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中国全球城市构建的三维逻辑:制度环境、区位引力与空间正义

发布时间:2018-01-31 02:10

  本文关键词: 全球城市 制度环境 区位引力 空间正义 出处:《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中国全球城市的构建不仅是地方融入全球生产网络和参与全球价值链竞争的过程,更是城市政治、经济、社会结构与新型生产方式的契合过程。本文通过构建制度环境、区位引力与空间正义的三维逻辑,分析以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为代表的主要城市,发现中国全球城市构建的路径可归结为以制度环境重构为先导、以区位引力强化为动力、以空间正义维护为保障。相较于纽约、伦敦和东京等全球城市的经济先行,以政府决策为主导的路径更适合中国市场机制和公民社会建设尚未健全的现实。中国全球城市的构建应该基于自身能力与资源的内生式发展模式,而非强调外部资本输入的外生式发展模式。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global cities is not only the process of local integration into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 and participation in global value chain competition, but also urban politics and econom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cities represented by Beijing, Shanghai, Guangzhou and Shenzhen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regional gravity and three-dimensional logic of spatial justice. It is found that the path of China's global urban construction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as the guide, the strengthening of regional gravity as the driving force, and the maintenance of space justice as the guarantee, compared with New York. Global cities such as London and Tokyo are leading the way. The path led by government decision-making is more suitable for the reality that Chinese market mechanism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civil society are not yet sound.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global cities should be based on the endogenous development model of their own ability and resources. Instead of emphasizing external capital input, the external development model.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建立健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机制研究”(14AZZ011)
【分类号】:F299.2
【正文快照】: 从工业时代的“核心-边缘”格局到后福特主义时代的“网络-等级”秩序表明,地理空间发展的非均衡进入到一个新阶段。作为一种弹性生产方式的空间集聚形态,以全球城市为核心的网络体系是当前地理空间新秩序的主要支撑。在此背景下,全球城市的构建必然成为中国参与全球化和实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全球城市竞争力香港排第二[J];统计教育;2005年02期

2 陈璐;;论上海全球城市建设[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6期

3 彼得·卡尔·科拉索;;全球城市竞争力最佳案例[J];中国名城;2008年01期

4 康晓光;马庆斌;;基于环境属性划分产业类型的全球城市体系环境演变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5年04期

5 吴丹;奚俊芳;;上海与几大“全球城市”在经济层面的比较[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4期

6 吕拉昌;;全球城市理论与中国的国际城市建设[J];地理科学;2007年04期

7 周国平;;建设全球城市——上海未来五年发展战略[J];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8 倪鹏飞;;香港建设全球城市的基本构想与对策建议[J];开放导报;2009年04期

9 苏多永;;全球城市中心功能建设的国际经验及其上海的相关战略举措[J];战略决策研究;2010年04期

10 ;“全球城市—区域发展国际会议”征稿通知[J];上海商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张京祥;何建颐;殷洁;;全球城市密集地区发展与规划的新趋势[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周振华;;我国全球城市崛起之发展模式选择[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7)[C];2008年

3 苏雪串;;全球城市体系形成的经济机理分析[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蓝逸之;庄翰华;;海峡两岸主要都市竞争力之比较分析——以上海市与台北市为例[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5 沈璐;;全球视角下的上海城市定位研究[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深圳商报记者 董超文;评估全球城市投资价值[N];深圳商报;2006年

2 通讯员 沈必扬 记者 陈敏;宁波入选全球城市竞争力年度最佳案例城市[N];宁波日报;2010年

3 记者 谭秋明 通讯员 黄少江;将广州奖打造成为全球城市交流合作平台[N];广州日报;2012年

4 记者 谭秋明 通讯员 黄少江;“广州奖”引领全球城市迈向美好明天[N];广州日报;2012年

5 记者 王亚欣 黄师师 实习生 高丽 通讯员 彭f,

本文编号:14778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14778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0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