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谈如何打造民办高职院校培养艺术设计人才的外部环境

发布时间:2014-07-30 16:44

  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任,高技能人才是一种融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与较强的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于一身的新型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化自动化技术发展条件下人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顾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从毕业生的就业率及社会对毕业生的反馈信息来看,培养高技能人才特别是培养高技能艺术设计人才的教育面临着许多不容回避的新问题,如财政投入和政策保障问题;教学设备投入及师资问题;校企合作及舆论宣传问题等等,这些是否有统一思想,各高职院校是否为打造品牌做好了准备?毕业生就业困难等窘况是否可以解决?种种的问题直接关系着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根本需要,迫切地要求我们新生代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和企业设计师们探索和建立中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和实践模式。

  面对新经济运作下的社会构成对创造性人才的要求,我们应该建立相对应的专业培养结构和课程建设,经考察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的部分高职院校,及对其办学思路方向、教学设施、师资人才培养等情况进行了详细调研后,本文针对高职院校在艺术设计专业的财政投入、政策保障、教学改革、师资、舆论宣传等高职教育的外部环境提出了三点看法。

  一、加强对民办高职院校的政策保障及财政投入邓小平同志强调指出: “整个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不然,学生学的和将来要从事的职业不相适应,学非所用,用非所学,岂不是从根本上破坏了教育与劳动相结合的方针?”

  而后又进一步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一战略指导思想,充分反映了时代精神、时代要求。艺术设计教育的实践应积极回应社会的要求,尽快建立起适合国情发展需要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

  目前,大部分地方对高职院校的经费投入政策不能一视同仁,与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的“统筹规划、综合调整、宏观管理”的基本原则不相符合,严重地制约了高职院校的发展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由于各地政府对高职教育的重视不够,加上民办高职院校在这方面的投资有限,在很多方面不能得到和公办院校相同的优惠政策;不得不自筹经费办学,在所难免带有公司企业的盈利性质。导致教师工资得不到保证,各种政策性补贴也无法兑现,严重地影响了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办学素质的提高。

  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强落实《职业教育法》关于高职院校经费来源的规定,坚持把民办高职教育列入大教育的范围,在财政拨款、教育立法、教师待遇、企业参与等方面给予有力保障和支持,实实在在扶持民办高职院校的发展,以保证正常的办学经费,适应Et益发展的市场需求。另外笔者认为民办高职院校应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一些,不要把当前的利益看得太重,加大投资“研”的方面力度,做到真正的产学研协调统一,才能培养出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创新型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努力打破有限的教育资源分配中存在重学历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轻职业教育的现象。

  二、瞄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加强民办高职教育的管理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建设德国着名设计师、视觉诗人、教授岗特·特兰保曾对中国的美术高考指南书提出质疑,他说,中国文化堆积得那么厚,历史那么悠久,中国艺术传统本身非常好,为什么没有自己的艺术教育体系,而把西方几百年前的东西作为精品,还像佛一样供着?他的话令人震撼!高职院校已不能得过且过,要努力冲出重围,必须紧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通过缜密而科学的市场调研分析总结,再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努力创造办学条件。正如王受之先生说过: “设计教育是因地制宜,跟随国民经济的具体要求和社会的具体要求而发展起来的。因此,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的具体设计要求,设计教育必须按照本身的需求而发展,千万不要完全模仿或者参考某一个国家的,或者某一个外国设计学院的体系。国情不同,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提供可以完全照抄的模式,应该是综合各国之长,扬长避短地吸收,再根据自己的情况,包括人力、物力、资金、政策等等建立自己的体系。”

