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集团与集团高职院校协同发展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0 17:14
企业举办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传统,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未来趋势,是深入推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探索职业教育办学新模式的必然选择。受管理体制的限制,我国企业集团举办高职院校既存在一定的优势,也存在着合理协调企业盈利性与教育公益性的协调问题。对企业集团及集团高职院校的协同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研究借助协同学的相关理论,在综合利用管理学、经济学、系统学的基础上,对企业集团及集团高职院校的协同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包括以下内容:1.本研究将以协同理论为基础,以鲁商集团及其集团高职院校系统为研究对象,结合系统理论,将企业集团与集团高职院校视为一个复杂系统,基于复杂系统的运行机理,构建企业集团及集团高职院校系统分析框架。2.研究利用协同理论、管理理论,在企业集团与集团高职院校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立足于企业集团及集团高职院校复杂系统的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从战略协同、文化协同、资源协同、管理协同、技术创新协同和院校联盟协同六个维度对企业集团与集团高职院校系统协调机制、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构建了企业集团与集团高职院校系统协同发展机制模型。3.在企业...
【文章来源】:天津大学天津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1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企业举办的高职院校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1.2 企业举办高职教育符合世界职业教育发展潮流
1.1.3 企业(集团)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优势
1.2 研究意义和价值
1.2.1 理论意义与学术价值
1.2.2 实践意义与应用价值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国外研究动态
1.3.2 国内研究动态
1.4 论文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1.4.1 本研究相关概念界定
1.4.2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1.5 研究主要内容
1.6 论文创新点
1.7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论文相关理论基础
2.1 复杂系统理论
2.1.1 复杂性科学研究综述
2.1.2 系统复杂性及复杂系统
2.2 协同学(论)与协同科学理论
2.2.1 协同学(论)概述
2.2.2 协同机制理论
2.2.3 协同科学的理论及进展
2.3 企业集团与集团高职院校协同发展系统分析
2.3.1 企业集团与集团高职院校系统的协同机理
2.3.2 企业集团与集团高职院校的协同发展的系统分析
2.3.3 企业集团与集团高职院校协同发展优化模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企业集团与集团高职院校宏观层面协同发展机制
3.1 企业集团与集团高职院校战略协同机制
3.1.1 企-校战略协同的内涵
3.1.2 企-校战略协同的实现机制
3.2 企业集团与集团高职院校文化协同机制
3.2.1 企-校文化协同的内涵
3.2.2 企业集团与集团高职院校文化协同机制及实现方式
3.2.3 企业集团与集团高职院校文化协同机制的模式:文化共融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企业集团与集团高职院校中观层面协同发展机制
4.1 企业集团与高职院校的资源协同机制
4.1.1 关于企-校资源协同
4.1.2 企-校资源协同的基本思路与基本原则
4.1.3 企业集团与集团高职院校资源协同的内容
4.1.4 企业集团与集团高职院校资源协同的实现方式:打造企-校共同体
4.2 企业集团与高职院校的管理协同机制
4.2.1 企-校管理协同的内涵及特征
4.2.2 企-校管理协同的机制模型及其解释
4.2.3 企-校管理协同的形成机制
4.2.4 企-校管理协同的实现机制
4.2.5 企-校管理协同的约束机制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企业集团与集团高职院校微观层面协同发展机制
5.1 企业集团与集团高职院校的技术创新协同机制
5.1.1 企-校技术创新协同的内涵
5.1.2 企-校技术创新协同机制运行模式的建立
5.1.3 企-校技术创新协同的实践策略:创建产学研战略联盟
5.2 集团高职院校校际联盟协同机制
5.2.1 校际联盟协同的内涵
5.2.2 集团高职院校校际联盟协同的理念及必要性
5.2.3 国外高职院校校际联盟协同的经验:以美国社区学院为例
5.2.4 集团高职院校校际联盟协同机制的构建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企业集团与集团高职院校协同发展组合赋权GRA 评价模型
