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专业发展的价值取向与实现路径
本文关键词: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专业发展的价值取向与实现路径
更多相关文章: 职业教育 教师信息化专业发展 价值取向 实现路径
【摘要】:价值取向是开展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专业发展的价值所在和目标所指,是进行各种决策判断和行为取向的指导思想和价值前提。为了能在价值多元的态势中形成思想文化的合力,保证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专业发展顺利有效开展,该文在对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专业发展相关问题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心理学家Rokeach有关价值取向的理论分析,确立了以"整合技术的职业教育创新"为核心、兼顾教育主体(教师和学生)表层及深层的价值取向定位,并进一步提出了该价值取向下切实可行的实现路径。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哈尔滨理工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道桥工程学院;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教师信息化专业发展 价值取向 实现路径
【基金】:教育部信息化“十三五”发展战略规划项目“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项目编号:2014xx10)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715.1
【正文快照】: 一、问题提出是研究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专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脚点。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1],二、核心概念是我国当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对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具有特殊的重(一)职业院校教师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莉;刘颖;;从教师培训到教师学习:技术支持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与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6年04期
2 李兴洲;王丽;;职业教育教师实践共同体建设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6年01期
3 张喜艳;解月光;高嵩;;以人为本: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的价值取向[J];中国电化教育;2014年12期
4 秦丹;武丽志;;信息化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基于技术应用的视角[J];中国电化教育;2013年05期
5 李菊影;;中等职业教育相关问题的研究与思考[J];学理论;2011年36期
6 金盛华;郑建君;辛志勇;;当代中国人价值观的结构与特点[J];心理学报;2009年10期
7 王陆;;大学支持下的校本研修教师专业发展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5年03期
8 顾小清;;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与展望[J];中国电化教育;2003年08期
9 姚燕平;创新教育呼唤教育创新[J];教育研究;2000年03期
10 刘永富;价值判断、价值取向的模式、层次与类型[J];武陵学刊;1997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薛忠祥;当代中国教育的应有价值取向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叶小明;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志华;杨绍清;Juergen Margraf;XiaoChi Zhang;路平;;施瓦茨价值观问卷(PVQ-21)中文版在大学生中的修订[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年11期
2 崔岩;;当前社会公众的社会价值观认知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6期
3 王阿习;陈玲;余胜泉;;基于SECI模型的教师培训活动设计与应用研究——以“跨越式项目全国中小学语文和英语骨干教师培训”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6年10期
4 王一雯;;实践共同体:初任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09期
5 王海龙;;“90后”大学生价值观新特点及其原因分析[J];读书文摘;2016年16期
6 顾沈静;;高校教师跨学科研究:学科文化的阻力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2016年08期
7 芦慧;刘霞;陈红;龙如银;;组织亲环境价值观结构与现状:宣称与执行的视角[J];经济管理;2016年08期
8 史云静;张银环;;青少年领悟社会支持与其价值观的关系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年17期
9 聂晓颖;黄秦安;;职前教师信息技术能力、TPACK与职业自我效能的关系模型[J];全球教育展望;2016年07期
10 曲茜茜;孟凡成;褚丹;解月光;;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专业发展的价值取向与实现路径[J];中国电化教育;2016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宋明江;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杨颖东;失衡与反拨[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3 王彬;我国高考制度改革的价值取向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4 李本友;文本与理解—语文阅读教学的哲学诠释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5 周争蔚;我国高校舞龙运动的发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6 刘吉林;权力博弈下高等教育评估合法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晴;从“教化”到“培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孙卫红;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思;刘清堂;熊久明;朱姣姣;刘双;;教师混合式培训中的同侪互助模式与支持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年06期
2 刘海华;徐晓东;杨飞;;国外基于视频的教师学习研究新进展与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15年05期
3 张思;刘清堂;熊久明;;认知学徒制视域下教师工作坊研修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年02期
4 裴淼;李肖艳;;成人学习理论视角下的“教师学习”解读:回归教师的成人身份[J];教师教育研究;2014年06期
5 周钧;罗剑平;;西方“教师学习”研究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14年04期
6 叶文梓;;觉者为师——教师专业化的超越与回归[J];教育研究;2013年12期
7 陈向明;;从教师“专业发展”到教师“专业学习”[J];教育发展研究;2013年08期
8 裴淼;谭士驰;刘静;;教师教育变革的理念演进及其启示[J];教师教育研究;2012年06期
9 王陆;;教师在线实践社区的研究综述[J];中国电化教育;2011年09期
10 叶海龙;;“实践共同体”及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J];当代教育科学;2011年1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宇凡;程慧智;;试谈职业院校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J];职业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2 王成元;;职业院校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必要性[J];今日科苑;2006年07期
3 高红;;完善职业院校教师绩效考评工作的思考[J];职业时空;2006年24期
4 ;北京市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J];继续教育;2007年06期
5 李琼;;职业院校教师素质建构“三步曲”[J];职教通讯;2007年07期
6 李琼;卢健;;唤醒与超越:职业院校教师成长新探[J];职教论坛;2008年21期
7 潘慧春;;教师自我观与职业院校教师成长[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2009年03期
8 李琼;卢健;;唤醒与超越:职业院校教师成长新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年06期
9 廖小春;;民办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稳定性探究[J];新余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10 刘义国;;试论职业院校教师同情心[J];职教论坛;2011年2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荣锋;;浅析职业院校教师可持续性发展的几个方面[A];农业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与发展——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2 王甫;;技能大赛对高职教育的促进[A];2008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赵凤华;北京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N];科技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赵正元 李挥;一条教师素质提高的新途径[N];中国教育报;2009年
3 俞启定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双师型”:职业院校教师培养的方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4 肖东;“十二五”期间我省将培训4万名职业院校教师[N];江苏教育报;2012年
5 天津工业大学 夏秀莉;浅谈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任职标准和能力要求[N];天津教育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李挥 赵正元;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带来了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9年
7 胡金平;职业院校教师管理:唤起职业热情是关键[N];三明日报;2008年
8 湖北工业大学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 李梦卿;培训:精心设计国培计划“菜单”[N];中国教育报;2012年
9 刘昊;优秀技术工人可调入职校担任专任教师[N];北京日报;2007年
10 实习记者 曹旭东 ;职业院校之间访问学者交流成果初显[N];组织人事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峰;JZ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激励制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2 庞世佳;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制度的内容分析[D];沈阳师范大学;2016年
3 孙秀山;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职称量化考核的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4 李源;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倦怠及相关因素调查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9年
5 张琰;职业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制度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2年
6 贾素萍;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倦怠及相关问题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7 李纯丽;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董瑞;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平台的设计与开发[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9 贺彬恢;高等职业院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10 王栋;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工作评价体系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595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759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