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基于纵向关联的产业价值创造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4 08:53
【摘要】: 在社会分工深化的条件下,上下游企业之间趋于采用合作的方式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单个产业的绩效越来越受到上下游产业关联的影响。因此,,从产业关联的角度研究上下游产业绩效的影响十分必要。 论文以企业能力理论为基础,将企业视作异质的资源和能力体,因此评价产业的绩效必须采用产业价值创造基准,即所有要素特别是异质性要素的回报最大。从产业价值的来源看,无论是增加单个企业创造的价值,还是增强企业间多样性,归根结底都必须提高企业能力,而与上下游厂商的合作是企业学习创新并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从产业价值的实现看,产业价值创造最终通过顾客价值来体现,与上下游厂商的有效协调能够优化顾客价值驱动结构。因此,产业价值创造受到产业关联的极大影响。 产业关联的基础是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纵向联系,它包括两个方面:描述资源和能力依赖状态的结构性联系,及以资源共享和能力互补为目的、以产权和契约为治理手段的行为性联系。在短期中,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生产性联系包括投入产出关系、知识和技术联系保持不变,这种相互依赖的结构性特征决定企业参与纵向合作的收益和成本。通过对上下游企业的博弈分析证明,存在一个均衡的纵向合作状态。不同的纵向合作水平进而使产业成长即价值创造的增长表现出不同的模式:在典型的网络化模式中,较高水平的纵向合作促进了企业间协调,扩大了产业获取异质资源的范围;在模块化模式中,明确的联系规则降低了纵向合作的必要性,有利于专业化能力的积累,并因多样性产生选择价值。论文因此构建了一个以企业能力为基础,分析纵向关联对产业价值创造影响的理论框架。 从长期看,一方面,企业之间的生产性联系既受到环境因素的冲击,也会因合作本身改变合作成本与收益,使纵向合作水平和产业成长模式发生转换;另一方面,产业价值的纵向转移会改变企业的行为,如重构纵向联系、纵向一体化,从而使纵向关联从根本上发生改变。因此,纵向关联对产业价值创造的影响是一个存在反馈作用的动态过程。特别是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知识增长与分工深化的协同演进,纵向关联及其对产业成长的作用发生变化。分工深化带来的专业化收益以系统知识的有效共享为必要条件,网络化模式通过纵向合作共享隐性的系统知识,模块化模式通过将隐性知识显性化共享系统知识。两种模式在分工演进的不同阶段交替起主导作用,推动了产业成长。 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产业规制的思路是促进企业异质性基础上的竞争,基本政策手段是降低企业成长壁垒,提高企业能力。纵向合作可以提升企业能力,促进产业价值创造,来自上下游厂商的压力会使厂商在集中度极高的市场中依然维持适当的价格和足够的学习创新激励,因此政府应予鼓励。论文还侧重从企业能力角度分析了我国企业纵向合作不足的原因,以及促进企业纵向合作的相应措施。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270;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贵富;赵英才;;产业链:内涵、特性及其表现形式[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年03期

2 倪建明,倪建军,陈利雄;我国金融深化与资本市场压抑[J];财经科学;2000年05期

3 吴向鹏;产业集群:一个文献综述[J];当代财经;2003年09期

4 原毅军,丁永健;产业过度进入问题研究评述[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5 周振华;产业关联深化的新变化、基础及其结构平衡[J];东南学术;2005年01期

6 梁浩;;企业网络理论的现状及国内研究中的困境[J];江淮论坛;2006年03期

7 赵勇,郭红玲,武振业;核心能力理论:企业能力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J];经济体制改革;2003年01期

8 陈平;;劳动分工的起源和制约——从斯密困境到广义斯密原理[J];经济学(季刊);2002年01期

9 刘辉锋;演化经济学企业理论述评[J];经济评论;2005年05期

10 谢贞发;产业集群理论研究述评[J];经济评论;2005年05期



本文编号:26631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6631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8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