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基础教育论文 >

凉山州幼儿“彝汉”双语一类模式教师教学能力现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2 09:39

  本文关键词:凉山州幼儿“彝汉”双语一类模式教师教学能力现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幼儿 彝汉双语 双语教师 教学能力


【摘要】:当今社会的发展对少数民族同胞必需具备“民汉”双语技能的要求日益增强,并且,3—6岁是语言习得的关键期,所以从幼儿园开始实施的“民汉”双语教育为少数民族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根据彝族人口的分布情况,把“彝汉”双语教学分为两类模式。本文主要针对彝族人口占该县人口总数90%以上的县,包括:布拖、金阳、美姑、昭觉、喜德5个县的6所公办幼儿园所采取的幼儿“彝汉”双语一类模式教育进行研究。幼儿双语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幼儿双语教育能否成功的关键要素。现如今,幼儿“彝汉”双语教师教学能力存在的问题已逐渐成为制约凉山州幼儿“彝汉”双语教育发展的首要因素。为此,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问卷调查、访谈等研究方式,系统的对凉山州幼儿“彝汉”双语一类模式教师教学能力进行研究,希望为提高双语教师教学能力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本文共四章:第一章是绪论,主要介绍了本研究的选题缘由、研究的目的及意义、文中相关概念界定、国内外的研究综述以及研究时所采用的方式、方法。第二章是凉山州幼儿“彝汉”双语一类模式教师教学能力现状的呈现,将其划分为五个维度:教师的基本情况、双语语用能力的状况、双语活动设计能力的现状、双语活动实施能力的情况以及双语教师评价与反思能力的现状。第三章是本文的重点内容,对凉山州幼儿“彝汉”双语一类模式教师教学能力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后,提出凉山州幼儿双语教师教学能力方面的特色,找到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教学能力发展的原因。第四章是对凉山州幼儿“彝汉”双语教师教学能力存在问题的思考,从政府、幼儿园、培训渠道、教师本身四个方面出发,提出相应对策,以促进凉山州幼儿“彝汉”双语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幼儿 彝汉双语 双语教师 教学能力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1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一章 绪论9-26
  • 第一节 选题缘由9-12
  • 一、 “民汉”双语教育是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9
  • 二、 “彝汉”双语教育符合凉山州人民生活及发展的需求9-10
  • 三、 “彝汉”双语教育一类模式是凉山州民族教育发展的特色10-11
  • 四、 幼儿双语教师教学能力是影响幼儿“彝汉”双语教育的关键因素11
  • 五、 自身研究兴趣11-12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12-13
  • 一、 研究目的12
  • 二、 研究意义12-13
  • 第三节 相关概念界定13-16
  • 一、 幼儿双语教育13-14
  • 二、 凉山州双语一类模式14-15
  • 三、 幼儿双语教师15
  • 四、 幼儿双语教师教学能力15-16
  • 第四节 相关研究综述16-23
  • 一、 国内的相关研究16-21
  • 二、 国外的相关研究21-22
  • 三、对现有研究的综合评价22-23
  • 第五节 研究方法23-26
  • 一、 访谈法23-25
  • 二、 问卷调查法25
  • 三、 观察法25
  • 四、 文献研究法25-26
  • 第二章 凉山州幼儿“彝汉”双语一类模式教师教学能力的现状26-63
  • 第一节 幼儿双语教师的基本情况26-30
  • 一、双语教师的性别与民族情况27-28
  • 二、 双语教师年龄、学历、教龄的基本情况28-30
  • 第二节 彝汉双语语用能力的现况30-40
  • 一、 不同民族双语教师的“彝汉”双语运用能力情况31-33
  • 二、 不同学历双语教师的“彝汉”双语运用能力情况33-35
  • 三、 不同教龄双语教师的“彝汉”双语运用能力情况35-37
  • 四、 双语运用能力状况的综合分析37-40
  • 第三节 双语活动设计能力的状况40-50
  • 一、 双语活动目标的确定41-43
  • 二、 双语活动内容的选择43-45
  • 三、 双语活动组织方法的选择45-50
  • 第四节 双语活动实施能力的情况50-55
  • 一、 双语教学环境创设的能力50-52
  • 二、 双语教学活动组织的能力52-55
  • 第五节 对双语活动评价和反思能力的现状55-63
  • 一、 教师对幼儿双语活动的评价能力55-60
  • 二、 教师对双语活动的反思能力60-63
  • 第三章 凉山州幼儿“彝汉”双语一类模式教师教学能力特点、问题及原因63-78
  • 第一节 凉山州幼儿“彝汉”双语教师教学能力的特点63-68
  • 一、 物质环境创设富有“彝汉”民族特色63-65
  • 二、 精神环境创设融入包容、团结的优秀品质65-66
  • 三、 教育活动内容包含“彝汉”两族的传统文化66-68
  • 第二节 凉山州幼儿“彝汉”双语教师教学能力存在的问题68-72
  • 一、 汉语语用能力较弱68-69
  • 二、 双语活动目标设计能力低下69-71
  • 三、 双语活动实施手段过于陈旧71
  • 四、 双语活动的评价、反思能力不高71-72
  • 第三节 影响凉山州幼儿“彝汉”双语教师教学能力的因素分析72-78
  • 一、 幼儿双语教师相关政策的缺乏73-74
  • 二、 幼儿双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培训不到位74-75
  • 三、 幼儿园双语教育相关规定不完善75-76
  • 四、 幼儿双语教师基础水平低,自我提升意识薄弱76-78
  • 第四章 提升凉山州幼儿“彝汉”双语一类模式教师教学能力的思考78-85
  • 第一节 政府加大双语教师经费与政策扶持力度78-80
  • 一、 加大双语教育的财政投入78
  • 二、 规范双语师资队伍78-79
  • 三、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79-80
  • 第二节 幼儿园逐步完善双语教师工作环境80-81
  • 一、 园长作为监督者和指导者80
  • 二、 合理安排双语教师工作量80-81
  • 三、 建立基本双语招生制度81
  • 第三节 增设双语教师职前培养、职后培训渠道81-83
  • 一、 丰富双语教师培养途径81-82
  • 二、 进行符合教师需要的双语教育培训82
  • 三、 经常性开展双语优质课竞赛活动82-83
  • 第四节 坚定双语教学信念、提升自我发展意识83-85
  • 一、 提升民族情感、坚定双语教学信念83
  • 二、 唤醒自我发展意识83-84
  • 三、 在行动中反思,在反思中行动84-85
  • 结语85-86
  • 参考文献86-89
  • 附录89-94
  • 附录 189-92
  • 附录 292-93
  • 附录 393-94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研究成果94-95
  • 致谢9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顾明远;教师的职业特点与教师专业化[J];教师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2 张婷;;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美国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动力[J];世界教育信息;2007年04期

3 李泽林;;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培训政策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10年02期

4 王莉颖;;国外双语教师在职培训模式探析——美国、加拿大、芬兰案例[J];教育发展研究;2005年21期

5 张莉,王铁石,战海林;学前双语教师培养规格及课程设置的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6 张q,

本文编号:6086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chujiaoyulunwen/6086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c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