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迁儿童的社会融合与家庭影响
本文关键词:随迁儿童的社会融合与家庭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家庭作为儿童社会化成长的主要场域,存在着诸多影响儿童社会融合的因素。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以481名随迁儿童为调查对象、287名农民工为访谈对象,对随迁儿童社会融合状况及其家庭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调查,结果显示随迁儿童社会融合总体状况不良,心理融合、结构融合、文化融合等各测量维度水平都明显偏低,其中学前儿童在某些测量指标上普遍优于小学段随迁儿童。此外,普通话良好、对所在城市有较丰富认知的随迁儿童的社会融合也相对较好。随迁儿童的社会融合与其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及家庭内部的亲子交流均呈显著正相关,与其父母的年龄呈负相关,与其家庭经济收入的相关不显著。为促进随迁儿童的社会融合,一方面家庭、学校与社会应努力提高随迁儿童的普通话水平,提高其对所在城市的了解,另一方面随迁儿童父母应加强亲子交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并努力提高自身的社会融合能力,以发挥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
【作者单位】: 黑龙江省黑河学院教育系;
【关键词】: 社会流动 社会融合 随迁儿童 农民工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2011年度青年基金项目“农民工子女社会融合教育研究”(编号:11YJC880087) 黑龙江省高等学校人才支持计划项目“新市民子女教育研究”(编号:1254G042)
【分类号】:G619.2
【正文快照】: 一、问题提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经历了大规模的农民工涌入城市的浪潮,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由此日益凸显,并得到社会广泛关注。在学界的呼吁以及政府相关政策的保障下,近年来随迁农民工子女“入学难”问题逐步得到解决,然而随迁子女在城市中如何“上好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毅杰;史晓浩;;流动儿童与城市社会融合:理论与现实[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2 庄曦;;流动儿童与城市社会融合问题及路径探析[J];江苏社会科学;2013年05期
3 杨菊华;;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社会融入的指标体系——基于社会融入理论的进一步研究[J];人口与经济;2010年02期
4 周皓;;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测量及理论思考[J];人口研究;2012年03期
5 张文宏;雷开春;;城市新移民社会融合的结构、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J];社会学研究;2008年05期
6 王桂新;王利民;;城市外来人口社会融合研究综述[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7 许爱花;贾志科;;城市化进程中的流动儿童社会融合困境[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8 匡芳涛;;儿童语言习得相关理论述评[J];学前教育研究;2010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颖颖;韩俊强;;财富积累、风险规避与农民工社会保险需求——来自湖北省武汉市的实证研究[J];保险研究;2011年09期
2 黄匡时;嘎日达;;“农民工城市融合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对欧盟社会融合指标和移民整合指数的借鉴[J];西部论坛;2010年05期
3 刘建娥;;从欧盟社会融入政策视角看我国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11期
4 赵衡宇;过伟敏;;移民聚居空间的自组织特征及价值——以杭州市城西城中村为例[J];城市问题;2011年07期
5 杨洋;;“洋个体”与中国地方社会融合状况的调查分析——以浙江义乌常驻外商为例[J];当代经济;2009年20期
6 钱正荣;;城市外来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研究视角及路径探析[J];大连干部学刊;2009年12期
7 陆淑珍;;居住时间与新生代外来人口的社会融合研究[J];调研世界;2011年07期
8 陈小会;;浅论乔姆斯基“语言习得机制”的缺陷[J];大众文艺;2011年05期
9 钱正荣;;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问题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10 韦海云;张艳红;;两型社会建设中长株潭城市群的社会融合研究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纪韶;;北京市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制度分析视角——对在北京务工的500个农民工家庭的跟踪访谈数据分析[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下)[C];2011年
2 陈刚;李树;陈屹立;;人口流动增加了犯罪吗?——基于中国经验的实证研究[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尚瑾;;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合的身份认同困境研究——以“温江村”砍手党事件为例[A];第二届华中地区新闻与传播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获奖论文[C];2011年
4 丛玉飞;;身份建构与社会信心:上海白领移民实证研究[A];中国梦:道路·精神·力量——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文集(2013年度)[C];2013年
5 陆自荣;徐金燕;;社区融合测量的去经济维度?——兼析“整合”与“融合”的概念功能[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共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6 豆小红;;新移民城市融合的制度支持实证研究[A];“深化农村改革”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7 倪洪兰;黄杰;;社会管理创新视角下流动人口的社区融合研究——以江苏为例[A];江苏省第八届学术大会学会专场论文哲学社会类论文汇编[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溢洋;阳光体育与“外来学生群体”的城市融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2 史斌;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距离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3 周潇;劳动力更替的低成本组织模式与阶级再生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4 李汉宗;农民工群体的内部差异:社会流动与社会网络[D];武汉大学;2011年
5 何军;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劳动力转移与城市融入问题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6 孔媛;城市“新二元结构”从分割到融合的新政治经济学分析[D];复旦大学;2011年
7 李云新;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社会冲突发生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刘艳;中国转型期失业问题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西北大学;2009年
9 雷开春;城市新移民的社会认同研究[D];上海大学;2009年
