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关于浙江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本文关键词:关于浙江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浅谈关于浙江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日期:02-27 人气: 59
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战略之一,对于促进我国教育结构的整体性优化,完善系统化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既需要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也需要各个地区结合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客观要求,加强地方政府的整体部署和院校层面的改革实践,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地区经验。浙江省是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的省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处于全国前列,职业教育也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解读近年来浙江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践举措,深入思考当前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探寻加快体系完善的对策,有利于进一步深刻理解现代职业教育的具体内涵和基本特征,明确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并为各地区建立与经济发展相匹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供参考。
一、浙江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践探索
目前,浙江省独立设置高职高专院校45所,在校生近40 万人,中职学校(含技工学校)424 所,在校生约70 万人。近年来,浙江省积极推进职业教育领域系列改革,促进职业院校改革创新、办出特色,努力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进行积极探索。
(一)省市联动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浙江省以国家和省职业教育改革试点项目为载体,不断完善省市联动、校校合作的改革机制,积极稳妥地推进职业教育重点领域的综合改革。如有23 所院校开展高职自主招生试点改革和农业类专业面向农村定向招生试点改革,推动”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文化素质+职业技能”、”校考+高考”、”校考校录”、”注册入学”等考试评价、招生制度改革;21 所院校实施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点,2 所院校实施高校教师分类考核试点;宁波、温州两市开展地方政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试点,进一步强化了地方政府统筹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服务型职业教育区域”架构基本形成;全国经济百强县的慈溪市投入5.8 亿元,通过政策保障、经费投入、专业调整等手段,探索县域职业教育的集聚化和集约化发展;杭州下沙高教园区各院校联合开展高校学分互认、课程互选改革试点,这些改革举措进一步丰富了现代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机制和模式。
(二)面向产业优化专业结构布局
为鼓励职业院校主动适应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优化专业结构,推动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专业体系,2013 年,浙江省出台了《普通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管理的指导意见》和《关于落实和扩大普通高等学校专业设置管理权的指导意见》,扩大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高校专业设置自主权,建立有序的专业增设和退出机制,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启动分门类专业设置标准建设和高职专业动态调整授权改革,实施”重点建设一批省级优势专业,重点建设一批与浙江产业集群相对接的新兴特色专业,重点建设一批与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急需紧缺专业”的”三个一批”专业建设。其中,2013 年全省共有27 所高职院校增设60 个新专业、申请撤销18 个专业,19 所院校申报2014 年新设和调整专业38 个,物联网应用技术、老年服务与管理、速递服务与管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汽车定损和评估、食品质量与安全监管等一批富有时代特色、接地气的新设专业,受到了社会和广大考生的欢迎。
(三)实施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
为进一步加强中高职衔接,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12 年,浙江省出台了《推进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方案》,提出进一步统筹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到2015 年中职毕业生升入高一级学校的比例达到30% 左右,高职专升本比例达到10%左右。落实了完善五年制”3+2″职业教育、启动”五年一贯制”职业教育试点、稳定高职单考单招招生规模、实施技能优秀中职毕业生免试升学政策、深化”双元制”成人高职教育改革、加强中高职专业课程与教学衔接、探索建立中高职一体化的管理机制等七项改革举措,在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方面打出了加快推进和深化改革的”组合拳”。2013年,全省已有35 所高职院校、1 所本科院校的93 个专业点开展了”五年一贯制”职业教育试点,招生8 556 人。
(四)项目引领深化院校内涵建设
” 十二五”期间,浙江省全面实施以专业、课程和课堂为核心的质量工程建设项目,以项目为引领促进职业院校改革创新、提升内涵、提高质量。其中,实施”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工程”,启动了现代化示范学校建设工程、专业结构调整推进工程、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课程改革工程、服务产业发展工程、教师队伍素质提升工程、成人继续教育推进工程等带动全省中职教育发展的七项工程。2012 年,浙江省启动实施了”高职高专院校优势专业建设计划”,按照”对接产业(行业)、工学结合、提升质量,促进职业教育深度融入产业,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思路,遴选一批产业对接紧密、改革基础良好、辐射能力较强的专业进行重点投入。优势专业按专业在校生数安排补助经费,连续投入四年,其中2012 和2013 年已对74 个专业投入建设经费1.8 亿元,通过发挥财政杠杆作用,努力形成一个高职院校具有若干个优势专业、各个院校之间错位发展、一个专业支持带动一个区域产业或行业的总体格局。
