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基础教育论文 >

推进苏北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研究 推进苏北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30 07:42

  本文关键词:推进苏北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当前栏目: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 推进苏北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研究

推进苏北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研究 推进苏北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研究

教育信息化

文章编号:10069860(2007)08003004

总第247期中国电化教育2007.8

推进苏北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研究

朱跃龙,张永军,相东升

(淮阴师范学院

信息传播与技术系,

江苏

淮安

223300)

摘要:加速实现教育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方针。本文在对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阶段性回顾的基础上,从经费的投入与保证、主观认识、人力资本、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水平等方面分析了苏北地区教育信息化落后现状,着重就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基础教育信息化经验,对加大政府政策支持,建立多元化投入体制;启动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系统工程,实现教育信息资源的“共建、共知、共享”;加强“应用为本”策略,努力造就高素质信息化人才队伍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讨。

关键词:基础教育信息化;苏北地区;区域推进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美国、日本,以及欧盟这些经济发达国家在基础教育信息化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而我国教育信息化事业的蓬勃发展源于2O00年10月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在这次会议上,教育部提出了从2001年起用5至10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实现基础教育信息化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任务。本文拟通过对国外经济发达国家基础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经验的借鉴研究,积极探讨适合苏北地区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实施措施,以及构建基础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模式和保障机制。

一、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阶段性回顾教育信息化是教育面向信息社会的必然选择。加速实现教育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方针。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五年多的建设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尤其是在发达地区硬件设施建设与“校校通”工程方面的成果比较显著,但是,在实际应用层面却遇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重硬轻软(重硬件建设,轻实际应用);表面轰轰烈烈,实际效果不知如何;地区发展极不平衡;优质资源缺乏的同时却没有得到共享,而且低水平重复开发严重等。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引发了区域推进”的动因。“区域推进”的目标聚焦在信息“

技术在教学全过程的广泛应用,并在应用上有所创新,善于发现和培育一批有效应用的典型,充分发挥其辐射和示范作用,通过“以点带面,以面促点”,最终达到整个地区教育信息化的广泛应用和均衡发展。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是一个

动态的创新和具有民族特色的过程,是一个开放的、

过程。如何结合地方实际,加快区域教育信息化建

设,迎接信息化时代的挑战,,是迫切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既是信息时代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又是教育事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根据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际,积极探索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之路,才能促进国家整体教育信息化健康、协调地发展。对于推进策略的研究,有助于增强教育发展战略研究转化为决策的可操作性,推动我国宏观教育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促进与教育政策、区域教育发展战略相关的学科建设和研究队伍建设,大大丰富教育信息化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二、苏北地区教育信息化落后现状分析

江苏的苏北地区包括徐州、淮安、盐城、连云港和宿迁五市,土地面积5.2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51.9%,2004年年末人口3229万人,占全省的44.8%。笔者调查了19992004年江苏科技年鉴,总的来说,苏北科技教育相对落后。人力资本是影响地区差距长期趋势的因素。落后地区因资金较为短缺,着眼于短期利益的需要,往往在将资金和人才是用于物质生产还是投入回报周期长的教育部门的选择上更倾向于前者,使得有限的人力资本水平无法提高。2004年,苏北每万人口中有科技人员228人,分别低于全省和苏南161人、437人;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11年/人,分别低于全省和苏南0.31年/人、0.92年/人。研发费用的投入一直处于低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研发经费仅占GDP的0.4%,分别低于全省平均和苏南0.7个、0.77个百分点。专利批准数

相当于苏南的17.5%。同时,要素仅占全省的12.3%、

流动的“回流效应”突出,人才流失较为严重,已经拥

推进苏北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研究 推进苏北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研究

2007.8中国电化教育总第247期

教育信息化

发与应用远远不够,课程整合率低。事实上教育信息化最根本的问题不是技术的问题,而是思维模式,即主观认识问题,认为教育信息化一定要设备和技术越先进越好的错误观念,在客观上阻碍了苏北地区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三)人力资本问题

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是搞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本保障,也是教育信息化建设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教育信息化人才队伍包括技术队伍、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要加强信息化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培养一批现代信息技术高级人才,以满足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建设及其运行维护对高层次人才的需要。苏北地区高级信息技术的人才数量较少,多数学校负责网络的技术人员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均不能满足迅速发展的需要,有的学校甚至仅有一两个人来维护网络运行和网站建设,而从事通讯和多媒体的专业人员则更少。其主要原因是人才培养力度不够,高学历、高技术人才外流现象与其他学科相比更为严重。此外,各级各类管理人员、广大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普遍较低,不能满足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需要,也不能满足充分利用信息化设施和信息资源,发挥其应有效益的要求。

