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天津市新型城镇化质量时空格局演变及驱动分析

发布时间:2018-01-31 02:36

  本文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城镇化质量 时空格局 驱动分析 天津市 集结模型 圈层状 出处:《江苏农业科学》2017年1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以"新型城镇化"为发展目标,以"城镇化质量"为主线,从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构建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表征体系,运用先分类后排序的集结模型进行天津市县域城镇化质量测评,分析其时空格局分异及演化。结果表明,天津市县域新型城镇化质量综合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存在空间异质性,城镇化质量的空间分布总体上呈现圈层状递减状态,归为高水平稳定、波动式下降和低水平停滞3类;城镇化质量是由经济高效、民生幸福、城乡统筹、环境友好共同决定的,任何一项"短板"都会影响甚至拉低各类型区的城镇化质量水平。天津市城镇化质量时空格局及演化的驱动因素着重于经济推动力、城乡发展及生态环境等,但不同类型区城镇化驱动因素表现有所不同,应在把握整体城镇化发展的时空特征基础上因势利导。要以城镇化质量为导向,走差异化、包容性的城镇化道路,以期为其他地区城镇化建设的理性、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Abstract]:Taking "new urbanization" as the development goal and "urbanization quality" as the main line,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evaluation and representation system of the new urbanization quality from the aspects of economy, society, environment and so on. This paper evaluates the urbanization quality of the county area in Tianjin by using the aggregation model of classification and sequencing, and analyzes its spatial and temporal pattern differentiation and evolution.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comprehensive level of the new urbanization quality in the county area of Tianjin is rising year by year. However, there is spatial heterogeneity, 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urbanization quality generally presents a decreasing state of stratified circle, which is classifi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high level stability, fluctuating decline and low level stagnation. The quality of urbanization is determined by economic efficiency, happiness of people's livelihood, overall planning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environmental friendliness. Any "short board" will affect or even lower the quality of urbanization in various types of areas. The space-time pattern and evolution of urbanization quality in Tianjin focus on the economic driving force,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owever, the driving factors of urbanization in different types of areas are different, which should be guided by circumstances on the basis of grasping the space-tim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verall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We should take the urbanization quality as the guide, take the differentiated and inclusive road of urbaniza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rational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in other regions.
【作者单位】: 天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41301189)
【分类号】:F299.27
【正文快照】: 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人口数量剧增加快了城镇化进程,实现城镇化水平显著提升[1]。但城镇化还面临人口城镇化滞后、产业空间结构失衡、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2]。2014年我国发布《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强调要走由偏重数量规模增加向质量内涵提升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新;;江西省出台新型城镇化“十一五”专项规划[J];城市规划通讯;2007年12期

2 杜光华;;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新型城镇化建设[J];科技经济市场;2009年06期

3 毕筱奇;;新型城镇化如何突破[J];人民论坛;2010年30期

4 包礼斌;;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 助推全民创业——江西省兴国县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实践与探索[J];老区建设;2010年21期

5 杨焕彩;;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0年07期

6 ;山东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J];城市规划通讯;2011年10期

7 陈强;庄国良;江建国;;建设文化生态名城——抚州市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做法[J];当代江西;2011年06期

8 楚爱丽;;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的若干思考[J];农业经济;2011年08期

9 赵红;;新型城镇化的路径分析——以泰安市为例[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王明瑞;;关于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思考[J];河南农业;2011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澄;陈锦富;;重构制度支撑,推进新型城镇化——以湖北省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郭宇;;论筠连县新型城镇化建设[A];第六届四川省博士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王婧翱;;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人的发展的思考[A];中国第五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4 李志慧;刘山;;四川省新型城镇化下的制度重构[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5 丁少群;;新型城镇化的路径选择:农村就地城市化的难点及对策[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6 李明泽;;新型城镇化路径探析[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7 陈志;;解读新型城镇化[A];2013·学术前沿论丛——中国梦:教育变革与人的素质提升(下)[C];2013年

8 ;第四十五期 新型城镇化:中国的现实选择[A];中国智库经济观察(2013年第1辑)[C];2013年

9 汤文华;;强化创新驱动 推进新型城镇化[A];中国《资本论》年刊(第十一卷)[C];2014年

10 陆晶晶;;智慧城市助力上海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A];2014年6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唐军 记者 廖琴;共论推进新型城镇化又好又快发展[N];广安日报;2008年

2 记者 陈华北;全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召开[N];上饶日报;2009年

3 记者 王纪洪;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有效示范[N];中国建设报;2010年

4 记者 何红卫 通讯员 沈雯;湖北提出新型城镇化目标[N];农民日报;2010年

5 记者 陈岩;张通与网友在线聊新型城镇化[N];湖北日报;2010年

6 本报评论员;抓扩容 促提质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N];团结报;2010年

7 本报评论员;推进新型城镇化更好更快发展[N];克孜勒苏报(汉);2011年

8 记者 唐正鹏 通讯员 张永斌 鲁迎春;州住建局 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谋划新年工作[N];团结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刘河山;新型城镇化:宜居宜业宜游[N];昌吉日报(汉);2011年

10 湖北省宜城县政协委员 杨明生;推进新型城镇化要消弭认识误区[N];人民政协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栋林;财政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绩效评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2 刘升勤;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资源统筹与配置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3 李新光;我国新型城镇化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理论与实证[D];华侨大学;2015年

4 曹丽;我国资源型地区新型城镇化风险管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6年

5 郭小忠;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集约利用问题与对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年

6 王恺;中国新型城镇化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7 范双涛;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8 胡际权;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9 张贵凯;人本思想指导下推进新型城镇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10 李文平;内蒙古粮食主产区城镇化发展规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衡杰;安徽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关系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4年

2 任庆焕;河北省新型城镇化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3年

3 冯慧;基于“产城融合”的乌鲁木齐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4年

4 胡波;推进广东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政策研究[D];广东省社会科学院;2014年

5 赵文忠;基于参与主体视角的丽水莲都区新型城镇化路径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6 曹尤;拉萨市新型城镇化中的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研究[D];西藏大学;2015年

7 李顺飞;金融发展对新型城镇化影响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5年

8 尹兆钊;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互动发展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5年

9 徐天帅;山西省新型城镇化:现状、问题与对策[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10 徐国平;低碳发展视阈下重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模式选择[D];西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779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14779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e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