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8 20:31

  本文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高职院校 职业道德教育 现状 对策


【摘要】:高职院校教育是我国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面向建设、管理、生产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重任。高职院校学生是社会劳动力的重要来源,其职业道德素养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企业职工整体的职业道德水平。社会经济在不断向前发展,企业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素质要求日益全面,未来的员工需同时具备基本的职业技能和高尚的职业道德,现阶段高职院校偏重于对专业技能的培养,忽略了对职业道德的教育。随着高职院校学生走向社会、步入工作岗位,学生在职业道德素养方面的问题逐渐显露,给企业的发展和学生的工作实践都带来了不利影响。所以,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势在必行,这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具有重大的意义。理论方面,丰富了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涵,完善了载体和平台,促进实现德技双馨、德技互促、全面发展;实践方面,能够增强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认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职业教育进一步产教融合、校企共赢的良性发展。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进行阐述,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概括了国内外职业道德教育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对高职院校和职业道德教育的概念进行界定,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作为研究的基础,深入论述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在培养目标、培养对象、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管理五个方面的特殊性。第三部分,运用问卷调查法,选取石家庄市的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及对口单位、秦皇岛市的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及对口单位和保定市的保定职业技术学院及对口单位为调查研究对象,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以调查结果为依据,认真总结现有成果,梳理出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中存在的八方面问题:一是人才德育培养目标不明确;二是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三是教学方法偏重理论灌输,教育手段陈旧落后;四是高职院校师资力量的配备和考核偏弱;五是职业道德教育活动质量低;六是高职院校同用人单位对职业道德教育的关注点不一致;七是学生和用人单位对职业道德教育的认同存在偏差;八是高职院校和用人单位在职业道德教育评价方面存在差异。第四部分,针对调研中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提升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包括八个方面:一是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需求,调整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二是针对现有教学资源,调整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三是改革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方法,实施实践性教学;四是提升职业道德教育师资队伍素养,健全职业道德教育实效评价体系;五是完善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主题教育活动,提高职业道德教育质量;六是调整双方职业道德教育关注重点,引导学生充分把握职业道德关键点;七是针对职业道德教育认同偏差,强化校企之间的职业道德定位;八是根据企业职业道德教育评价核心因素,教育学生理性学习职业道德。
【关键词】:高职院校 职业道德教育 现状 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71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1 引言11-20
  • 1.1 研究背景11-13
  • 1.1.1 国家高度重视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不断出台政策给予支持和指导11-12
  • 1.1.2 强化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高职院校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12
  • 1.1.3 企业用人标准提高,德技兼备是根本12
  • 1.1.4 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诉求,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要求12-13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3-14
  • 1.2.1 研究目的13
  • 1.2.2 研究意义13-14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14-15
  • 1.3.1 研究思路14
  • 1.3.2 研究方法14-15
  • 1.4 文献综述15-20
  • 1.4.1 国外职业道德教育的研究现状15-17
  • 1.4.2 国内职业道德教育的研究现状17-20
  • 2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概述20-30
  • 2.1 概念界定20-21
  • 2.1.1 高职院校20
  • 2.1.2 职业道德教育20-21
  • 2.2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理论依据21-25
  • 2.2.1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21-23
  • 2.2.2 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23-24
  • 2.2.3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24-25
  • 2.3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特殊性25-30
  • 2.3.1 培养目标:德技兼备的应用型人才26
  • 2.3.2 培养对象:职业道德价值观的养成26-27
  • 2.3.3 教育方法:理论灌输和实践教育并重27
  • 2.3.4 教育内容:不同行业职业道德标准不同27-28
  • 2.3.5 教育管理:教师队伍职业道德教育实效考评的特殊性28-30
  • 3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与问题分析30-51
  • 3.1 调研基本情况30-33
  • 3.1.1 设计问卷30-31
  • 3.1.2 高职院校学生的调研情况31-32
  • 3.1.3 对用人单位的调研情况32-33
  • 3.2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33-46
  • 3.2.1 职业道德教育构成因素33-35
  • 3.2.2 职业道德教育内容35-37
  • 3.2.3 职业道德教育方法37-38
  • 3.2.4 职业道德教育手段38-40
  • 3.2.5 职业道德教育评价40-46
  • 3.3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46-51
  • 3.3.1 人才德育培养目标不明确46-47
  • 3.3.2 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47
  • 3.3.3 教学方法偏重理论灌输,教育手段陈旧落后47-48
  • 3.3.4 高职院校师资力量的配备和考核偏弱48
  • 3.3.5 职业道德教育活动质量低48-49
  • 3.3.6 高职院校同用人单位对职业道德教育的关注点不一致49
  • 3.3.7 学生和用人单位对职业道德教育的认同存在偏差49-50
  • 3.3.8 高职院校和用人单位在职业道德教育评价方面存在差异50-51
  • 4 提升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51-62
  • 4.1 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需求,调整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51-52
  • 4.1.1 根据上级单位有关文件,科学制定人才培养目标51
  • 4.1.2 研究社会名企职业道德文化标准,为人才德育培养目标提供依据51-52
  • 4.2 针对现有教学资源,调整高职院校课程设置52-53
  • 4.2.1 在专业课中,加入行业道德标准教学内容52
  • 4.2.2 开展职业道德教育选修课和实践课教学,强化社会道德教育52-53
  • 4.3 改革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方法,实施实践性教学53-54
  • 4.3.1 确立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职业道德教育方式53
  • 4.3.2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利用典型案例进行正面引导53-54
  • 4.4 提升职业道德教育师资队伍素养,健全职业道德教育实效评价体系54-56
  • 4.4.1 确定德高为范的师资队伍建设目标54-55
  • 4.4.2 建立师资引进、培训和考核的长效制度55
  • 4.4.3 完善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实效的评价体系55-56
  • 4.5 完善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主题教育活动,提高职业道德教育质量56-57
  • 4.5.1 分年级进行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开展职业就业指导56
  • 4.5.2 拓展学生第二课堂职业道德教育,推进企业文化进校园56-57
  • 4.5.3 培育校园专业文化实践育人氛围,强化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57
  • 4.6 调整双方职业道德教育关注重点,引导学生充分把握职业道德关键点57-58
  • 4.6.1 找准企业职业道德教育主要因素,引导学生对主要因素的认同57-58
  • 4.6.2 根据企业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关注点,调整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58
  • 4.7 针对职业道德教育认同偏差,强化校企之间的职业道德定位58-60
  • 4.7.1 平衡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的关系定位,强化学生职业态度教育59
  • 4.7.2 理性分析学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认同差异,加大校企沟通合作力度59-60
  • 4.8 根据企业职业道德教育评价核心因素,教育学生理性学习职业道德60-62
  • 4.8.1 明确企业关注的核心因素,搭建校企深入合作的融通平台60
  • 4.8.2 积极回应企业职业道德评价关切,探索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最佳路径60-62
  • 结论62-63
  • 参考文献63-66
  • 附录1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学生卷)66-69
  • 附录2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用人单位卷)69-71
  • 后记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薇;谈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0年10期