(五)产教融合探索合作育人机制
浙江全省11 个地市均将职业教育纳入了本地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规划,通过优化区域政策环境,逐步完善促进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引导职业院校以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为主线,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学校主体、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办学机制。其中,宁波、温州等地区建立了市、县(区、市)政府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区域内的校企合作工作;扩大集团化办学领域和规模,目前全省由地方政府、行业(企业)、高职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共同组建的联盟、职业教育产学研联合体等达到了36 个;涌现了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利益共同体”、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县校合作”产学研基地、浙江金融职业学院”行业、校友、集团”共生态模式、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院园融合”等一批校企深度合作、院校创新实践的典范。
二、浙江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从经济发展情况来看,2013 年浙江省生产总值超过3.75 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2%,人均GDP 超过1.1 万美元,在浙江省产业转型升级、迈向发达经济水平的关键时期,进一步获取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能量,对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形成了需求性动力。虽然近年来浙江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但是从现代职业教育社会功能和经济功能的更高要求出发,浙江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还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
一是在教育层次上,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更高层次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行业企业对更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还存在差距。以服务为宗旨是现代职业教育的逻辑起点,它明确指向人们的职业需求和产业的发展要求。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影响职业需求的层次性,浙江省作为”经济强省”,一方面,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逐步成为主导和支柱产业,劳动力结构趋向高级化,对高端产业人才呈现旺盛需求的趋势;另一方面,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职业教育学习者对接受本科乃至以上层次的学习具有强烈的需求。虽然浙江省加快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职毕业生升入高职院校的渠道问题,可以认为能够满足接受职业教育的一般需求,但由于还没有形成系统化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人民群众盼望接受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还无法实现,高职、本科之间的衔接无论是政策层面还是实践层面基本还是空白。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2013 级学生报名自考或者成人教育性质”专升本”的比例接近了60%,而每年毕业生能通过升学渠道升入本科的比例仅为1.8%。可以说,更高层次职业教育资源的缺乏和”普职”分离,严重阻滞了这种具有经济和教育双重内在规律性的学习者职业发展的需求。
二是在布局结构上,职业院校及其专业布局与浙江省区域块状经济特征的匹配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建立适应区域现代产业体系的专业体系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关键内容,而从省级地域层面协调、优化职业院校及其专业布局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高职为例,浙江省45 所高职院校共设置专业314 个,覆盖高职高专教育全部19 个专业大类,专业点数1 193 个,校均设置专业数26.5 个。从院校布局来看,全省11 个地市中仅设有1 所院校的地市4 个,设有2 所院校的地市1 个,县域高职4 所,院校地区分布不平衡。从专业布局来看,面向第一、二、三产业的专业比例为12∶137∶165,专业结构虽与浙江省产业结构的匹配度基本契合,但设置9 个以上专业大类的高职院校就有10 所,招生规模排前列的均为会计、营销、计算机、管理类等长线专业,院校专业同质现象较为突出,部分高职院校呈现向综合性发展的趋势。浙江省块状经济特色鲜明,每个地区都有相对应的支柱产业,如温州皮鞋、宁波服装、绍兴轻纺、义乌小商品等,据统计,这样的地方产业集群为浙江省贡献了45%的GDP,解决了65%的人口就业,但总体上看,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区域块状经济的匹配度和支撑度还不够高。
三是在制度设计上,政府统筹协调的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与保障的制度体系尚未健全,职业教育投入水平参差不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地方政府的制度建设和经费保障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浙江省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制度,但主要还是以教育部门为主体的单项性政策,在教育和产业政策并举并重、行业指导和企业参与制度建设、普教和职教招生制度联动改革等方面还有待加强和突破,省级政府层面的综合性发展规划和配套政策还不完善。在经费投入上,浙江省的省属高校财政投入采用”定额拨款+绩效拨款+专项拨款”的方式,而市属高校则采用生均定额、”基数+增长”等方式,保障水平参差不齐。2012年,浙江省市属公办高职院校生均财政经费平均为1.1 万元(最高为3.8 万元、最低为0.6万元),远低于省属高职院校和市属本科院校的平均水平;9 所民办院校的生均经费收入仅为公办院校的一半,且收入来源主要为学费,财政补助和专项收入两项所占比例之和不足10%。各校办学经费的较大差异,不利于全省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整体提升。
