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敏捷物流系统的建模、控制与运作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3 00:41
【摘要】: 21世纪的竞争不只是企业与企业的竞争,而更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企业供应链间的竞争必然会产生企业供应链物流间的竞争,其中敏捷物流将是21世纪竞争的主题。从目前文献中发现对敏捷物流作专门阐述的很少,事实上,企业也对敏捷物流非常渴望,希望得到有效、专门而系统的敏捷物流理论指导。因而本文研究选择敏捷物流作为课题,从敏捷物流系统的建模、一体化控制、运作层面上进行分析和探讨。 本研究由绪论、相关研究成果回顾、基于多Agent的敏捷物流系统建模研究、基于适度递阶控制机制的物流敏捷调运一体化控制研究、基于电子商务平台敏捷物流的运作研究及总结与展望六章内容构成。 第一章对物流管理理论的演变过程与国内外敏捷物流的研究不足进行了概述,并介绍了论文选题的理论与实践应用背景。 第二章从物流运作模式与敏捷性理论、多Agent理论与基于多Agent的物流管理研究、递阶控制理论与基于适度递阶控制机制的物流管理研究、数据仓库技术与知识管理技术等几个方面对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可以发现,敏捷物流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索的研究领域。 第三章对基于多Agent的敏捷物流系统建模进行了研究。从成本效益分析的角度,考察了多Agent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适用性范围的理性定位。根据现有物流系统中已引入Agent技术并有了一些成功应用作为依托,分析了现代物流管理系统应该引入多Agent系统,并以现代物流的敏捷管理为设计理念,研究了如何构建基于多Agent的敏捷物流管理系统。以敏捷物流企业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选择为例,基于多Agent建模思想,对基于多Agent敏捷物流战略性合作伙伴选择过程的建模研究进行了详细阐述。并以浙江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现代物流管理系统的开发与研究》为应用背景,运用本章提出的建模方法对该项目的总体设计进行了应用研究。 第四章对基于适度递阶控制机制的物流敏捷调运一体化控制进行了研究。根据物流调运实际工作者和物流调运优化应用研究者的实践经验,归纳出三类关于物流调运的“敏捷性准则”,通过建立相应的基础数据库并设计了配送需求多维变量表和支持快速优化运算决策支持数据库,按敏捷性优先准则,提出了物流调运的总体工作逻辑。借鉴适度递阶控制的思想,构建了针对确定交货期和确定路径调运优化模型,提出了基于数据驱动与模型驱动相结合的求解算法,并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最后针对《现代物流管理系统的开发与研究》项目的子课题《调运优化DSS》的研制,运用本章提出的控制方法对其进行了应用研究,并取得成功的实践效果。 第五章对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敏捷物流运作进行了研究。在对电子商务平台总体架构的研究基础上,重点对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敏捷物流运作过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敏捷物流运作过程的三个过程。最后以嘉兴茧丝绸交易市场为背景的浙江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基于ebXML的国际茧丝绸电子商务平台、现代物流系统及示范应用》为应用背景,构建了基于知识管理的电子商务平台与现代物流系统,重点研究了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两类敏捷调运方式。 第六章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本文研究框架下还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的课题。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2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美君;陆惠民;;基于多Agent系统的建筑业虚拟企业集成化管理[J];建筑经济;2011年S1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黎明;王燕萍;夏琳;;基于Internet的多Agent群体决策支持系统的实现研究[A];2002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丁俊健;;多Agent系统在机组保护中的应用研究[A];2006中国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王东云;郭素娜;;Agent及Multi-Agent System的理论和应用[A];中南六省(区)自动化学会第24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李哲;严隽薇;张浩;王坚;;面向远程服务的CBR框架及其应用研究[A];第二十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下)[C];2001年

5 楚威;程显毅;黄胜;;RoboCup中Agent的角色[A];马斯特杯2003年中国机器人大赛及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胡山立;石纯一;;最优联盟结构生成的研究:以层为单位搜索或计算[A];第一届建立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05)论文集[C];2005年

7 戴伟辉;张晓兰;戴杏云;;高层管理团队的决策过程模型[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关旭;程明;刘豹;;关于Agent的研究[A];面向复杂系统的管理理论与信息系统技术学术会议专辑[C];2000年

9 王延江;袁保宗;;软件Agent及其在多功能感知系统中的应用[A];第九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99)论文集[C];1999年

10 方宝富;王浩;刘嘉;苏承文;;HfutTeam中的多Agent协作策略[A];马斯特杯2003年中国机器人大赛及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胡勇;物流服务实施中利益冲突的产生与解决[N];国际商报;2003年

2 郭福;浅谈成品油销售企业物流管理[N];中国石油报;2005年

3 桂林两江国际机场党委副书记、临桂县挂职副县长 刘春元;在临桂新区建设临空物流园的现实可能性[N];桂林日报;2011年

4 郝之光;转型发展中实现二次创业[N];中国航天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伊松;基于供应链的敏捷物流系统构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2 王富忠;敏捷物流系统的建模、控制与运作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3 陈沛帅;基于CORBA的多Agent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浙江大学;2003年

4 王海东;水泥生产过程多AGENT控制系统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5 邓娟;基于多Agent的影视编辑协作系统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6 黄伟建;多Agent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7 邹湘军;虚拟环境下基于知识融合的机械产品建模与设计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5年

8 王洪涛;大规模电力系统恢复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9 姜丽;多Agent协商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邱奇;基于多Agent系统的企业组织学习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章明雄;动态联盟环境下基于多Agent的工作流管理系统运行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2 童海峰;基于DFL的多Agent自动推理平台设计[D];苏州大学;2005年

3 郝水侠;一种多agent并行计算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4 侯逸文;基于多Agent系统的并列运行锅炉母管压力控制系统研究[D];东南大学;2004年

5 胡秋根;智能移动代理系统的研究与原型系统的实现[D];东南大学;2004年

6 宋文明;基于J2EE的Agent架构实现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7 景波;基于Multi-Agent的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模型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8 徐震;HLA仿真框架下多Agent微观交通仿真的车辆建模[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9 付亚军;面向多主体的基于政策的运行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10 尹红丽;基于时序逻辑的协商公理体系多Agent系统的形式化模型[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5958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5958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e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