]领导班子的结构优化与心理互补[J]. 李松林.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4)
[10]班子成员发挥作用之我见[J]. 韦仕春,梁铸. 广西审计. 2003(06)
博士论文
[1]局级领导者群体整体效能的心理学研究[D]. 张芳.华东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4643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3464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