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对中班幼儿哭泣行为的回应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7 07:09
【摘要】:幼儿哭泣行为作为幼儿社会性语言的一种表现,涉及幼儿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作为一种外显性的行为表现,幼儿哭泣行为较为容易被教师观察到,教师的有效回应,不仅能安抚幼儿情绪,改变幼儿不良的情绪的表达方式,还有助于师幼之间良好关系的形成。本研究从武汉市两所公立幼儿园(K园与H园)中各选取一个中班的幼儿与教师为观察对象,对K园的4名教师(包括3名教育老师与1名每周三都组织教育活动的保育老师)的回应行为进行了为期3个月观察,对H园的2名教师的回应行为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观察,而后对搜集到的93个教师对幼儿哭泣的回应策略案例进行了分析,归纳出幼儿哭泣的原因、特点与教师回应幼儿哭泣行为的现状。研究还运用访谈法对观察的6名教师进行正式、非正式访谈,之后为保证访谈资料的丰富性,又对另外两所公立幼儿园中的9名教师进行了访谈。在此基础上,运用扎根理论对全部访谈资料进行编码分析,以得出教师回应策略的影响因素。全部研究结果如下:1.幼儿哭泣的原因可以分为:幼儿自身、教师言行、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状态。幼儿自身原因又分为:身体疼痛、痛苦回忆、东西损失、学习压力、分离焦虑、不明原因;教师言行原因又分为:批评、口头威胁、脱离集体、没收所属物、取消相应资格、公开谈论、提出完不成的要求;幼儿与同伴之间状态原因又分为:身体侵害、语言侵害、物权冲突、关系疏离、引起注意、跟从哭泣。其中教师言行引起幼儿哭泣次数最多,幼儿自身原因导致哭泣次数其次,次数最少为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状态原因。2.幼儿哭泣的特点为:根据幼儿哭泣时间的长短,分为一分钟以上哭泣和一分钟之内哭泣两种,教师行为引起幼儿哭泣1分钟之内哭泣频率较高,因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状态哭泣中,超过一分钟哭泣的幼儿所占比例较大;根据幼儿哭泣声音的大小分为:低声哭泣与大声哭泣,男性幼儿大声哭泣的频次高于低声哭泣,而女性幼儿高声哭泣与低声哭泣的频次无明显差别;根据幼儿哭泣的场景分为8种,其中幼儿哭泣发生频率最高的场景为进餐午睡时间,其次为自由活动,发生频率最少的场景为过度活动。3.教师回应幼儿哭泣策略共8种分别为:情绪缓冲型策略、耐心教育型策略、转移注意型策略、安抚帮助型策略、威胁恐吓型策略、批评责备型策略、冷处理型策略、忽略型策略。根据策略使用对幼儿产生的影响,进一步把教师回应的性质分为良性、中性策略及不良策略。其中良性策略包括:耐心教育型策略、安抚帮助型策略、冷处理型策略。中性策略包括:转移注意型策略、情绪缓冲型策略。不良策略包括:威胁恐吓型策略、批评责备型策略、忽略型策略。4.从教师回应策略使用数量上看:情感缓冲型策略使用最多,其次为耐心教育型,再其次为安抚帮助型,出现数量最少的策略为威胁恐吓型,忽略型策略暂未出现。从教师回应策略态度上看:教师中性态度所占比例较大,消极态度出现情况较少。教师回应策略较少伴有肢体动作安抚,且出现动作安抚的情况多集中于幼儿自身原因哭泣。从教师回应策略效果上看,教师多采取中性策略与其他良性策略相结合能可以取得较好效果;教师以积极的态度回应幼儿,效果较好;教师回应时伴有肢体动作安抚幼儿比没有肢体动作取得的效果更好。5.教师回应策略出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教师回应类型单一,以习惯化的回应策略为主要方式;教师自身情绪控制能力低,较少会对回应策略进行反思评价;回应时肢体动作出现频率低,回应结果并不乐观;教师回应以恢复秩序为主要目的,没有以提升幼儿能力为关注点;6.