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建设项目动态联盟运作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3 02:36
【摘要】: 本文以契约理论、新古典经济理论、核心能力理论、现代公司治理理论等原理为基础,采用博弈论、网络分析法、BP神经网络、遗传算法、模糊数学等分析方法,对建设项目动态联盟运作模式的构建、运行机制、决策机制、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 (1)从我国建筑行业面临的形势出发,在分析了国内外现有的建设模式的基础上分析了建设项目动态联盟模式的优势;从数学、新古典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建立模型,分析建设项目动态联盟模式的形成动因;结合我国建筑市场的发展形势和环境条件,并利用非合作博弈理论对建设项目动态联盟模式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2)通过相关文献分析,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伙伴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应用网络分析法评价选择伙伴进行了可行性分析;构建了项目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应用BP神经网络方法评价选择项目进行了可行性分析。这两种方法都能将专家智慧融入评价过程,又能避免人为的主观影响,本着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思想,建立了评价模型,对候选伙伴和拟投标项目进行了科学评价,评价结果与现实情况有着很好的一致性。 (3)以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设计了单任务激励模型和多任务激励模型,并对盟员绩效进行评价,为联盟激励决策和收益分配决策提供依据。通过比较在信息对称与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单任务激励模型的解,分析了总包商与分包商的特质、外生随机变量及其影响程度等因素对激励报酬强度系数的影响,通过模型分析,识别出了建设项目动态联盟中设计激励机制必须考虑的因素。对多任务激励模型,通过相对激励强度比较静态分析表明,总包商对于重要性高的任务、不确定性较低任务的激励力度应该得到加强,以便合理配置资源,最大化联盟的效用。基于建设项目动态联盟伙伴绩效评价相关文献的分析,结合南京栖霞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际情况,构建了评价的指标体系,研究了模糊系统评价的可行性,建立了模糊系统评价的数学模型,并对南京栖霞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实例分析。 (4)利用遗传算法求解建设项目动态联盟多项目资源均衡问题。根据建设项目动态联盟的特点,将多项目资源均衡问题转化为单项目资源均衡问题;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求解单位时间内资源消耗函数的最小方差,使资源消耗尽量均衡;设计遗传算法,并利用MATLAB遗传算法工具编程实现,求出各子项目的最优开始时间;实例分析表明利用遗传算法求解建设项目动态联盟多项目资源均衡问题是有效的。 (5)通过对建设项目动态联盟中多层委托代理关系的分析,研究了建设项目动态联盟治理结构概念的内涵,对建设项目动态联盟中存在不同委托代理关系的利益主体间的权、责、利关系进行界定。针对建设项目动态联盟运行过程中的问题,分析了建设项目动态联盟治理的必要性。依据建设项目动态联盟的组织结构和涉及联盟的各利益相关者受契约约束的紧密程度把建设项目动态联盟治理结构划分为三个层次。从内部治理、外部治理和社会治理三个层次分析了建设项目动态联盟治理结构的制度框架和控制权的配置。通过设置良好的制度框架,规定其网络框架,从而提高联盟的组织效率,实现联盟的效用最大化。并对浙江宝业集团所建立的动态联盟的治理结构进行了实例分析。 (6)针对联盟确定的以伙伴努力水平所实现的收益为收益分配对象的不公正性,根据建设项目动态联盟的实际情况,建立联盟、业主、项目利益相关者等确定的以伙伴最终实现的项目价值为收益分配对象的数学模型,并通过对伙伴所完成分包项目价值状态的确认,确定一个奖励额度,实现对正式契约和模型的改进,采用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算例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极大地提高了伙伴的努力程度,提高了收益分配的合理性。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224;F284
【图文】:

示意图,治理结构,工程项目,示意图


结构[42],如图2.5。阐述了工程项目治理结构中委托—代理链优化的途径,包括:①工程项目委托—代理链的优化;②通过完善的契约管理优化委托—代理关系;③克服委托—代理关系的非市场配置。图 2.5 工程项目治理结构示意图