(四)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水平问题

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的目的是为了应用,为了出效益。但从全国各省教育信息化的情况来看,特别是像苏北地区这样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应用的种类少、水平低。据调查,许多学校,特别是经济水平低的农村学校,还没有完成本单位教育基本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根本就没有开展这方面的工作,许多教师还搞不清楚什么是多媒体课件,已有的课件也多是PPT演示稿,基于网络的高水平多媒体课件还很少。还有一些学校的计算机数量充足,但利用率不高,机房上机的学生很少。多数学校的多媒体教室数量不足,水平较低,一些教师想用多媒体教室上课,但由于数量少而无法在多媒体教室上课,这就制约了部分教师对多媒体课件的开发。

在苏北地区一些地方,由于缺乏对区域教育信息化的整体、系统规划与管理,缺乏对区域教育信息化中“投资效益”监督与管理的有效机制,造成一些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中投资比例严重失调,硬件浪费而软件资源相对缺乏的现状。在一些信息化基础建设较好的学校,教师编制了许多低层次重复性教学软件,教育资源不能得到有效的共享和整合,很大程度上还是一种各自为政的状况。这种上下垂直,横向不通的“蜂窝煤”结构[1],制约了教育信息化功能的发挥。

有的人才留不住,新生人才不愿进来。2000年苏北地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总量为65.24万,2004年为73.73万,5年净增8.49万人,扣除人口增长因素,苏北地区过去5年中平均每年每万人口只净增5名人才。这些更延滞了苏北经济开发和社会发展的步伐。

由于全国各省经济发展不平衡,重视程度和财政支持不同,教育信息化起点不一,虽然近几年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特别是信息化基础设施和信息网络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很大差距。目前,对于经济发达地区而言,技术和硬件设备已经不是突出问题。而对于像苏北地区这样的经济欠发达地区,经初步调查,由于教育水平的发展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目前还处在生存的层面上,虽然近几年来国家加大了对苏北地区教育的扶持力度,但教育信息化发展依然面临诸多问题。

(一)经费的投入与保证问题

苏北地区一些学校经过多方努力进行了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但由于无法支付昂贵的运营成本,导致设备闲置,成为一个耗资巨大的困局。一方面,地方政府分管的学校由于地方财政比较困难,导致资金不足;另一方面,学校财力相对有限,对于基础教育来说自筹资金几乎是不可能的。此外,信息技术设备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面对应接不暇的升级换代,其信息化建设可谓一筹莫展。

(二)主观认识问题

由于苏北地区经济水平的相对落后,因而有的地方往往视教育信息化为畏途,有的坐视观望,有的等待依赖。主观认识的不一致,造成信息化建设中资金投入不平衡,软硬件建设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不平衡,因此苏北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很不平衡。据调查,有的学校管理者认为,信息化建设困难重重,因此从思想上放弃了信息化建设,加之教师又缺乏对信息技术内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了解和掌握,对计算机敬而远之,更谈不上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学科辅助教学。另外,很多管理者主观上把教育信息化看作是教育自动化、机械化,而不是利用技术达到教师与学生、知识与知识间更加有效的沟通和协作,因而“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严重。

目前,苏北地区只有少数条件相对较好的重点学校能够主动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巧。但大部分学校还不能运用计算机迅速完成班级、学校、教育管理部门信息的搜集与共享,不能建立与运用信息数据库来处理各种教育信息,不能运用计算机及信息技术进行高层次知识技能的教学。教学软件课件及学生学习软件的开

推进苏北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研究 推进苏北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研究

教育信息化

总第247期中国电化教育2007.8

三、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苏北地区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策略探讨