  (一)进一步完善专业教学结构,加强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建设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必要性,认识到艺术设计教育的社会使命。同时课程结构直接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严抓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艺术设计教育必须在市场经济发展中重新确立教育的主体地位,实现艺术设计教育的真正目的。民办高职院校着力采用多种与提高实践能力有关的教学方式方法,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和所需情况寻找合适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结构建设,建立具体的目标体系、课程体系和执行计划,结合艺术设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需要,将课堂与实习地点相统一,将岗前培养、岗上训练、岗后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教学手段改革与课程体系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完整的职业能力训练体系,积极探索“做中教、做中学”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二)加强民办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模式,增强办学能力任何改革,都是对不适应新形势的旧体制进行改造,从而建立适应新形势的新体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一种有效途径,是深化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重要载体,是提高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的重要内容。对艺术与设计教育而言,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转变思维方式,更是刻不容缓。上世纪初德国包豪斯创立起来的设计教学理念为:设计=艺术+技术,包豪斯教育体系的中心课题即工厂中的手工艺教育模式:教师(艺术家、设计家)+师傅(手工师傅、形态师傅),包豪斯的教学体制要求学生先学习半年的基础课(三大构成等)训练,然后进入实习车间学习各种技能,由“形态师傅”传授艺术造型、色彩等绘画内容和“工作室导师”担任技术、手工艺和材料部分教学,由两者共同负责教学。包豪斯最终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奠定了其在设计史上的重要地位。毛泽东提倡“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由于国情等具体情况不同,不必完全照抄包豪斯,笔者认为学校要时刻关注企业需求的变化,调整专业方向,加强教学硬件设施的建设,积极建设各专业的实习基地,确定培养培训规模,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

  目前国内一些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模式已比较成熟,例如深圳高职院、广东服装学院服装系、惠州学院服装系等开展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突出对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的训练与考核力度,达到实践教学内涵深层化、内容特色化、过程个性化和体系规范化。

  另外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精神和劳动保障部关于“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视频会议精神。加强校外顶岗实习力度,只有企业全方位参与,才能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注入生机和活力,同时实现企业和学校真正的资源共享。

  (三)重视民办高职教育的师资配备和培养教师队伍的专业知识结构、学术水平及教学科研能力的提高是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与保证高职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和核心,是艺术设计教学必不可少的“软件环境”。毋庸置疑,一支好的专业师资队伍是设计专业教学的重要保障。

  笔者认为可以借鉴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推行双轨制教学模式, 对于一些专业性或技术陛很强的课程,可以请在社会生产实践一线的高级技师来授课,或者选调“双师型”教师进行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实训环境,既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符合高职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目前,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的师资配备存在着严重不足,教师队伍结构极其不合理,很多民办高职院校为通过评估,聘请普通高校退休教师担任专业带头人,或直接指导学生实践,年青教师实践教学经验不足等因素,给民办高职教育带来极大的坏影响,而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住房、办公及教学条件欠理想,工资偏低,很难吸引社会上的设计精英来高职院校执教,或留不住人才。笔者认为,一方面要提高教师的薪资待遇,制定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与机制,吸引大批内地的优秀人才师资;另一方面要建立教师进修深造轮换制度,如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为了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为教师继续学习提供必要条件,每年以系为单位派1~2名教师到国内外同类院校交流学习或鼓励教师到生产实践一线去参加实践,以此来增强专业教师创作设计水平,从而从社会的不同定位需求上建立起培养具有全面创新能力和素质的艺术设计人才队伍。

  三、重视民办高职教育的舆论宣传目前政府对高职教育重视度不够,受传统观念“学而优则仕”的影响,存在重学历文凭轻素质技能,重仕轻工,鄙薄技术技能工人,鄙薄职业教育的观念。这容易陷入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误区,加上管理上人为划分的干部、工人以及退休待遇的实际差距等,许多优秀的考生没有报考高职院校,这里反而成了分数低考生的大学殿堂,导致家庭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少,误认为高职教育培养的是低于高等教育的“次等教育”人才,重在学历教育,或是把高职人才的教育定位为初中级技能人才的培养,将高职教育与短学制的专科教育划等号。

  笔者认为,国家除了在政策上建立对高技能人才在待遇等方面的激励政策外,还可以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和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如电视、杂志、校报、学报、板报、有线广播、闭路电视系统和网站等形式,广泛宣传党和国家关于高技能人才的方针政策,及时建立网络化校园,跟上时代的步伐,笔耕论文新浪博客,扩大学校与学校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交流的宏观层面,宣传高技能人才在国家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和贡献,提高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政府、学校、媒体更新教育观念,通过宣传教育使企业充分认识到参加校企合作对企业所带来的种种益处,动员全社会关心和支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营造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的舆论环境,改变学生、家长和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偏见。

  高职教育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载体,不仅是企业和学校有着共同的培养使命,政府也应该积极发挥“管理者”与“协调者”推动力量的作用,广泛宣传高职教育关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增加政府对民办高职教育的财政投入和出台优惠政策,加强师资力量的资金投入,明确高职教育在社会中应该担负起引领大众的职责,实现高职教育的目的。

 



本文编号:47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47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4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