10 万能;中国大城市的非正式人口迁移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霞;网络报道对女性外来务工人员形象呈现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2 舒瑶;“台太”的社会融入[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3 郭欣欣;流动人口就业与收入社会保护现状及其影响机制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亚辉;80后来沪务工青年社会适应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艳玲;北京外来知识青年群体的生存困境及其对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文华;外来人口人居活动与大连城市人居环境系统发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7 林丽凤;农民工随迁未成年子女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8 冀崇;从回汉通婚现象看城市回族适应的差异性[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张琴琴;城市少数民族融入主流社会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马健;我国农民工城市融入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戎;;“差序格局”——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中国人行为的解读[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丁宪浩;;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分析[J];财经科学;2006年10期
3 单菁菁;;农民工的社会网络变迁[J];城市问题;2007年04期
4 悦中山;杜海峰;李树茁;费尔德曼;;当代西方社会融合研究的概念、理论及应用[J];公共管理学报;2009年02期
5 乌德亚·瓦格尔,刘亚秋;贫困再思考:定义和衡量[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3年01期
6 赵树凯;边缘化的基础教育——北京外来人口子弟学校的初步调查[J];管理世界;2000年05期
7 景晓芬;“社会排斥”理论研究综述[J];甘肃理论学刊;2004年02期
8 梁波;王海英;;国外移民社会融入研究综述[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9 嘎日达;黄匡时;;西方社会融合概念探析及其启发[J];国外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10 史晓浩;王毅杰;;流动儿童城市社会适应结构与策略选择——以个案叙事中时间指向为视角[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晓冬;[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何瑞菲;安徽省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06年
2 李宇鹏;生活在城市边缘的流动儿童[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维夏;刘铁鹰;;成都市服务行业青年女农民工的社会融合状况调查报告[J];中国校外教育;2009年S3期
2 巩在暖;刘永功;;农村流动儿童社会融合影响因素研究[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3 陆淑珍;魏万青;;城市外来人口社会融合的结构方程模型——基于珠三角地区的调查[J];人口与经济;2011年05期
4 庄曦;;流动儿童与城市社会融合问题及路径探析[J];江苏社会科学;2013年05期
5 加文·布拉德肖;黄觉;;冲突之后的社会融合:南非十二年[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8年03期
6 楼玮群;何雪松;;乐观取向、社会服务使用与社会融合:香港新移民的一项探索性研究[J];西北人口;2009年01期
7 嘎日达;黄匡时;;西方社会融合概念探析及其启发[J];国外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8 白文飞;徐玲;;流动儿童社会融合的身份认同问题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9年02期
9 魏莉莉;孙抱弘;;香港人在上海的社会融合——个案实证研究[J];西北人口;2009年04期
10 王毅杰;史晓浩;;流动儿童与城市社会融合:理论与现实[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陆自荣;徐金燕;;社区融合测量的去经济维度?——兼析“整合”与“融合”的概念功能[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共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2 任远;乔楠;;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过程、测量及影响因素[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3 谢雨锋;杨晖;;西安市农民工社会融合状况调查报告[A];道路 创新 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暨陕西省社会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社会保障与就业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2007浙江就业报告 农民工问题研究 农民工生存状况和社会融合——以宁波为例[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农民工问题研究”课题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5 王强;缪建东;;成人教育在实现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中的职能——基于中国城乡“二元”社会的分析视角(节选)[A];2009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皓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流动儿童社会融合是一个长期动态过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2 高剑;公共治理应加速推进社会融合[N];东莞日报;2009年
3 贺丹;中德人口挑战与社会融合合作项目正式启动[N];中国人口报;2011年
4 记者 吴少杰;人口挑战与社会融合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N];中国人口报;2012年
5 见习记者 曹方超;应为社会融合扫清制度障碍[N];中国经济时报;2014年
6 记者 王洋;中德人口挑战与社会融合项目专题研讨会召开[N];中国人口报;2011年
7 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室 黄振辉;如何破解新老中山人社会融合难?[N];中山日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徐树才 方炜杭 汪洁;办学要与社会融合[N];福建日报;2011年
9 ;我国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基本特点[N];中国人口报;2011年
10 ;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示范试点启动[N];中国人口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艳俊;流动儿童社会融合状况的比较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2 刘媛媛;上海市职业学校非沪籍学生社会融合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3 郑小诺;教育对农民工社会融合的影响分析[D];浙江大学;2012年
4 李新;社会保障视角下退休回沪知青社会融合指标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4年
5 叶嘉容;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现状及其对社会融合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2年
6 朱秉渊;在京韩国人及其社会融合状况[D];山东大学;2013年
7 宋江帆;利益调整与制度变革:新居民社区融入与社会融合[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8 杨晨;2000年以来欧盟促进弱势群体社会融合的成人教育政策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4年
9 孙琳琳;基于社会保障的退休回沪知青社会融合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10 杨加成;城市化进程中主动失地农民社会融合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随迁儿童的社会融合与家庭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14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chujiaoyulunwen/411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