总体构架,信息平台,协调管理,动态联盟


基于信息平台的企业动态联盟协调管理总体构架

治理结构,资产专用性,市场方式,组织费用


M(0)<X(0)<H(0)M`>X`>H`>0这些关系可以在图3.2中得到反应。因此,令k*代表最佳的资产专用性,则有:当k*<k1时,治理结构应选择市场方式;当k1<k*<k2时,治理结构应选择混合治理方式;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施金亮;吴静文;;构建战略联盟伙伴的选择机制[J];商场现代化;2006年02期

2 周宇;;企业财务战略联盟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年09期

3 李阳;周迎春;;功效评分法在虚拟企业伙伴选择中的应用[J];经济师;2006年10期

4 秦远建;戴中俊;;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区域协作伙伴选择[J];中国水运(学术版);2007年05期

5 盛立新;张志勇;匡兴华;;基于流程的虚拟物流企业伙伴选择模型[J];工业工程;2008年05期

6 许圣良;马慧民;;基于粒子群算法的敏捷供应链伙伴选择问题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9年12期

7 董媛;;技术标准联盟的伙伴选择研究综述[J];中外企业家;2009年16期

8 马祖军;基于遗传算法的供应链联盟伙伴选择[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3年09期

9 白晓松;虚拟企业的伙伴选择战略评估模型的建立[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10 褚淑贞,黄艳;企业战略联盟及其伙伴选择[J];理论探索;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卓;蔡云泽;许晓鸣;;移动博弈者之间基于信誉的伙伴选择机制研究[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B卷[C];2011年

2 朱建新;倪慧;;企业合作创新的伙伴选择问题:决策程序与关键[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张福顺;张士杰;罗焕佐;戴朝辉;;虚拟企业伙伴选择方法研究[A];制造业与未来中国——2002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艾凤义;韩伯棠;;R&D战略联盟的伙伴选择研究[A];全国第七届工业工程与企业信息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5 蒋建国;夏娜;张国富;尹翔;;基于蚁群算法的敏捷供应链伙伴选择[A];计算机技术与应用进展——全国第17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6年

6 罗永远;王坚;戴毅如;;虚拟企业伙伴选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A];先进制造技术论坛暨第二届制造业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7 康凯;张敬;;协作制造网络伙伴选择组合模型与算法[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运作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8 方威;王丽丽;;基于生态位理论的企业战略联盟伙伴选择研究[A];人文科技发展与管理创新——湖南省管理科学学会2009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刘晓烽;徐晓飞;李向阳;;基于Bernardo方法的虚拟企业伙伴选择群决策研究与实现[A];企业应用集成系统与技术学术研究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闫佳;陈雪波;王莉;;虚拟企业伙伴选择过程以及方法研究[A];先进制造技术论坛暨第五届制造业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卢伟 王守清;联合体伙伴选择[N];中华建筑报;2007年

2 孙加祺;资产重组中的伙伴选择[N];首都建设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吴晓伟;让服务直接贴近用户[N];计算机世界;2004年

4 苏晓华邋张书军;合资企业中方学习效果大相径庭[N];消费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王颖;荣誉和品牌是非常珍贵又脆弱的东西[N];上海证券报;2008年

6 ;进行IT外包的三个要素[N];中国计算机报;2007年

7 张昕;成功增员的十二个要点[N];中国保险报;2005年

8 云杉;连贯追踪 事半功倍[N];中国保险报;2005年

9 王沛霖;精英电脑搅局台式PC代工业[N];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宋智慧;“携手将湘潭打造成投资的洼地”[N];湘潭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洪涛;“关系”文化对合伙创业伙伴选择考量要素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杨洪涛;“关系”文化对合伙创业伙伴选择考量要素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刘雷;建设项目动态联盟运作模式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4 吴

本文编号:27528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7528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6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