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模式探究——以黄冈师范学院为例
本文关键词:卓越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模式探究——以黄冈师范学院为例
【摘要】:卓越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是近年来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和幼教界一直探索和追求的,立足于地方政府、幼儿园和高校协同合作的幼儿园卓越教师培养模式——"三位一体"协同培养,可以培养出厚基础、能力强、综合素质全面、保教能力突出的卓越幼儿园教师。将大大满足城镇化背景下社会对优质幼儿教育师资的需求,解决优质学前教育师资短缺问题。
【作者单位】: 黄冈师范学院;
【关键词】: 卓越幼儿园教师 “ 三位一体” 协同培养
【分类号】:G652;G61-4
【正文快照】: 所谓卓越教师,就是优秀突出、超出寻常的教师,其理想规格是“专业精神朴实高尚”、“专业知识融会贯通”、“专业能力卓著出色”。[1]这些要求对传统教师教育的培养提出了挑战,传统的教师教育在许多方面存在诸多需要改进的问题,如教师培养封闭化,专业发展认识不清,教师教育课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柳海民;谢桂新;;质量工程框架下的卓越教师培养与课程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2011年11期
2 杨路;;校企协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实践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雯;;论卓越中学语文教师的培养[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2 唐露新;骆德汉;吴黎明;李扬;;工程应用型人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3年11期
3 王颖;;基于“卓越计划”的实验室全开放管理的改革与探索[J];福建电脑;2014年02期
4 金业文;;“卓越教师”培养:目标、课程与模式[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06期
5 廖金祥;;民办高校校企协同创新探究[J];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6 殷世东;;生态取向教师专业发展的阻隔与运作[J];教师教育研究;2014年05期
7 刘中黎;;卓越教师培养与US教育协同机制的建构[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8 胡盛祥;刘志兵;阮锦强;;基于“校企协同”模式的创新型人才培养[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年18期
9 酒景丽;;基于双元制理论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探讨[J];管理工程师;2014年06期
10 杨一军;陈得宝;方振国;李峥;王江涛;李素文;;电子信息类专业综合改革下的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实施与仿真研究[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春良;卓越教师的个性特征与成长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肖乌妹;企业创新型人才流动风险管理研究[D];华侨大学;2013年
2 刘如月;卓越教师全程化实践培养模式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4年
3 孙琪;化学师范生教师气质的培养策略[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4年
4 银丽萍;泉州民营企业创新型人才开发研究[D];华侨大学;2014年
5 马亚男;安徽省高校卓越体育教师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尧成;滕跃民;;校企互动促进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机制与对策[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年03期
2 纪文刚;刘建东;戴波;王红梅;张立新;魏文渊;于静;;卓越计划校企联合机制的研究与实践[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年03期
3 史宁中,柳海民;教师职业专业化:2l世纪高师教育持续发展的生命力[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年05期
4 蔡天作;蔡冬根;;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年05期
5 吕广仁;;校企协作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效果评价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12期
6 马淑卿;邸丽霞;;校企合作中企业参与的制约因素[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年06期
7 祁鑫;;以校企合作培养为契机 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1年S1期
8 刘宏珍;侯义斌;黄樟钦;严海蓉;;国际校企深度合作培养卓越工程人才的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2年05期
9 蔡新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2年01期
10 赵中建;国际教育大会第45届会议的建议[J];外国教育资料;1997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志娟;张志敏;范萍;任培华;夏鑫华;张大鹏;;研究生与本科生的协同培养模式探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年05期
2 李中赋;李辉;;论人才的协同培养[J];学会;2014年06期
3 姜新杰;计琳;;协同培养创新人才的“上理工”案例[J];上海教育;2013年03期
4 金建国;魏明军;邸志刚;侯国强;龚瑞昆;赵宏微;;以项目为载体 多学科协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5 王建军;;基于三重螺旋的行业人才校企协同培养体系研究[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6 张志敏;任培华;范萍;谢文娟;武志娟;张大鹏;;医学生本硕协同培养的实施方案和效果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年13期
7 牟彤华;;高职人才协同培养机理分析[J];职业时空;2013年10期
8 王淑君;;沟通——家园协同培养幼儿身心健康[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年07期
9 牟彤华;;高职人才协同培养机理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36期
10 孙秋柏;;校企协同培养应用型工程人才机制的构建与深化[J];现代教育管理;2014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唐景莉;卓越计划:重在协同培养[N];中国教育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丁娜;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协同培养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4年
2 曾红;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协同培养创新型人才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3 廖玉珍;软刻蚀方法制备细胞模板及内皮/平滑肌细胞的协同培养[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4 刘娜;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生协同培养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5813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chujiaoyulunwen/581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