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我国国债的风险和成本管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3 01:51
【摘要】: 自1981年我国恢复国债发行以来,国债规模不断扩大,国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高。作为财政调节的一种手段,运用国债进行宏观经济调整以弥补市场失灵,已经越来越受到经济理论界与政策决策者的高度重视。但是,国债发行规模大幅增长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一些负面经济效应和矛盾逐渐显现出来,对我国的国债管理提出了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无论国内外对国债的研究均主要集中于适度规模和国债的经济效应两个方面,尽管其中都涉及到了国债风险和成本管理的相关问题,但是,缺少系统性、连续性的研究。所以,结合我国国情对现有西方理论加以延伸、拓展和创新,探索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国债风险和成本管理理论体系,有着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本文以我国国债的风险及国债成本为主线,通过对国债市场风险评估、国债期限结构与成本、国债稳定性、国债最优发行结构、国债资产负债管理等内容的研究,构建一个稳健财政政策下的国债风险和成本管理体系,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国债管理路径。 首先,本文回顾了国内外有关国债风险和成本管理的相关研究,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评述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之后,提出了本文具体的研究内容。 本文应用不同的国债指标,例如国债依存度、国债负担率和国债偿债率等对我国的国债风险进行了研究。针对传统国债风险研究忽略市场风险的问题,借鉴私人金融机构的风险测度方法,本文构建了国债风险动态测度的在险价值(VaR)方法,分别应用RiskMetrics模型和GARCH模型来测度国债风险。 接着,本文讨论了我国国债的利率成本问题。本文指出,在近些年,由于我国在发行国债时忽略了所要支出的利息成本,使我国财政需要承担很大的负担。这一部分主要应用算例分析了“借新还旧”的国债发行方式下长期国债和短期国债的不同成本,指出增加短期国债的发行能够减少国债利息成本,并且指出采用到期支付利息的方式可以减少国债成本。而且,这一部分还分析了我国利率期限结构及其对国债发行政策的影响,指出在我国利率期限结构日益丰富的趋势下,发行短期国债能够有效的减少国债成本。 文中对国债和国债利率的动态效应及相互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其中,实证研究采用的数据样本包括1996-2006年间的国债市场利率、通胀率指标、货币供应量指标的季度数据。结果显示所选择的经济数据样本的非平稳性较为显著。应用向量自回归(VAR)方法证明国债负担率、国债余额、通胀率和货币供应量均为利率的Granger成因。应用脉冲相应函数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说明国债余额对国债利率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和贡献。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应该加强国债余额的管理,在强化国债风险管理的同时,确保国债利率的稳定,减少国债成本。 在分析这种新的国债余额管理政策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国债最优发行策略的随机优化模型,其中,综合考虑了国债的风险和成本最小化问题。对于模型中的随机Vasicek利率期限结构模型,本文应用极大似然估计方法得到了模型的相关参数,并应用Monte Carlo模拟方法对Vasicek利率期限结构模型进行模拟,从而将随机优化模型转化为标准线性规划模型。实证分析的结果证明,应该增加短期国债的发行量。 最后,本文指出国债管理过程中通常使用简单的风险建模方法,并基于金融机构通常使用的资产负债管理框架,探讨了在理论的国家资产负债表上如何应用修改的资产负债管理框架来管理国债。该模型框架的主要过程是随机变量的树状结构;动态随机优化模型的建模和求解;模型结论密度函数的估计。
【图文】:

曲线,利率期限结构,曲线


图 3-3 我国国债利率期限结构曲线Fig.3-3 Term structure of Interest Rate of China National Bond

曲线,利率期限结构,曲线


图 3-3 我国国债利率期限结构曲线Fig.3-3 Term structure of Interest Rate of China National Bond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224;F832.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宏宇;;美国债务上限谈判:传统、背景及影响[J];银行家;2011年09期

2 杨卓巍;单炳杰;;浅谈加强国债市场管理[J];吉林金融研究;2009年06期

3 王保安;;深化改革 强化管理 开创财政国库工作新局面[J];中国财政;2011年11期

4 本刊记者;;“十一五”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成就瞩目[J];中国财政;2011年11期

5 董建斌;;住房公积金的各类风险及防范[J];中国房地产;2011年11期

6 余永定;;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及对我国的影响[J];科学发展;2011年07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夏祖军;国债管理创新取得突破[N];中国财经报;2010年

2 记者 夏祖军;着力打造健康稳定的国债管理体系[N];中国财经报;2011年

3 记者 缪舢;国债风险 仍可承受[N];中国企业报;2002年

4 东航国际金融公司 陈东海;价格上涨 美国国债风险就降低了吗[N];证券时报;2011年

5 海通证券 张 崎;浮动利率国债风险加大[N];证券日报;2003年

6 特约撰稿 钟伟;警惕加息背后的国债风险[N];中国证券报;2004年

7 商文;国债风险面面观[N];上海金融报;2004年

8 肃信;甘肃国债管理出高招[N];中国财经报;2000年

9 夏祖军;国债管理发生五大嬗变[N];中国财经报;2006年

10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王珏;加强国债管理 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N];山西科技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赵谦;我国国债的风险和成本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2 周军民;中国国债风险与绩效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3 杨东亮;国债理论研究与中国实证检验[D];吉林大学;2009年

4 王合军;我国国债功能及其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5 钟兴文;积极财政政策下的中国政府债务管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伟;我国国债风险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2 王巍;新形势下我国国债风险的实证分析[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3 李慧;国债风险问题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2年

4 李虹;西部大开发中的国债政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5 刘辉;当前我国国债政策可持续性研究[D];天津财经学院;2004年

6 王红颖;我国国债风险与绩效实证分析[D];天津大学;2008年

7 封波;西部大开发中的国债政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8 陈亭宇;我国国库现金管理与国债管理的协调配合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年

9 严娴;我国国债的期限结构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10 于晓洁;论我国国债风险综合评价和预警体系的建立[D];山东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959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5959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b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