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门行为课程的发展及其现实意义
本文关键词:张雪门行为课程的发展及其现实意义
【摘要】:张雪门是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行为课程理论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他主张,生活就是教育,五六岁的孩子们在幼儿园生活的实践就是行为课程。行为课程以“个人与社会”的发展为目标,以“生活”为课程基点,以“行为”为中心,通过“做学教合一”的手段,使儿童获得基本经验,从而为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行为课程重视生活、经验、行动等因素在课程中的作用,这也是当今我国课程改革的主要导向。因此,研究行为课程理论及其发展,对于幼儿园课程改革发展具有重要启发意义。本研究主要使用历史研究法、文献分析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通过搜集大陆与台湾的有关资料,分析张雪门相关著述与他人有关张雪门的研究,访谈张雪门的学生,以便揭示行为课程理论产生的社会与文化渊源;阐明行为课程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探讨行为课程对当今幼儿园课程改革与发展的现实意义。从社会文化背景来看,行为课程理论产生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仿效日本的幼儿园开始在各地产生,加上相关政策逐步开始发展,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推动,科学化的声浪不断高涨,促使幼儿教育本土化的需求不断增长。从理论渊源来看,张雪门的教育思想与杜威教育思想在教育观、儿童观、课程观等方面有密切的关系;教育实践中,两人都强调民主、真实、活动的课程。本文从核心概念的发展和以时间为线索的发展阶段两个方面探讨行为课程的发展。行为课程理论有四点核心概念:“经验”“行为”“生活”“社会”,对核心概念理解的转变体现了行为课程是不断发展的。以时间为线索,行为课程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儿童本位”阶段(1916—1931年),“民族本位”阶段(1931—1946年),爱国主义教育阶段(1946—1966),“三民主义”指导下的文化复兴阶段(1966—1973)。当今,宁波市第一幼儿园更发展出新行为课程,对原行为课程进行了继承与发展。总之,行为课程是一种立足本土放眼世界的课程,也是一种以儿童为本、注重生活价值的课程。行为课程的现实意义有:以儿童生活为出发点组织幼儿园课程;以个人与社会的发展为目标编制幼儿园课程;以“做学教合一”为手段贯穿幼儿园课程;以中国化和时代化的视角发展幼儿园课程。
【关键词】:行为课程 生活 经验 行为 社会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1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1 绪论8-25
- 1.1 研究背景与缘起8-9
- 1.2 研究意义9-10
- 1.3 文献综述10-21
- 1.3.1 有关张雪门生平的研究11-12
- 1.3.2 有关张雪门教育思想渊源的研究12-13
- 1.3.3 有关行为课程理论内涵的研究13-16
- 1.3.4 有关行为课程发展的研究16-18
- 1.3.5 有关行为课程现实意义的研究18-19
- 1.3.6 已有研究的不足19-21
- 1.4 关键概念界定21-22
- 1.5 研究问题与研究目的22-23
- 1.5.1 研究问题22-23
- 1.5.2 研究目的23
- 1.6 研究内容23
- 1.7 研究方法23-24
- 1.8 本研究的创新点及研究难点24-25
- 2 行为课程产生的社会背景25-30
- 2.1 清末民初特殊的社会背景26
- 2.2 教育政策的逐步发展26-27
- 2.3 “五四”运动的推进27-28
- 2.4 幼儿教育本土化的需求日益增长28-30
- 3 行为课程的理论渊源——与杜威教育思想的一致性30-45
- 3.1 在教育观念中的一致性30-40
- 3.1.1 儿童观30-32
- 3.1.2 经验观32-33
- 3.1.3 课程观33-40
- 3.2 在教育实践中的一致性40-45
- 3.2.1 教育是民主的40-42
- 3.2.2 教育应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42-43
- 3.2.3 通过活动与实践组织课程43-45
- 4 行为课程的发展45-74
- 4.1 行为课程的内涵45-46
- 4.2 行为课程中核心概念的发展46-54
- 4.2.1 经验46-49
- 4.2.2 行为49-51
- 4.2.3 生活51-53
- 4.2.4 社会53-54
- 4.3 行为课程的发展阶段54-74
- 4.3.1 “儿童本位”阶段(1916—1931年)55-59
- 4.3.2 “民族本位”阶段(1931—1946年)59-63
- 4.3.3 肃清奴化思想,爱国主义教育阶段(1946—1966)63-67
- 4.3.4 “三民主义”指导下的文化复兴阶段(1966—1973)67-74
- 5 行为课程的现实意义74-95
- 5.1 对行为课程的评价75
- 5.2 行为课程在新时代的实践75-86
- 5.2.1 新行为课程理念的传承与创新76-79
- 5.2.2 新行为课程框架的重构79-86
- 5.3 行为课程对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启发86-95
- 5.3.1 以儿童生活为出发点组织幼儿园课程86-88
- 5.3.2 以个人与社会的发展为目标编制幼儿园课程88-90
- 5.3.3 以“做学教合一”为手段贯穿幼儿园课程90-92
- 5.3.4 以中国化和时代化的视角发展幼儿园课程92-95
- 参考文献95-99
- 附录:张雪门生平事件及主要著述年表99-103
- 附录:访谈大纲103-104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104-105
- 致谢10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素梅,白乙拉;科学构建幼儿园课程理论的几点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0年02期
2 王丽荣,刘晓明;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结构模式浅论[J];学前教育研究;2000年06期