6.1 企业集团与集团高职院校协同发展评价的方法原理
6.1.1 企业集团与集团高职院校协同发展水平评价方法
6.1.2 企业集团与集团高职院校协同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6.2 企业集团与集团高职院校协同发展组合赋权GRA 评价模型
6.2.1 原始数据的无量纲化
6.2.2 组合权重系数的计算
6.2.3 企业集团与集团高职院校协同发展水平GRA 评价模型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企业集团与集团高职院校协同发展的实证分析
7.1 鲁商集团概况
7.1.1 集团基本情况
7.1.2 集团管控模式
7.1.3 集团产业架构
7.1.4 集团文化
7.2 集团高职院校概况
7.2.1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基本概况
7.2.2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基本概况
7.2.3 山东城市服务技术学院基本概况
7.2.4 山东万杰医学院基本概况
7.3 鲁商集团及集团高职院校协同发展状态的评价与分析
7.3.1 企业集团与集团高职院校协同发展水平的评价
7.3.2 鲁商集团与集团高职院校协同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8.1 论文总结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论“校企共同体”的共同因素及其特征[J]. 叶鉴铭,周小海. 学术交流. 2010(03)
[2]企业办高职院校的特色[J]. 邓秋香. 现代企业教育. 2009(18)
[3]产学研战略联盟合作机制系统研究[J]. 李岱素.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16)
[4]企业战略联盟技术创新协同机制构建研究[J]. 孟琦,韩斌. 商业研究. 2009(07)
[5]企业大学:背景、定义与模式[J]. 陈立.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9(02)
[6]基于资源共享的高校战略联盟研究[J]. 金凤,朱洪镇.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 2008(06)
[7]企业举办的高职院校发展策略研究[J]. 戴启昌.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6)
[8]日本职业教育的“企业模式”与我国“非大学教育”的对比研究[J]. 鲁燕,于素秋. 人口学刊. 2008(06)
[9]美国社区学院发展战略联盟的经验透视[J]. 杨彬.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29)
[10]浅论企业办高职院校发展中的价值文化构建[J]. 贾恭惠,许华春,杜承平. 社科纵横. 2008(07)
博士论文
[1]大学集群和谐发展的机制研究[D]. 潘海生.天津大学 2009
[2]基于自组织的企业集团资源协同管理研究[D]. 丁铭华.同济大学 2008
[3]跨国企业战略联盟的文化协同研究[D]. 王君华.武汉理工大学 2007
[4]战略联盟竞争优势获取的协同机制研究[D]. 孟琦.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D]. 安慧娟.天津大学 2009
[2]管理协同机制研究[D]. 白列湖.武汉科技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581092
【文章来源】:天津大学天津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1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企业举办的高职院校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1.2 企业举办高职教育符合世界职业教育发展潮流
1.1.3 企业(集团)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优势
1.2 研究意义和价值
1.2.1 理论意义与学术价值
1.2.2 实践意义与应用价值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国外研究动态
1.3.2 国内研究动态
1.4 论文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1.4.1 本研究相关概念界定
1.4.2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1.5 研究主要内容
1.6 论文创新点
1.7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论文相关理论基础
2.1 复杂系统理论
2.1.1 复杂性科学研究综述
2.1.2 系统复杂性及复杂系统
2.2 协同学(论)与协同科学理论
2.2.1 协同学(论)概述
2.2.2 协同机制理论
2.2.3 协同科学的理论及进展
2.3 企业集团与集团高职院校协同发展系统分析
2.3.1 企业集团与集团高职院校系统的协同机理
2.3.2 企业集团与集团高职院校的协同发展的系统分析
2.3.3 企业集团与集团高职院校协同发展优化模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企业集团与集团高职院校宏观层面协同发展机制
