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职分类考试招生制度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高职分类考试招生制度的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力军,其考试招生制度对整个高职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随着中国步入教育大众化阶段和市场生源数量的下降,社会对高职培养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教育部分别在2010年和2014年提出“完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逐步实施高等学校分类入学考试”和“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招生考试制度”。这便进一步加速了建立独立的高职考试招生制度的节奏。但是由于建立高职分类考试招生制度的工作是近两年的热点问题,所以研究时间不长,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而现行的文献对高职分类考试招生制度的研究不多,又缺少一定的数据支持。因而,本文提出了高职分类考试招生制度的研究主题,期望能为我国高职分类考试招生制度的构建提供理论与实践上的指导价值。论文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比较法,对我国高职分类考试招生制度进行了分析探讨。论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意义、研究现状、概念界定、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从教育类型、培养目标和课程、知识类型三方面分析了高职考试招生分类的依据。第三部分对我国高职考试招生制度进行了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与分析,梳理了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总结了美国、英国和台湾的高职分类考试招生制度的成功经验,并得到了若干启示。第五部分针对存在的问题和结合美国、英国和台湾的高职分类考试招生制度的成功经验,尝试性地提出了我国高职分类考试招生制度框架:考试入学制度、推荐入学制度和开放入学制度,并对框架的实施提出了详细策略:建立统一入学测试和高职院校指定科目考试制度,扩大三校生的比例和招收非传统学生,建立招考分离的录取制度,建立突出综合评价的录取标准,建立APL机制。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分类 考试招生制度 高考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717.3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第一章 引言12-25
- 第一节 问题提出12-13
- 第二节 研究意义13-14
- 第三节 研究现状14-21
- 一、关于我国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的研究14-16
- 二、关于高职考试招生制度的研究16-20
- 三、关于高职分类考试招生的研究20-21
- 第四节 概念界定21-23
- 一、高职21-22
- 二、分类考试招生22
- 三、分类考试招生制度22-23
- 第五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23-25
- 一、研究思路23
- 二、研究方法23-25
- 第二章 高职分类考试招生的依据25-31
- 第一节 不同的教育类型: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25-26
- 第二节 不同的培养目标:学术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26-28
- 第三节 不同的课程、知识类型:科学知识和技术知识28-31
- 第三章 我国高职考试招生制度的现状及问题31-46
- 第一节 我国高职考试招生制度的现状31-37
- 一、招生生源以普通高中毕业生为主32-33
- 二、考试内容以理论知识为主33-35
- 三、招生模式以统一高考招生为主35-36
- 四、录取标准以升学考试成绩为主36-37
- 第二节 我国高职考试招生制度存在的问题37-46
- 一、考试招生模式缺少独特性38-39
- 二、入学考试的内容未能充分检测学生能力39-40
- 三、招生范围局限于传统生源40-42
- 四、院校自主招生权限不够42-43
- 五、学生能力水平的认证机制不够合理43-46
- 第四章 境外高职分类考试招生制度的经验与启示46-54
- 第一节 境外高职分类考试招生制度的经验46-51
- 一、美国高职分类考试招生制度的经验46-48
- 二、英国高职分类考试招生制度的经验48-49
- 三、台湾高职分类考试招生制度的经验49-51
- 第二节 对我国高职分类考试招生制度的启示51-54
- 一、建立了独立的高职考试招生制度51-52
- 二、非传统学生可注册入学52
- 三、招考分离,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录取方式52-53
- 四、综合评价,,建立了更加完善的审核机制53-54
- 第五章 我国高职分类考试招生制度的构想与实施策略54-64
- 第一节 我国高职分类考试招生制度的框架54-58
- 一、考试入学制度55-56
- 二、推荐入学制度56-57
- 三、开放入学制度57-58
- 第二节 我国高职分类考试招生制度的实施策略58-64
- 一、建立统一入学测试和高职院校指定科目考试制度58-60
- 二、扩大三校生的比例和招收非传统学生60-61
- 三、建立招考分离的录取制度61
- 四、建立突出综合评价的录取标准61-62
- 五、建立APL机制62-64
- 结语64-65
- 参考文献65-70
- 附录一70-72
- 附录二72-73
- 附录三73-74
- 致谢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淑英;;论我国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与推进[J];中国科技投资;2013年Z2期
2 袁小鹏;;继续深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湖北招生考试;2010年24期
3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总体方案2014年发布[J];农民文摘;2014年01期
4 张亚群;;考试招生制度将怎样改[J];时事报告;2014年03期
5 孙伟;;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践探索:高职院校自主招生[J];天津教育;2014年07期
6 编者;;考试招生制度深化改革呼之欲出[J];生活教育;2014年17期
7 本刊综合;;全国考试招生制度将进一步深化改革[J];生活教育;2014年17期
8 项纯;;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指向全面而有个性的人才培养[J];今日教育;2013年02期
9 ;卷首[J];语文建设;2012年11期
10 张家勇;;日本高中考试招生制度探析[J];世界教育信息;2013年2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杨晨光;为进一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奠定良好基础[N];中国教育报;2012年
2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秘书长 储朝晖;建立学生为本的考试招生制度[N];中国教育报;2013年
3 ;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N];中国教育报;2014年
4 记者 焦新;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扎扎实实把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任务落实好[N];中国教育报;2014年
5 张力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秘书长;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大突破口[N];经济日报;2014年
6 南方日报评论员;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令人期待[N];南方日报;2014年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N];人民日报;2014年
8 舒圣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紧扣公平与减负[N];深圳商报;2014年
9 本报记者 刘建刚;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或“盘活”高教一盘棋[N];中国改革报;2014年
10 本报评论员;积极稳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N];中国教育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邓芳芳;我国高职分类考试招生制度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2 詹嘉仪;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创新[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6280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628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