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高职毕业生职业适应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广西高职毕业生职业适应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由于我国高等教育招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加上单位用人制度的不断改革以及受到全球经济不景气等因素的影响,整体上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并不如人意。然而,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职院校毕业生却表现出就业率相对平稳的态势。高职毕业生就业率的相对平稳只能够说明其可以顺利获得相应的工作岗位,这并不代表着毕业生能完全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也不代表毕业生能够长久的在这一工作岗位上工作。所以,对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研究,更应看重就业的适应性和稳定性。本研究基于人力资源管理学、心理学、教育管理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广西高职院校毕业生为研究群体,对他们的职业适应性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广西高职毕业生职业适应处于中等水平,不同生源地、专业以及在校期间是否有社会实践经历等不同类型的毕业生,其职业适应性存在差异。同时,本研究基于广西高职毕业生职业适应性调查的基础上,探讨广西高职毕业生职业适应水平高低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提高高职毕业生职业适应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高职毕业生 职业适应性 广西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717.3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8
- 1.1 研究的背景9-10
- 1.2 研究综述10-15
- 1.2.1 国外关于职业适应性的研究10-12
- 1.2.2 国内关于职业适应性的研究12-14
- 1.2.3 现有研究的不足14-15
- 1.3 本文的研究意义15-16
- 1.3.1 理论意义15
- 1.3.2 现实意义15-16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16-18
- 1.4.1 研究思路16
- 1.4.2 研究方法16-18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和理论基础18-23
- 2.1 相关概念界定18-19
- 2.1.1 适应18
- 2.1.2 适应性18-19
- 2.1.3 职业适应性19
- 2.2 职业适应性的理论基础19-23
- 2.2.1 霍兰德职业选择理论19-20
- 2.2.2 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20-21
- 2.2.3 职业成熟度理论21-23
- 第三章 广西高职毕业生职业适应性研究总体设计23-29
- 3.1 研究假设23
- 3.2 研究设计23-25
- 3.2.1 调查内容及问卷设计23-24
- 3.2.2 调查过程24-25
- 3.3 广西高职毕业生职业适应性调查问卷的信效度检验25-28
- 3.3.1 信度检验25-26
- 3.3.2 效度检验26-28
- 3.4 广西高职毕业生职业适应性调查问卷的计分方式28-29
- 第四章 广西高职毕业生职业适应性调查及分析29-46
- 4.1 调查对象及样本情况29-30
- 4.2 调查结果分析30-43
- 4.2.1 广西高职毕业生职业适应性的基本情况30-31
- 4.2.2 广西高职毕业生职业适应性各维度的情况分析31-35
- 4.2.3 广西高职毕业生职业适应性的比较分析35-42
- 4.2.4 广西高职毕业生职业适应性的学校教育42-43
- 4.3 基本结论43-46
- 4.3.1 广西高职毕业生职业适应水平总体不高,处于中等水平44
- 4.3.2 个体特征差异影响高职毕业生的职业适应性44-45
- 4.3.3 教育模式对高职毕业生的职业适应性有显著影响45-46
- 第五章 影响广西高职毕业生职业适应性的主要因素46-49
- 5.1 高职毕业生个人职业能力对职业适应水平的影响46
- 5.2 高职毕业生个人心理调适能力对职业适应水平的影响46-47
- 5.2.1 职业期望与现实的冲突造成心理上的不适应46-47
- 5.2.2 人际关系的不和谐造成心理的不适应47
- 5.3 高职院校课程设置对职业适应水平的影响47-48
- 5.4 高职院校职业适应性的宣传和指导程度对职业适应水平的影响48-49
- 第六章 提高广西高职毕业生职业适应水平的建议49-56
- 6.1 强化高职毕业生职业适应水平的自我培养对策49-53
- 6.1.1 夯实专业基础,提升个人职业能力49-50
- 6.1.2 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尽早做好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50-51
- 6.1.3 增强心理调适能力,提高自身的抗压能力51-52
- 6.1.4 重视职业角色情商的培养52-53
- 6.2 强化教育改革,加强高职毕业生职业适应性教育53-55
- 6.2.1 切实加强专业基础和专业能力的教育培养,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53-54
- 6.2.2 重视学生的职业辅导教育54-55
- 6.3 高度重视高职毕业生就业工作,完善就业服务体系55-56
- 结束语56-57
- 参考文献57-60
- 附录:广西高职毕业生职业适应性调查问卷60-63
- 致谢63-64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竖元;毛璐;;高校毕业生职业适应性的影响因素及其应对策略[J];菏泽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2 刘艳艳;;增强新教师职业适应性的几点建议[J];西藏教育;2013年03期
3 张敏;;提高职业院校学生职业适应性的思考[J];职业圈;2007年14期
4 邓碧会;邓维;李兢;;大学生职业适应性状况及相关对策的实证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5 邓碧会;邓维;;大学生职业适应性状况及相关对策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08年13期
6 刘艳虹;朱楠;罗薇;王芳;王善峰;张石磊;李雪梅;田禾;张毅;;《北京市聋人职业适应性量表》的编制[J];中国特殊教育;2009年04期
7 周建平;;大学毕业生职业适应性探析[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1年04期
8 谭明;方翰青;;我国职业适应性研究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年18期
9 方翰青;谭明;;高职生职业适应性的实证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2年11期
10 梁雪松;郑雅萍;;校企联盟培养“职业适应性”人才研究:协同教育理论的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13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永滨;;论基于校企合作的学生职业适应性的养成[A];中国职协2013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3年
2 陈丽君;汪文捚;;弱智毕业生职业适应性的调查研究[A];中国民政康复医学第四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3年
3 吴冬梅;;关于血型与职业能力相关性的实证分析——各种血型人的职业适应性[A];第七届北京青年科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森;基于心理资源模型的安全职业适应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璐;大学毕业生职业适应性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兰庆庆;高学历警察职业适应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3 石梅;从大学生到公务员——对大学生职业适应性的质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兢;大学生职业适应性现状及培养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5 丁卓华;“80后”员工职业素质的结构及其与职业适应性的关系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6 张群;农村小学新教师职业适应性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7 田彩云;影响大学生职业适应性的因素[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8 曹婷;农村女大学生职业适应性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9 盘璇;广西高职毕业生职业适应性研究[D];广西大学;2014年
10 许宪伦;当代中国人职业适应性人格结构初探[D];郑州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广西高职毕业生职业适应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35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383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