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基于“中国制造2025”的技能人才培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6 22:08

  本文关键词:基于“中国制造2025”的技能人才培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技能人才 制造业 胜任力 产业升级 职业教育


【摘要】: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技术创新浪潮引发了全球新一轮工业革命。在此背景下,国务院于2015年5月发布了中国版的工业4.0规划,即"中国制造2025",指出制造业生产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及其对高胜任力(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的需求趋势。但目前"中国制造2025"所需高胜任力技能人才匮乏,并在其培养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将制约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对此,在梳理了国内外技能人才胜任力的界定与培养成果基础上,从当前我国制造业技能人才需求状况及培养现状入手,提出了开展科学引导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相关策略。
【作者单位】: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关键词】技能人才 制造业 胜任力 产业升级 职业教育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4YJA820026) 广东省教育厅高校省级重点平台和重大科研项目(2015GXJK176) 广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13WYXM0123) 广东省质量工程建设项目(S-SFD201401) 中山市社科规划中长期项目(资201618)
【分类号】:G719.2
【正文快照】: 一、引言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以及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成熟与应用,新一轮工业革命浪潮在全球涌现。美国在2012年推出“美国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翌年又推出“美国制造业创新网络计划”;2013年德国颁布“德国工业4.0”战略实施建议,同年法国颁布“新工业法国”战略;2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伟;武文生;;依靠科技创新发展中国制造的战略选择[J];未来与发展;2002年06期

2 张曙光;为“中国制造”培养和造就技能人才[J];中国培训;2003年02期

3 陈文丰;;中国制造与“世界第一”[J];未来与发展;2004年03期

4 贾怀东;;“廉价劳动力”与中国制造的误区[J];改革与开放;2006年04期

5 杨丽媪;;反思“中国制造”危机[J];观察与思考;2007年19期

6 吴晓义;;如何续写“中国制造”[J];职教论坛;2008年23期

7 王玉;樊勇;;“中国制造”的困境与对策[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年01期

8 薛旭;;北京奥运与提升“中国制造”品牌形象[J];电视研究;2008年05期

9 吴濵;;掉进中国制造的汪洋大海[J];国际公关;2008年04期

10 郝文胜;;“中国制造”与“中国设计”[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黄蕾;;“中国制造”的“三技一教”软肋[A];纪念中国成人教育改革发展30年大会暨中国成人教育协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何震;;中国制造行业的企业如何能更好地“走出去”[A];2012年陕西企业“走出去”征文活动文集[C];2012年

3 高洁;朱迦迪;徐凯;;从破解反公地体制寻求“中国制造”竞争优势新源泉——兼论“中国制造”为何国内比国外贵[A];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评论(第三辑)[C];2012年

4 张静中;;中国制造在美国遭遇的危机分析[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孔庆勤;颜琳;;“携手中国制造”广告效果评估[A];公共外交季刊2012春季号(总第9期)[C];2012年

6 杨万豪;;中国制造需要重拾“匠人精神”[A];中国创意设计年鉴论文集2013[C];2014年

7 王瑞娟;刘春芝;;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发展的SWTO分析及战略组合选择[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B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8 戴定一;;从“中国制造”看中国物流发展的机遇与挑战[A];第七次中国物流专家论坛代表手册[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格兰仕集团执行总裁 梁昭贤;中国制造的民族性和世界性[N];中国民航报;2005年

2 黄海峰 牛源;“中国制造”中的经济安全和社会责任[N];中国企业报;2005年

3 ;“中国制造”80余种产品类产量世界第一[N];经济日报;2002年

4 万建民;“中国制造”呼唤“中国信用”[N];经济日报;2003年

5 记者 沈衍琪;“非中国制造”商标引发法律争议[N];北京日报;2006年

6 赵艳红;让“非中国制造”没有市场[N];北京现代商报;2006年

7 葛云;好家伙 中国制造[N];中国房地产报;2007年

8 袁启华 相晓东;“非中国制造”:负效应的警示[N];中国企业报;2006年

9 樊艳兵;“中国制造”让美国人欲罢不能的喜与忧[N];中国文化报;2006年

10 胡立彪;捍卫并优化“中国制造”[N];中国质量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何小洲;国外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感知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2 李彩霞;美国媒体对“中国制造”的建构与风险应对[D];复旦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江捷;公共关系提升“中国制造”海外形象的策略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陈志军;论“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缝隙中的“山寨”背景[D];湖北工业大学;2009年

3 刘盾;面向“中国创造”的中国制造企业产品创新战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4 张艺琼;DVAE方法的应用及其对“中国制造”国内成分的还原[D];山东大学;2013年

5 郑升财;剖析中国制造对拉丁美洲制造业发展的竞争威胁[D];山东大学;2012年

6 罗纳;喀麦隆消费者对“中国制造”产品的态度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宋洪磊;中印制造业发展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857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6857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b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