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农业产业组织行为主体博弈分析

发布时间:2020-07-30 19:44
【摘要】: 农业产业组织内部各个主体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迫于强大的竞争压力,为了避免恶性竞争,农业产业组织内部的主体纷纷组建合作组织。各种形态的合作组织作农业产业组织的创新,己成为农业产业化的重要途径。博弈论是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科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运用博弈论研究农业产业组织主体之间的合作问题,研究农户与农户之间以及农户与龙头企业之间、龙头企业与龙头企业之间、龙头企业与地方政府之间相互作用的策略选择和利益变化,进一步丰富农业产业化理论,以对农业产业化的实践提供理论指导。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 1、分析了目前农业产业化的现状,全面考察了国内农业产业化各个主体之间的博弈关系,提出运用合作博弈以及非合作博弈理论研究农业产业化主体之间的相关问题及研究意义。 2、梳理了博弈论合作博弈以及非合作博弈的一些基本概念,从合作博弈的目的和作用出发,分析因非合作带来的利益损失。农业产业化各个利益主体的合作博弈形成的动因主要来自农业产业化内部利益主体利益最大化的目标。探讨了农户与农户、龙头企业与龙头企业之间由竞争向合作演变的理论机理。特别是考虑现实中决策者是有限理性时,分析了农户与农户、龙头企业与龙头企业由竞争走向合作的发展趋势。 3、给出了农业产业化利益主体合作的一般原则。建立了合作方双向选择、形成合作的讨价还价博弈模型,探讨各个农业产业化利益主体的策略具有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时,合作过程中各博弈方之间协商、契约的制定以及契约的履行等问题。 4、提出了利益分配原则,建立了合作利益分配模型,给出一种可操作的减少违约的方案。本文在分析龙头企业特点的基础上,把经典的博弈模型一古诺寡头模型和贝特兰德寡头模型、斯塔克博格寡头模型结合起来并加以改进,建立了龙头企业之间联盟的方式。 5、勾画了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委托——代理博弈模式。根据农户与龙头企业在现实中的联系方式的不同,对委托——代理博弈模型进行分类,并给出在不同结合方式下农户与龙头企业的收益情况,对在不同合作方式下的合作的稳定性进行探讨。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F325;F224.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柳键;邱国斌;;政府补贴背景下制造商和零售商博弈研究[J];软科学;2011年09期

2 俞建;;n人非合作博弈的轻微利他平衡点[J];系统科学与数学;2011年05期

3 李强;;国际气候合作中的非合作性博弈困境及其超越[J];理论月刊;2011年09期

4 任修霞;余素梅;;农民合作难的博弈论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1年16期

5 王凡;赵杭生;姚富强;冯少栋;张建照;;基于定价的认知无线网络按需多信道接入策略[J];应用科学学报;2011年04期

6 杜志平;胡贵彦;穆东;;信息不对称下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质量守约博弈分析[J];物流技术;2011年13期

7 俞红燕;俞紫韵;陈杨燕;蒋梦琳;;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过度储备博弈论分析[J];上海国土资源;2011年02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融生;;经济政策协调的负效应[A];2002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2 马文秀;裴桂芬;赵相如;;合作博弈:解决中美贸易摩擦的理性选择[A];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3 曾德明;彭盾;;技术创新网络成员谈判力度量[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姚瑶;周密;;基于信息供求双方博弈分析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5 唐喜林;赵曙蔚;;基于寡头市场的供应链链间产量博弈分析[A];第九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黄川;郑宝玉;;异构网络融合中多无线电多信道分配问题的研究[A];2008年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魏静敏;唐加福;;供应链中供需双方订货批量模型的博弈分析[A];200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胡文君;周溪召;;基于交通均衡的公路货运定价与博弈分析[A];第十二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赵煜;;非合作博弈下合作进化理论在自愿连锁发展中的应用[A];2006年流通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陈朝明;陈锐;;试论陆荣廷政权在边境县域经济发展的博弈论[A];陆荣廷与龙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上海交通大学 胡海鸥;计划经济中的非合作博弈[N];上海金融报;2003年

2 陈支农;合作博弈:艰难而实用的妥协[N];中国冶金报;2005年

3 ;博弈论创建者——纳什[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6年

4 施锡铨;“合作”博弈理论缘何能获诺贝尔奖[N];中国证券报;2005年

5 蒋锡培;家和万事兴三要素[N];中国证券报;2006年

6 蒋锡培;家和万事兴三要素[N];经理日报;2006年

7 本报特约评论员、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石建勋;全球通胀:此事不可小视[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8 李灵燕 白永秀;人力资本与西部开发[N];陕西日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  刘晖;破解全球化悖论:在焦虑中成长[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10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夏禹龙;何种利益博弈有利于社会和谐[N];社会科学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孝莹;农业产业组织行为主体博弈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2 白萍;新疆农业产业组织模式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8年

3 樊斌;非合作博弈条件下企业内部知识共享激励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4 张惠娟;基于博弈论的可生存网络资源管理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5 梁彤;企业协作过程中的博弈行为分析[D];天津大学;2010年

6 张庭发;集装箱港口竞争分析与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陶军;基于非合作博弈模型的QoS分配中关键技术的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8 杨庆丰;互联网骨干网互联互通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9 吴杰;数据包络分析(DEA)的交叉效率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10 孙睿;网络运营商动态竞争战略分析[D];重庆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芳;地方政府间非合作博弈的机理及治理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张允;基于非合作博弈的认知无线电功率控制算法[D];南京邮电大学;2012年

3 王艳;非合作博弈问题的数值分析[D];东北大学;2008年

4 蒋金亮;基于非合作博弈的高速铁路票价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5 刘僊;基于非合作博弈理论的供应商选择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6 卿峰;信息供需方间的非合作博弈分析[D];湖南大学;2008年

7 杨尊信;煤电产业供需博弈模型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8 雷岁江;山西农业产业组织比较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04年

9 王继尧;基于熵和集对分析理论的复杂系统的脆性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5年

10 万玉刚;供应链中企业关系的博弈和信任分析[D];南京工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7759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7759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7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