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秦皇岛市中职教师职业认同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6 00:16

  本文关键词:秦皇岛市中职教师职业认同的现状及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职业认同是个体对所从事的职业的肯定性评价。中职教师是中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石,其职业认同程度的高低,关系到他们对本职工作和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肯定程度。本研究对秦皇岛市的部分中职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研究和分析,了解秦皇岛市中职教师职业认同的状况,并站在人口学角度深入探讨和分析了中职教师的职业认同,指出认同中的差异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使关于中职教师的研究内容更加丰富和完善,为提高中职教师职业认同、促进中职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实证依据并为教育管理者提供参考意见。研究结果发现:1.秦皇岛市中职教师职业认同总体水平较高,但职业地位认同低、成就感低,缺乏足够的职业热情和职业理想。2.中职教师职业认同在性别、学历、职称、教龄、月收入、是否双师型、是否师范院校毕业以及学校类别等因素上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1)女性教师职业认同高于男性教师;2)不同学历的教师职业认同总体上的差异不显著;3)不同职称教师职业认同存在差异,高级职称教师职业认同高于中级和初级教师;4)不同教龄教师职业认同存在差异,教龄在21年以上的教师职业认同最高,教龄在11-20年间的教师最低;5)双师型与非双师型教师职业认同总体上的差异不显著;6)不同收入教师职业认同存在差异,月收入4001元以上教师职业认同最高;7)师范院校毕业教师职业认同高于非师范院校毕业教师;8)重点校教师的职业认同高于普通校教师。文章从四个方面上提出了改善教师职业认同的对策:从职业角色认同方面,要提高中职教师社会地位,改善中职教师对职业定位的认知;从职业情感认同方面,要创立教师参与治校治学机制,注重教师继续教育;从专业发展方面,要完善中职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不断提升中职教师专业能力;从教师群体方面,针对不同性别教师群体、不同收入教师群体、师范生与非师范生教师群体、不同学校类别教师群体提出提高职业认同的对策。
【关键词】:中职教师 职业认同 职业发展 现状 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715.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8
  • 1.1 问题的提出9-10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0-11
  • 1.3 理论基础11-12
  • 1.4 相关研究综述12-15
  • 1.4.1 国外研究现状12-13
  • 1.4.2 国内研究现状13-15
  • 1.5 相关概念界定15-16
  • 1.5.1 认同15
  • 1.5.2 职业认同15-16
  • 1.5.3 教师职业认同16
  • 1.6 研究方法与过程16-18
  • 1.6.1 研究方法16-17
  • 1.6.2 研究过程17-18
  • 第二章 秦皇岛市中职教师职业认同现状调查结果18-29
  • 2.1 样本的基本情况18-20
  • 2.2 调查结果及差异分析20-29
  • 2.2.1 不同性别中职教师职业认同调查结果及差异分析21-22
  • 2.2.2 不同学历中职教师职业认同调查结果及差异分析22-23
  • 2.2.3 不同职称中职教师职业认同调查结果及差异分析23-24
  • 2.2.4 不同教龄中职教师职业认同调查结果及差异分析24-25
  • 2.2.5 师范与非师范毕业的中职教师职业认同调查结果及差异分析25-26
  • 2.2.6 双师型与非双师型中职教师职业认同调查结果及差异分析26-27
  • 2.2.7 不同月收入中职教师职业认同调查结果及差异分析27-28
  • 2.2.8 不同类别学校中职教师职业认同调查结果及差异分析28-29
  • 第三章 秦皇岛市中职教师职业认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29-33
  • 3.1 职业角色定位模糊29-30
  • 3.2 职业情感投入不足30-31
  • 3.3 专业发展动力不足31-33
  • 第四章 改善秦皇岛市中职教师职业认同现状的对策33-39
  • 4.1 提高中职教师的社会地位,准确把握职业定位,增强中职教师职业角色认同33-34
  • 4.1.1 提高中职教师社会地位33
  • 4.1.2 准确把握职业定位33-34
  • 4.2 提高教师自身的积极性,增强中职教师职业情感认同34-35
  • 4.2.1 创立教师参与治校治学机制34
  • 4.2.2 注重教师继续教育34-35
  • 4.3 完善中职教师职业培训体系,促进中职教师专业发展35-37
  • 4.3.1 完善中职教师培养培训体系35-36
  • 4.3.2 不断提升中职教师专业能力36-37
  • 4.4 针对不同群体,运用有效措施,提升中职教师职业认同37-39
  • 4.4.1 通过丰富职业价值认知和培养职业情感,,促进不同性别教师群体提升职业认同37
  • 4.4.2 加强对低收入群体的关注,从而促进低收入教师群体提升职业认同37-38
  • 4.4.3 加强非师范院校毕业教师的从师育人观念的教育,从而促进非师范生教师群体提升职业认同38
  • 4.4.4 通过增加投入和校际之间交流,从而促进普通校中职教师群体提升职业认同38-39
  • 第五章 研究结论39-41
  • 参考文献41-43
  • 致谢4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茵;对中职教师科研工作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3年21期