影响教师回应幼儿哭泣的因素主要包括:幼儿因素(哭泣的频率、师幼关系、幼儿的性格),教师因素(教师对哭泣价值的看法、教师的观念、教师的经验、教师的情绪状态),家庭及家园共育因素(家长的教育观念、家园合作亲密程度)。依据以上研究结果,本文提出如下建议以期提升教师回应幼儿哭泣策略。①正确认识幼儿哭泣价值,倡导幼儿情绪合理表达。②重视教师肢体语言,使用多种策略综合回应幼儿。③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加强教师情绪控制能力。④提倡家园共育合作探讨解决问题。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612
【图文】:
图1.1研究路线图逡逑
(2)幼儿哭泣不同场所分布结果分析逡逑进餐午睡是两所幼儿发生哭泣行为频次最多的环节,A园哭泣行为25次,,逡逑占哭泣总数的31.25%,B园哭泣行为5次,占哭泣总数的38.46%。进餐午睡环节逡逑发生的哭泣大部分是教师言行引起的哭泣,幼儿的违规行为会遭到教师的批评。并逡逑且因为其他幼儿都是在安静进餐或午睡,违规幼儿就会被老师抓为典型,进行全班逡逑公开的批评。所以出现幼儿哭泣的事件最多。并且在这个环节上,保育老师会参与逡逑到幼儿活动中,帮助幼儿打饭、监督幼儿进餐进度、安排幼儿午睡等。而保育老师逡逑希望一切工作按部就班,所以当个别幼儿出现违规行为,保育老师就会特别关注,逡逑并采用口头恐吓或拿走所有物的方式制止其行为,这些也会导致幼儿哭泣。逡逑案例1邋“老师,我没有蛋糕”逡逑午睡后,幼儿依次洗手后准备吃午后点心。张老师正在餐桌前准备分发午点,张时源在座逡逑位上一直说小话,主班贾老师警告过一次,当贾老师出门去隔壁班级后。张时源和邻座的小女逡逑孩咯咯的笑了起来。张老师对着全班说:“张时源,一直在拿不停的说话,午点没有他的”。逡逑午点一组一组发了下去,全班都发完了,张时源自己没得到午点。他站起来说;“老师,我没逡逑蛋糕”。张老师说,“你不能干,不给你”。张时源看了一圈周围的小朋友都在吃糕点,哭了逡逑
逡逑根据收集到的资料(93个教师回应幼儿哭泣事件)分析得出教师使用不同回应逡逑类型所占比例的分布情况如图3-4所示。逡逑教师不同回应类型所占比例分布图逡逑忽
本文编号:2771518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612
【图文】:
图1.1研究路线图逡逑
(2)幼儿哭泣不同场所分布结果分析逡逑进餐午睡是两所幼儿发生哭泣行为频次最多的环节,A园哭泣行为25次,,逡逑占哭泣总数的31.25%,B园哭泣行为5次,占哭泣总数的38.46%。进餐午睡环节逡逑发生的哭泣大部分是教师言行引起的哭泣,幼儿的违规行为会遭到教师的批评。并逡逑且因为其他幼儿都是在安静进餐或午睡,违规幼儿就会被老师抓为典型,进行全班逡逑公开的批评。所以出现幼儿哭泣的事件最多。并且在这个环节上,保育老师会参与逡逑到幼儿活动中,帮助幼儿打饭、监督幼儿进餐进度、安排幼儿午睡等。而保育老师逡逑希望一切工作按部就班,所以当个别幼儿出现违规行为,保育老师就会特别关注,逡逑并采用口头恐吓或拿走所有物的方式制止其行为,这些也会导致幼儿哭泣。逡逑案例1邋“老师,我没有蛋糕”逡逑午睡后,幼儿依次洗手后准备吃午后点心。张老师正在餐桌前准备分发午点,张时源在座逡逑位上一直说小话,主班贾老师警告过一次,当贾老师出门去隔壁班级后。张时源和邻座的小女逡逑孩咯咯的笑了起来。张老师对着全班说:“张时源,一直在拿不停的说话,午点没有他的”。逡逑午点一组一组发了下去,全班都发完了,张时源自己没得到午点。他站起来说;“老师,我没逡逑蛋糕”。张老师说,“你不能干,不给你”。张时源看了一圈周围的小朋友都在吃糕点,哭了逡逑
逡逑根据收集到的资料(93个教师回应幼儿哭泣事件)分析得出教师使用不同回应逡逑类型所占比例的分布情况如图3-4所示。逡逑教师不同回应类型所占比例分布图逡逑忽
本文编号:27715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chujiaoyulunwen/2771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