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理论认识逻辑形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29 17:46
根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人对事物的认识逻辑是一个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过程。同理,我们对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理论认识逻辑形式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了两条清晰的发展脉络:第一条脉络以主观认识逻辑发展而表现的三种形式,由低到高依次是直接知识、经验主义和形而上学;第二条脉络以客观认识逻辑发展而表现的三种形式,由低到高依次是概念、判断和推理。这两条理论认识逻辑形式发展主线是在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理论逻辑体系自我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有其客观规律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主观认识逻辑发展形式
(一)主观认识逻辑发展的第一形式:直接知能(动作)
(二)主观认识逻辑发展的第二形式:间接知能(经验)
(三)主观认识逻辑发展的第三形式:抽象知能(原理)
二、客观认识逻辑发展形式
(一)客观认识逻辑发展的第一形式:概念
(二)客观认识逻辑发展的第二形式:判断
(三)客观认识逻辑发展的第三形式:推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体系的构建[J]. 周明星,高涵,聂清德. 教育研究. 2017(11)
[2]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体系:样态与超越[J]. 唐林伟.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02)
[3]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理论的概念体系建构[J]. 王良,梁卿. 大学教育科学. 2016(05)
[4]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体系:认识论、本体论与方法论构建[J]. 刘晓,周明星,GAO Han. 大学教育科学. 2016(05)
[5]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理论逻辑体系构建[J]. 聂清德,张健. 大学教育科学. 2016(05)
[6]论中国现代职业教育逻辑及其研究方法[J]. 南海.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25)
[7]教育经验:意义、局限与超越[J]. 张健.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02)
[8]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理论意蕴、困境与出路[J]. 宁静. 教育与职业. 2015(13)
[9]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建设:理论审视与现实架构[J]. 魏明. 职教论坛. 2015(10)
[10]论恩格斯对判断的辩证分类思想[J]. 张传湘.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03)
本文编号:3698142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主观认识逻辑发展形式
(一)主观认识逻辑发展的第一形式:直接知能(动作)
(二)主观认识逻辑发展的第二形式:间接知能(经验)
(三)主观认识逻辑发展的第三形式:抽象知能(原理)
二、客观认识逻辑发展形式
(一)客观认识逻辑发展的第一形式:概念
(二)客观认识逻辑发展的第二形式:判断
(三)客观认识逻辑发展的第三形式:推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体系的构建[J]. 周明星,高涵,聂清德. 教育研究. 2017(11)
[2]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体系:样态与超越[J]. 唐林伟.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02)
[3]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理论的概念体系建构[J]. 王良,梁卿. 大学教育科学. 2016(05)
[4]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体系:认识论、本体论与方法论构建[J]. 刘晓,周明星,GAO Han. 大学教育科学. 2016(05)
[5]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理论逻辑体系构建[J]. 聂清德,张健. 大学教育科学. 2016(05)
[6]论中国现代职业教育逻辑及其研究方法[J]. 南海.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25)
[7]教育经验:意义、局限与超越[J]. 张健.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02)
[8]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理论意蕴、困境与出路[J]. 宁静. 教育与职业. 2015(13)
[9]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建设:理论审视与现实架构[J]. 魏明. 职教论坛. 2015(10)
[10]论恩格斯对判断的辩证分类思想[J]. 张传湘.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03)
本文编号:36981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3698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