(一)加大政府政策支持,建立多元化投入体制美国政府在政策上的一系列举措,使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支持体系在不同时期都得到了发展,从而为美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如2005年1月7日,美国教育部又正式颁布了继1996年《让美国学生为21世纪做好准备,迎接技术素养的挑战》、2000年《E-learning:在所有孩子的指尖上构建世界课堂》之后的第三个教育技术计划:《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迈向美国教育的黄金时代》。自1997年以来,美国政府投资逐年增加。1998至1999年,美国公立学校技术上的花费超过了55亿美元,其中69%用于硬件,17%用于软件,14%用于教师发展,这充分体现了美国对技术设施的重视。[2]为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教育,企业也积极地配合各州,为学校提供技术支持。如阿拉斯加州的一些地区学校和本地电话供应商、广播站以及其他组织合作,实现州际视频会议、广域计算机网络和局域网络,利用这些系统向偏僻地区的学校提供连接并传递教学和培训。

实行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最大障碍就是资金问题,缺少资金,像日本的“那样实现“所有小e-Japan战略”学、初中、高中各个年级各个学科的教学指导中都能

[3]

够有效利用计算机的环境整备”的目标根本无从谈起。因此,苏北地区必须加大政府政策支持,建立多元化投入体制:1.思想认识投入。事实证明,学校领导对教育信息化的肤浅认识和理解,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阻碍信息化深入应用的重要原因。许多学校领导只关心硬件装备,至于如何将信息技术作为强有力的工具推动学校整体发展缺乏必要的知识和更高的认识。因此,苏北地区的领导干部不仅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不仅自己要努力掌握信息技术,更要加强领导,协调统一。根据市场机制,2.政策投入。加大政策优惠、扶持,制定出相应的政策法规。3.吸引国内外企业投入。实行“谁投入、谁开发、谁收益”的方式,吸引社会、个人和企业等力量增加对教育信息化的投资,同时也可以吸引国际社会中企业、基金会、团体等的参与合作;4.结对子互助式投入。对于实力相当的学校,可以结成“兄弟学校”,互通有无,互帮互助,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急需的地方,最大限度地推进自身的信息化水平。一般来5.合并成立教育集团式投入。

生源、资金投入方面都比较差说,对于那些基础设施、

的学校,要么撤销办学,要么由政府牵头,将其与当地的“龙头学校”合并,这样既节省了大量资源,又可以充分利用龙头学校的优越信息化资源。苏北地区只

有多渠道、多元化筹措经费,寻求各方力量大力增加资金投入,努力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才能促进像苏北这样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启动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系统工程,实现教育信息资源的“共建、共知、共享”

教育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欠发达地区资金十分有限,规划设计过程中可以实行区域整体规划的策略。以重点学校的校园网和地区城域网为中心,加强规划的规范性、协调性和方向性,联合组织各学校共建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库,这样有利于提高资源使用效益,有利于将资源的规模效益和资源特色建设结合起来,既可以避免重复,又能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将区域内的所有学校资源统一起来管理,共用共享,这无疑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信息化发展的重要道路。

从2005年1月开始,欧盟为贯彻数字化学习行动计划,在中小学推行“电子结对”,以提高学生和教师在不同文化间的交流能力,增强掌握信息通信技术的技能,促进教育方法的革新,创设有吸引力的学习环境,增强语言学习和对话能力。到2006年,计划有15万所欧洲的学校通过因特网与另外一个或多个欧盟成员国或者非成员国的学校结成姊妹校关系,使每一个欧洲的孩子都能在校内利用因特网与其他孩子一起合作完成学习项目,特别鼓励学校把虚拟的交流与真实的交流结合起来。与此同时,进行师资培训,组织教师开展经验交流,并且开设数字技术支持服务,使教师们参与该姊妹校的活动,在活动中给予指导和教育,组织竞争和评奖。截至2006年3月,参加e-Twinning的学校达到13250所,建立合作关系的学校

[4]

电子对子”达到2706所,结成1353个学校“,并取得

了巨大的成功,这些都值得我国在推进中小学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校校通”工程中予以借鉴。

作为国家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工程,国家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在全国建立了多个地区中心,各省教育科研网的主干网有的已建设完成,有的正在建设。以苏北地区的淮安市为例,可以初步尝试建立类似于“电子对子”的省辖市城域网,使辖区内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以及有条件的中小学和教育管理部门互通互联。加快校园网络建设,提高网络建设水平,这也是教育信息化建设非常重要的任务。依托淮安市所在高校所建立的校园网,将校园网联结到淮安市所有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的每个部门、每个单位和每个教师家中,满足了教育管理现代化及教师进行教学、科研的需要。同时,又将计算机网延伸到多数学生宿舍,满足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的需要。

推进苏北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研究 推进苏北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研究