2 刘翠湘;;职业院校需改进职业道德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1年05期

3 许佳;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过程及特点[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4 李雷;关于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职业道德教育的探讨[J];辽宁高职学报;2001年03期

5 袁昌才,袁国华;对高职院校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6 王艳青;会计教学中应加强职业道德教育[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7 吴曼;刘敏;;加强技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J];山东劳动保障;2001年08期

8 裴森;;企业对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评价[J];职业技术教育;2002年15期

9 陈嵩;;职业道德教育研究现状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02年05期

10 苏茂芳;;论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J];教育与职业;200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芳伟;;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践与思考[A];2006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马建威;;高校会计专业教学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探析[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3 边振球;;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及对策[A];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体系研究[C];2009年

4 孟党生;;浅谈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现状及对策[A];中国职教学会德育教育工作委员会德育教学研究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陈碧华;缪琳娟;;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共同构筑和谐社会[A];“职业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研讨会暨第十三次职业教育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白彦婷;;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提高德育实效[A];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赵新;;我校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调查和思考[A];全国德育教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丁志强;;校企深度融合 增强职业道德教育[A];2008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史素玲;孙连勇;;关于加强职业教育中职业道德教育创新问题的研究[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10 李广阳;;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现状的调查[A];全国德育教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忠茂;开展职业道德教育 塑造良好行业形象[N];金融时报;2005年

2 记者 姚世新;中国人寿全国展开职业道德教育活动[N];中国保险报;2000年

3 董淑亮 民进连云港市委会副主委;把握“四个”特性 提升职业道德[N];连云港日报;2012年

4 刘方明 刘冰 罗忠福;深化职业道德教育[N];重庆日报;2001年

5 记者 徐少义;吉林分行职业道德教育“六结合”[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0年

6 本报记者 周建军 黄玉泉;职业道德教育的关键在领导[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0年

7 记者 吴鹤立 通讯员 纪若梅;海南金融系统深入扎实开展职业道德教育[N];金融时报;2000年

8 记者 王济洲 通讯员 傅东渔 记者 李冬玲 马玉安;巩固职业道德教育成果[N];金融时报;2000年

9 通讯员 艾合买提、齐文进;中国银行新疆分行扎扎实实开展职业道德教育[N];新疆日报(汉);2000年

10 艾映;应加强员工职业道德教育[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席超波;公交司机职业道德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玲;高职学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2 张建写;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问题探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崔浩;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刘菊;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低效的社会学分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云;陕西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6 李红;云南省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9年

7 孙峰;论建筑类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邵长胜;论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刚;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10 廖杰;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与岗位意识培养[D];复旦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493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7493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3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