2 石芳;谈中职教师素质的提高[J];中国成人教育;2003年06期

3 刘家伦 ,张苗 ,易红艳;中职教师创收途径及行为规范[J];职业技术;2003年02期

4 凌云,王浪;中职教师培训需求的调查与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4年11期

5 冉隆平;论现代学力观下的中职教师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2005年22期

6 王雪平;如何做好一名中职教师[J];经济师;2005年02期

7 牛亚萍;;学习型组织与建设学习型中职教师队伍[J];卫生职业教育;2006年21期

8 ;中职教师每两年必须到生产一线实习2个月以上[J];职业教育研究;2006年11期

9 冯伟国;薛喜民;王向群;马树超;石伟平;徐静昤;;怎样当好一名中职教师[J];上海商学院学报;2006年S1期

10 陆素菊;;中职教师怎样成为研究者[J];职教论坛;2007年1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夏卉荣;尼勃斐;;提高中职教师职业能力的有效措施[A];中国职协2013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下册)[C];2013年

2 张运鸿;;中职学校教师职业“内卷化”发展成因及对策研究[A];中国职协2013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3年

3 周志刚;李增武;朱红春;;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工作的回顾与思考[A];科学发展 和谐社会 职教创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李道静;王伶慧;;中职教师发展必须植根于教育实践[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5 李永华;;中职班主任如何面对性格不良的学生[A];广西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研讨班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南安;中职教师企业实践应注意几个问题[N];中国教育报;2013年

2 余人;谁来为中职教师减负[N];中国教师报;2003年

3 张雯婧;170名中职教师参加国家培训[N];天津日报;2007年

4 记者 王晖;我省建立中职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N];河南日报;2007年

5 刘琴;32所高校招收中职教师读硕士[N];中国教育报;2008年

6 记者 张守帅;成都启动最大规模中职教师培训[N];四川日报;2009年

7 记者 井波;我区强化培训中职教师[N];新疆日报(汉);2010年

8 本报记者 蒋夫尔;中职教师纠结中的幸福愿景[N];中国教育报;2011年

9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佛朝晖;四招破解中职教师专业成长难题[N];中国教育报;2012年

10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邢晖 北京师范大学 李玉珠;建立中职教师定期培训制度[N];中国教育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梅;项目驱动的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2 于晓丹;上海中职教师课程观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王新红;中职教师个人主动性特点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4 薛锋;上海市静安区中职教师的需要现状调查及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陈海龙;中职教师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6 刘希;中职教师主观幸福感的现状调查与研究[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3年

7 孙菲菲;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3年

8 郑丽媛;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3年

9 孟鲁青;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10 康乐;河南省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调查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秦皇岛市中职教师职业认同的现状及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49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4249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f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