3.1 企业集团与集团高职院校战略协同机制
3.1.1 企-校战略协同的内涵
3.1.2 企-校战略协同的实现机制
3.2 企业集团与集团高职院校文化协同机制
3.2.1 企-校文化协同的内涵
3.2.2 企业集团与集团高职院校文化协同机制及实现方式
3.2.3 企业集团与集团高职院校文化协同机制的模式:文化共融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企业集团与集团高职院校中观层面协同发展机制
4.1 企业集团与高职院校的资源协同机制
4.1.1 关于企-校资源协同
4.1.2 企-校资源协同的基本思路与基本原则
4.1.3 企业集团与集团高职院校资源协同的内容
4.1.4 企业集团与集团高职院校资源协同的实现方式:打造企-校共同体
4.2 企业集团与高职院校的管理协同机制
4.2.1 企-校管理协同的内涵及特征
4.2.2 企-校管理协同的机制模型及其解释
4.2.3 企-校管理协同的形成机制
4.2.4 企-校管理协同的实现机制
4.2.5 企-校管理协同的约束机制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企业集团与集团高职院校微观层面协同发展机制
5.1 企业集团与集团高职院校的技术创新协同机制
5.1.1 企-校技术创新协同的内涵
5.1.2 企-校技术创新协同机制运行模式的建立
5.1.3 企-校技术创新协同的实践策略:创建产学研战略联盟
5.2 集团高职院校校际联盟协同机制
5.2.1 校际联盟协同的内涵
5.2.2 集团高职院校校际联盟协同的理念及必要性
5.2.3 国外高职院校校际联盟协同的经验:以美国社区学院为例
5.2.4 集团高职院校校际联盟协同机制的构建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企业集团与集团高职院校协同发展组合赋权GRA 评价模型
6.1 企业集团与集团高职院校协同发展评价的方法原理
6.1.1 企业集团与集团高职院校协同发展水平评价方法
6.1.2 企业集团与集团高职院校协同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6.2 企业集团与集团高职院校协同发展组合赋权GRA 评价模型
6.2.1 原始数据的无量纲化
6.2.2 组合权重系数的计算
6.2.3 企业集团与集团高职院校协同发展水平GRA 评价模型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企业集团与集团高职院校协同发展的实证分析
7.1 鲁商集团概况
7.1.1 集团基本情况
7.1.2 集团管控模式
7.1.3 集团产业架构
7.1.4 集团文化
7.2 集团高职院校概况
7.2.1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基本概况
7.2.2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基本概况
7.2.3 山东城市服务技术学院基本概况
7.2.4 山东万杰医学院基本概况
7.3 鲁商集团及集团高职院校协同发展状态的评价与分析
7.3.1 企业集团与集团高职院校协同发展水平的评价
7.3.2 鲁商集团与集团高职院校协同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8.1 论文总结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论“校企共同体”的共同因素及其特征[J]. 叶鉴铭,周小海. 学术交流. 2010(03)
[2]企业办高职院校的特色[J]. 邓秋香. 现代企业教育. 2009(18)
[3]产学研战略联盟合作机制系统研究[J]. 李岱素.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16)
[4]企业战略联盟技术创新协同机制构建研究[J]. 孟琦,韩斌. 商业研究. 2009(07)
[5]企业大学:背景、定义与模式[J]. 陈立.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9(02)
[6]基于资源共享的高校战略联盟研究[J]. 金凤,朱洪镇.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 2008(06)
[7]企业举办的高职院校发展策略研究[J]. 戴启昌.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6)
[8]日本职业教育的“企业模式”与我国“非大学教育”的对比研究[J]. 鲁燕,于素秋. 人口学刊. 2008(06)
[9]美国社区学院发展战略联盟的经验透视[J]. 杨彬.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29)
[10]浅论企业办高职院校发展中的价值文化构建[J]. 贾恭惠,许华春,杜承平. 社科纵横. 2008(07)
博士论文
[1]大学集群和谐发展的机制研究[D]. 潘海生.天津大学 2009
[2]基于自组织的企业集团资源协同管理研究[D]. 丁铭华.同济大学 2008
[3]跨国企业战略联盟的文化协同研究[D]. 王君华.武汉理工大学 2007
[4]战略联盟竞争优势获取的协同机制研究[D]. 孟琦.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D]. 安慧娟.天津大学 2009
[2]管理协同机制研究[D]. 白列湖.武汉科技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5810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3581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