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滨海城镇带的中心—边界识别
本文关键词: 城镇体系 城镇辐射能力 加权voronoi 中心体系 腹地划分 滨海城镇带 出处:《经济地理》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浙江滨海城镇带是浙江经济、产业、城市化发展的核心区,主导未来浙江城镇体系的发展演化。基于加权Voronoi图像,结合城镇综合辐射指数计算与断裂点模型,构建城镇辐射区模型,划分浙江滨海城镇带辐射范围。研究表明:1滨海城镇带总体辐射能力较强,呈现出"三片四点"的空间格局,中心—边界体系结构清晰;2部分边界地区仍存在弱连绵区或单一强辐射扩张的现象,城镇空间发展不均衡。根据滨海城镇带中心—边界发展态势,提出滨海城镇带的后续空间演化模式"板块都市圈培育发展—分区城市群形成—滨海城市带形成"的构想。
[Abstract]:The coastal town zone of Zhejiang is the core area of Zhejiang economy, industry and urbanization, which dominates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Zhejiang urban system in the future. Based on the weighted Voronoi image, combined with the calculation of urban comprehensive radiation index and fracture point model, In this paper, the radiation area model of town radiation area is constructed, and the radiation range of coastal town belt in Zhejiang Province is divided.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overall radiation capacity of the coastal town belt is relatively strong, showing a spatial pattern of "three pieces and four points". The structure of center-boundary system is clear and some boundary areas still exist the phenomenon of weak continuous region or single strong radiation expans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space is not balanced.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center-boundary in coastal urban bel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 of the following spatial evolution model of the coastal urban belt: the culti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late metropolitan area, the formation of the zonal urban agglomeration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coastal urban belt.
【作者单位】: 宁波大学地理与空间信息技术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01110)
【分类号】:F2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伟芳;俞腾;李加林;陈鹏程;陈阳;;海岸带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以杭州湾南岸为例[J];地理研究;2015年04期
2 高晓路;许泽宁;牛方曲;;基于“点—轴系统”理论的城市群边界识别[J];地理科学进展;2015年03期
3 王富喜;毛爱华;李赫龙;贾明璐;;基于熵值法的山东省城镇化质量测度及空间差异分析[J];地理科学;2013年11期
4 王丽;邓羽;牛文元;;城市群的界定与识别研究[J];地理学报;2013年08期
5 薛俊菲;陈雯;曹有挥;;中国城市密集区空间识别及其与国家主体功能区的对接关系[J];地理研究;2013年01期
6 樊杰;刘毅;陈田;张文忠;金凤君;徐勇;;优化我国城镇化空间布局的战略重点与创新思路[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3年01期
7 梅志雄;徐颂军;欧阳军;;珠三角城市群城市空间吸引范围界定及其变化[J];经济地理;2012年12期
8 尚正永;张小林;;长江三角洲城市体系空间结构及其分形特征[J];经济地理;2009年06期
9 马晓冬;朱传耿;马荣华;蒲英霞;;苏州地区城镇扩展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化分析[J];地理学报;2008年04期
10 李圣权,胡鹏,闫卫阳;基于加权Voronoi图的城市影响范围划分[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婷;陈忠暖;田良;;后危机时代海南省城镇化发展的空间分异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3期
2 李璐;徐磊;董捷;;新型城镇化与建设用地利用水平时空耦合协调度——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17年03期
3 周红;林大建;李党;周永安;黎良飞;;关于建立工伤风险指数的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年11期
4 吴红霞;张雪茹;洪永胜;聂艳;;安徽省城镇化质量测度与时空分异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3期
5 晋良海;梁巧秀;张再昌;陈述;;既定水池供水区划的Voronoi模型及其算法[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17年03期
6 阿依努尔·买买提;玉米提·哈力克;娜斯曼·那斯尔丁;;基于3S技术的开孔河流域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J];农业工程学报;2017年09期
7 曹飞;;中国省域新型城镇化质量动态测度[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3期
8 孙国峰;王秋华;;生态文明建设下福建省“海岸公园”发展的路径选择——以湄洲岛黄金沙滩海岸公园为例[J];绿色科技;2017年08期
9 张跃胜;;中国城镇化区域差异的空间和要素的双重解读[J];城市问题;2017年04期
10 余斌;卢中辉;曾菊新;余瑞林;刘瑞佳;;中国特大城市新兴城区产业空间重构——以武汉市洪山区张家湾街道为例[J];经济地理;2017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丽;邓羽;牛文元;;城市群的界定与识别研究[J];地理学报;2013年08期
2 郭慧泉;张国友;何书金;;近年来美国地理学研究热点问题[J];地理研究;2013年07期
3 梁振民;陈才;刘继生;梅林;;东北地区城市化发展质量的综合测度与层级特征研究[J];地理科学;2013年08期
4 王丽;牛文元;;资源环境视角下的中国城市潜力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06期
5 袁久和;祁春节;;基于熵值法的湖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动态评价[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年02期
6 郭叶波;魏后凯;袁晓勐;;中国进入城市型社会面临的十大挑战[J];中州学刊;2013年01期
7 唐常春;孙威;;长江流域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综合评价[J];地理学报;2012年12期
8 俞芳;;城市化质量内涵研究述评[J];经济论坛;2012年12期
9 李琪;安树伟;;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不同城市化质量类型划分及比较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2年12期
10 刘建国;刘宇;;中国城市化质量的省际差异及其影响因素[J];现代城市研究;2012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行天下;;黔东南:工业强州、城镇带州、旅游活州[J];当代贵州;2011年23期
2 魏欣茹;;关于辽河干流城镇带建设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4年05期
3 周明生;孙耀武;田伟;;江苏临海新兴城镇带的形成及其建设路径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14年03期
4 王楚平;建出新品位 奔向城市化[J];政策;2001年10期
5 王顺克,骆永菊,胡际权;三峡库区生态移民特色城镇带的构建与发展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6 黄宗亮,王哲;新疆天山北坡城镇带可持续发展研究[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7 李春华;西部大开发 城市要先行——北疆铁路沿线城镇带发展战略[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8 荣西武;;常德试水“城镇带”发展[J];中国投资;2014年06期
9 安文;史路平;;建设蓝色江苏低碳城镇带的战略构想[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年22期
10 张竟竟;陈正江;;基于城乡协调发展的天山北坡城镇带空间优化研究[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8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贾阿楠 通讯员 成林军;我市产城融合加快构建特色城镇带[N];承德日报;2014年
2 谭元勇 本报记者 熊诚;工业强县 城镇带县 旅游活县[N];贵州日报;2013年
3 撰稿 张昕;“长春—长白山”城镇带成为城镇化建设必要“一环”[N];吉林日报;2014年
4 本报记者 魏劲松 通讯员 马献伦 王雪峰;中心镇串起城镇带[N];经济日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韩晓龙 余家明 李崇林;城镇带串起脱贫致富链[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3年
6 江坤;十堰市打造“房竹百公里城镇带”[N];人民政协报;2010年
7 记者 萧柳 通讯员 李娟;黄南努力建设“两河流域”特色城镇带[N];青海日报;2011年
8 通讯员 徐锦凤 陈竹;房县城镇带建设众“智”成城[N];湖北日报;2011年
9 邹蔚烈;湖北竹溪城镇带建设拉动苗木产业[N];中国花卉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 谢建伟;八桂城镇化列车大提速[N];人民日报;2011年
,本文编号:14952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1495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