三、加快浙江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思考
如何进一步凸显职业教育的浙江优势和特色,发挥职业教育创造人才红利的作用,使浙江省成为职业教育水平和经济竞争力提升最快的地区之一,各级政府在规划、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有效统筹和引导,就变得十分重要和关键。
(一)建立”结构合理、贯通融合”的院校布局
无论是高等教育还是职业教育,浙江省在院校、专业和在校生数量上均具有了一定的规模。要满足浙江各地市经济社会发展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首先,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倒逼和自主选择相结合,通过院校的转型,逐步形成”高专—学术型本科—研究型大学”和”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两类院校布局,统筹各地市设置1~2 所应用型本科院校和若干所高职院校。一方面,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院校以需求为导向,从办学定位、培养目标、育人模式、师资结构等方面向培养应用型人才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转型。另一方面,政府要鼓励本科院校与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合作,选择一批优势专业开展四年制本科学历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试点;鼓励示范院校与尚未设立高职院校的县市,结合县域主导产业与中职学校联合办学,探索高职与中职、应用型本科与高职协同培养的机制,从而进一步丰富职业教育的层次和内涵,实现技术技能人才的系统培养。
其次,省级政府应当通过相关政策进一步鼓励职业院校从规模和校园的竞争走向内涵和特色的竞争,实行错位发展。如除每个地区设置的1~2 所综合性院校外,其他院校要努力办成行业性或产业性院校;引导职业院校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优势,进一步明确自身的办学定位,控制专业大类设置的数量;加大力度继续实施高职院校优势专业建设项目,引导学校做强主体专业,强化自身的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形成自身的专业品牌。再次,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对接现代产业需求,加强统筹优化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和教育规模。针对转型升级进程中浙江块状经济的新特点,引导学校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合理规划专业布局,从而形成适应浙江现代产业体系的职业院校专业体系。同时,建立教育部门与产业部门的协调沟通机制,及时发布产业人才需求报告,适时宏观调控各层次、各专业大类职业教育规模,避免人才培养的浪费和毕业生结构性失业。
(二)完善”财政分担、民资参与”的投入格局
在浙江省财政实行省管县的体制下,不仅需要完善生均拨款制度,而且迫切需要建立起省、市、县三级财政分担投入机制。如省属高职院校生均拨款可与本科院校相同或略高,中职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提高到普通高中的1.5 倍以上。合理确定市(县)属高职院校的市县生均拨款标准,与省属高职院校差额部分通过转移支付由省财政承担,并建立拨款标准与GDP 或政府财政收入同步增长的机制。对于民办职业院校除了要求举办方加大投入外,可通过提高学费和省财政补贴的方式保证其生均培养经费。
同时,浙江是民营资本实力比较雄厚的省份,要积极鼓励民间资本以多元的方式进入职业教育领域,进一步激发职业教育活力。省级政府应从法律、政策、税收、行业指导等多个层面入手,制定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优惠政策和收益分配制度,系统解决民资进入的现实瓶颈;推动院校通过科研项目、技术转让、个人和社会捐赠等多渠道筹措经费,鼓励行业企业注资职业教育、参与职业教育集团或专业教学联盟,支持社会力量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
此外,还要建立平等、竞争、绩效考评的项目性专项资金管理机制。省级财政要加大对实训基地建设、优势专业建设、教育教学改革、教师培养培训、兼职教师聘用等竞争性项目的支持,通过省级财政项目带动地方和行业企业投入,以财政杠杆促进职业院校形成竞争发展的态势,整体提升全省职业教育发展的水平。推行职业院校教学工作业绩考核体系,加大财政性拨款和项目性专项资金与办学效益、人才培养质量挂钩的绩效考评力度,建立财政支出低绩效的追偿与追责制度,通过绩效考评逐步形成专业甚至院校的退出机制。
(三)搭建”中高衔接、普职立交”的升学通道
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关键,重点是拓展学生入学通道和生源渠道,尊重广大考生的选择权。浙江省应充分利用生源吸引力的优势,顺应招生形势的发展变化,在国家高考制度的框架内,充分行使地方自主权,系统设计中职、高职、应用本科招生制度。着力点是为普教与职教毕业生提供重新选择的升学通道,解决职业教育的”断头教育”问题,形成人才培养的立交桥。
第一,完善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分离且立交的招生体系。应用本科和高职针对普通高中生源,可采用高中会考、普通高考、职业倾向测试的评价招生方式,招收学习品质倾向技术技能型的学生;针对中职生源可采用中职会考、技术技能测试的招生方式。充分尊重中、高职毕业生和家长的升学意愿,逐年提高中职毕业生升学比例,探索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中职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高职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相衔接的学制体系,为中高职毕业生报考普通本科、应用型本科毕业生报考硕士研究生等提供通道。
第二,,推行自主招生、注册入学、校企联合招生等招生方式。突破原有招生体制、机制的局限,扩大应用型高校的招生自主权,扩大自主招生院校和专业的规模。开展面向优秀退伍军人、高校合作企业员工、重点中职学校和重点专业、职业技能竞赛优秀选手,以及农林水等艰苦专业的注册入学试点。鼓励应用型高校与优势企业联合制定招生选拔方案,企业参与招生选拔环节,开展招工、招生同步的招生改革试点。
第三,开展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自学考试)学分互认。统筹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特别是自学考试的专业设置和培养计划,建立省级学分银行,以专业为纽带开展学分累积和互认工作。推动全日制职业教育与非全日制教育之间的沟通衔接,坚持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两条腿走路”,促进职业教育体系与终身教育体系相融合。鼓励应用型本科高校联合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双专业、辅修专业等方式来培养复合型人才,通过校校联合、国际合作等形式来培养外向型应用人才。
文章推荐:
本文关键词:关于浙江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27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52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