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的小产权房治理及用地制度创新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8 12:27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人口的迅猛增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日益增加,城市周边村被吸纳的频率越来越快,基于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城乡土地二元结构等历史遗留问题显露无疑,弊端阻碍重重,社会矛盾日趋激烈,实际情况是迫切需要城乡统筹发展。在城乡结合部及乡镇企业相对发达地区,各类中小企业对低成本用地的偏好、进城务工人员对低廉的居住成本的要求与农民集体和农户参与分享城市化、工业化收益的强烈动机一拍即合,各类隐性流转大量出现,小产权房建设用地就是此类隐性流转的突出表现。小产权房是指在农民集体土地上建设,由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个人购买,没有取得合法产权证的房屋”是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度框架下出现的特有现象,也是在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过程中,城市化进程加快,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以及新农村建设等大背景下产生的问题,其影射出我国城市房地市场、住房保障制度、农村土地制度、农村土地管理、农民利益保护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由于小产权房牵涉面甚广,国家、基层政府、农民、城镇居民多个主体的利益,围绕小产权房屡禁不止的现象,出现了很多明显违法却难以执法、难以规制的问题如:农村集体土地私建私卖商品房应该如何治理?小产权房的买卖合同效力应该如何认定?城镇居民购买小产权房又该如何处理?房屋拆迁后赔偿金该分配给谁?在这些问题未解决时,农民面临的选择是:被动的等待征地,由政府收取最高不超过农地常年产值30倍之外的土地补偿,还是冒着不受法律保护的风险,主动地兑现土地增值?与此同时,城镇居民面临的选择是:在城市高房价的压迫下做房奴,甚至望楼兴叹而无安身之地?还是以价格低廉很多但拿不到房产证的小产权房为家?在当前的情形下,国家显然已不能再继续回避农村集体土地的权属、收益和转让的问题。因此,怎样解决农村土地制度方面的障碍,怎么样解决小产权房问题,怎样实现政府、村集体、房地产开发商、农民和城镇居民等主体之间的利益平衡,这些问题都是保证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而函需解决的重要课题。保护耕地,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保证我国土地资源高效利用,保障人民的住房需求,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贯彻农民应该分享城市化带来的土地增值收益的理念是现今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我党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初衷所在。本文意在城乡统筹发展科学理念的指导下合理解决农村小产权房建设用地问题,完善农村土地制度,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在对我国农村建设用地制度的立法现状和实践缺陷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农村建设用地制度改革的必要性,进而通过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促进我国土地资源高效管理,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描述性研究法、数据分析法等。研究结论:农村小产权房建设用地问题的解决必须从多视角出发:一方面在政策上,要根据土地类型对小产权房进行区别化处理。并且,要通过城乡统筹规划来深化农村土地产权改革、完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以及优化农村建设用地使用制度,来加强我国农村土地资源管理。另一方面从法规的视角对农村小产权房建设用地问题加以规制,要将我国农村建设用地问题纳入法制轨道,其次,要提高执法力度,违法必究,严格规制农村小产权房建设用地问题。
【图文】:

变化图,变化图,北京市,流入人口


逦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的小产权房治理及用地制度创新研宄2009逦年逦1860逦614.2逡逑2010逦年逦1961.9逦704.7逡逑2011逦年逦2018.6逦742.2逡逑2012逦年逦2069.3逦773.8逡逑2013逦年逦2114.8逦802.7逡逑2014逦年逦2151.6逦818.7逦逡逑表3-1北京市流入人口情况表逡逑注:数据来源《北京市2015统计年鉴》逡逑

外来人口


从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外来常住人口主要集中于城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逡逑区,这两个区域的外来常住人口占了全市常住外来人口的89.6%。这种分布状态主要逡逑由区域功能特征决定,基于这些年的城镇化建设,城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的逡逑基础设施建设已比较完善,医院、学校、银行、商场等一应俱全,其产业布局与交通逡逑状况也己做相应调整,并且其生活成本要比核心区域较低,各个方面都满足外来人口逡逑的基本生活需求。小产权房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城市发展新区,占了全市小产权房项目逡逑总数的77.78%,这是由小产权房的区位特征所决定的。另一方面,北京购房政策决定逡逑了小产权房的购买人群。北京限购,,而小产权房即无户口、社保缴费年限等要求,并逡逑且价格低廉、选择上机动灵活,备受外来人口青昧。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F299.23


本文编号:27030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7030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b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