3 严仲连,陈时见;美国幼儿园课程的改革及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00年06期
4 侯莉敏;我国幼儿园课程标准的演变及其启示[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5 陈时见;论幼儿园科学教育实验与幼儿园课程改革[J];基础教育研究;2000年S1期
6 李麦浪;穗港幼儿园课程之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2000年S1期
7 秦光兰;幼儿园课程改革与教师的课程开发[J];学前教育研究;2001年04期
8 陈时见,严仲连;当代国外幼儿园课程的发展特点[J];外国教育研究;2002年01期
9 余珍有;“学习‘新纲要’深化幼儿园课程改革”研讨会会议纪要[J];学前教育研究;2002年04期
10 虞永平;论幼儿园课程中的主题[J];学前教育研究;200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俞丽丽;;开发和利用有效资源,整合于幼儿园课程[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2 俞丽丽;;开发和利用有效资源,整合于幼儿园课程[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上海卷)[C];2010年
3 王春燕;;打造中国人自己的幼儿园课程——以陈鹤琴为代表的幼儿园课程变革为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4 胡红;;将生态教育纳入幼儿园课程建设中[A];整合科普资源 优化科教环境——第十五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征集活动论文汇编[C];2007年
5 孔庆红;崔冰;;“好爸爸爱心志愿团”——拓展幼儿园课程的新途径[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4)[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江夏;走向共生的生活化课程[N];中国教师报;2011年
2 宋芳 郝桂梅;浅议幼儿园课程改革[N];山西经济日报;2004年
3 施煜文;幼儿园课程的脸[N];中华读书报;2004年
4 西北师范大学 李晓梅;加强民族地区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四点建议[N];中国民族报;2009年
5 如皋市教育局 杜雪美;将生命安全教育融入幼儿园课程之中[N];江苏教育报;2013年
6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虞永平;幼儿园课程改革路向何方[N];中国教育报;2014年
7 山东省高密市康成幼儿园 马艳华 王海燕;幼儿园课程怎样才能生活化[N];中国教育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张婷;好课程应容易被运用[N];中国教育报;2009年
9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管旅华;编辑要做好“两广总督”[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10 记者 李新雄;幼儿园课程创新教材在我区受欢迎[N];广西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萍;幼儿园课程实施现状与特征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传英;幼儿园课程知识的文化哲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邱瑜;论幼儿园课程的诊断与改进[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魏卿;幼儿园课程意义生成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5 于冬青;走向生活世界的幼儿园课程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张丽莉;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在我国幼儿园课程中运用的可行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鑫;生态学视角下幼儿园课程实践探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李晓梅;基于民族地区幼儿园课程实施现状的思考[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张丽莉;回归生活的幼儿园课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吴琼;新知识观及其对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王怡;幼儿园课程整合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杨冬梅;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三地幼儿园课程方案之比较[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梁燕颜;试论幼儿发展为本的幼儿园课程改革观[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徐琼霞;新中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理性反思[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孟丽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历史审视[D];西南大学;2007年
10 姚林林;幼儿园课程建设现存问题之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5783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chujiaoyulunwen/578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