2007.8中国电化教育总第247期

教育信息化

伍力量。信息化骨干队伍力量培养的主要措施有:1.要坚持边培养边使用的原则,通过信息化建设发展壮大信息化队伍;2.各高校要加强信息技术教育专业的建设,保持合理的招生规模,加快培养信息技术人才和师资队伍;3.采取各种形式,如积极依托国家教育培训网络,展开远程培训教育,又如进行校本培训、全员培训和进修学习等各种方式等,加强现有教师培训学习,提高他们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实行持证上岗制度;4.通过不同形式的宣传和培训活动,强化信息化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信息化意识,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指标等;5.由多元主体共同创建在教学当中有效运用技术的模式是提高教师培训实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因而我们可以尝试美国PT3计划那样建立“技术顾问、在职教师、职前教师、大学教师、学科领域专家与员工组成的协作体系”。[7]

四、结束语

众所周知,信息产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教育信息化也离不开大量的资金支持。教育信息化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越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如苏北地区)越需要推进教育信息化,这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教育部应根据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实际制定出相应的政策法规,特别是对像苏北地区这样的经济欠发达地区,以及那些经济不发达地区更要积极调研、论证,在政策法规上体现出重视因素来。然而,目前这些地区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仍面临着巨大的困难,还需要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实施符合自身特点的推进教育信息化之路。

参考文献:

[1]彭习梅.欠发达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5,(3):7476.

[2]钱松岭,解月光,孙艳.美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最新进展述评[J].中国电化教育,2006,(9):8488.

[3]王保中,黄松爱.日本基础教育信息化:当前的举措与成果[J].外国教育研究,2006,(5):4651.

[4]刘宇,张连军.欧盟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现状与行动计划[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12):5456.

[5]何亚力.漫步英国基础教育信息化[J].教育信息化,2006,(13):57.[6]赵国栋,缪蓉,费龙.关于教育信息化的理论与实践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4,(4):1924.

[7]孔繁士.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问题的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110113.

!收稿日期:2007年4月18日

责任编辑:张静然

网络建设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根据国家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区域建设应尽量与国家建设保持一致,并依托教育科研网,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VOD视频点播、桌面电视电话会议、教育系统免费IP电话服务等。围绕各级各类教育需求,积极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并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育教学模式。

应用为本”策略,努力造就高素质信(三)加强“

息化人才队伍

美国PT3计划建立了技术顾问、在职教师、职前教师、大学教师、学科领域专家与员工组成的协作体系,建立多方人员参与的教师培训模式,有效实现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还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文本资源,完善技术运用的指导性保证。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技术存在着巨大的指导需求,提供切实符合教学实际的指导尤为重要,这是教师进行技术运用的有效保证。在欧洲,英国的教师ICT(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sTechnology)培训有两大特点:一是特别重视对学校领导层的培训。国家校长培训学院将ICT培训内容列入校长必须接受的培训内容。据Becta统计,截至到2004年,90%的学校领导接受过ICT相关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学校ICT应用专业指南、忠告,ICT基本技能,ICT与教师职业发展等。二是培训形式多样,应用性强。内容侧重于从教育学角度将ICT与课程的广义整合。针对教师的培训内容,从过去侧重信息技术技能转向从教育学角度将ICT嵌入到现代课程以实现课程的重构。[5]e-

信息量大、效率高、Learning(电子化学习)以其灵活、

应用性强、可重复再现等优势成为教师培训的主要形式。除了大量的网上在线培训外,学校内部还结合校内导师制,开展不同形式的校内培训,如聘请经验丰富的高级教师讲授,研讨,案例分析等。

教育信息化的基础首先应该是“人的信息化”,即“教师和学生的信息化”教师信息化”,其中尤以“

为重点。[6]教师是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关键要素,教师的信息素养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育信息化的实施。有效而又持续的教师培训计划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环节。只有建立多方人员参与的教师培训模式,才能有效的实现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只有广大教师亲身体会到信息化带来的巨大效益,才能积极支持和参与信息化建设,所以推进教育信息化必须将应用放在首位,从应用中掌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规律,从应用中形成发展的动力,从应用中找到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以应用促进发展。

苏北地区在基础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进程中,必须走全员参与之路,要将骨干培养与全员参与结合起来。要通过推动信息化发展,增强和发展骨干队

蛛丝马迹网欢迎您转载分享:


  本文关键词:推进苏北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87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chujiaoyulunwen/1987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c1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