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经济视角下地区非均衡发展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1 09:44
【摘要】: 1949年经济学家劳尔·普雷维什(Rain Pulevision)在为联合国拉丁美洲经济委员会起草的经济报告中,第一次用“核心—边缘”的结构性概念来描述当时国际贸易体系中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对峙情形,从此贸易自由度与非均衡发展问题,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伴随着二战后半个多世纪来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的迅猛发展,世界贫富差距仍然在拉大,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日益凸现。不仅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经济非均衡发展趋势明显,我国国内经济的发展同样面临开放经济条件下的非均衡发展问题。 空间经济理论自1990年诞生至今引起了经济学界的普遍关注。对空间经济学模型的拓展不断出现,使这一理论体系不断丰富和发展。本文通过研究和拓展空间经济理论模型,探寻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地区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按照由浅入深、由简单假设到复杂假设的理论模型拓展逻辑顺序,分别把劳动力流动、土地价格与利用外资作为研究切入点,全面探讨我国地区非均衡发展的动因、机制和趋势,并根据所得结论,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献计献策是本文的主要工作。 全文共分为七个部分。 第一部分阐述研究的主题与背景,说明空间经济理论与传统经济理论的不同之处及其在解释产业集聚与地区差距问题上的优势。对空间经济理论的发展概况以及非均衡问题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界定了地区差距、非均衡发展、空间、贸易自由度、经济集聚等研究所涉及的相关概念。 第二部分作为理论铺垫,介绍了空间经济学的基本模型框架和重要模型(核心—边缘模型)。由于成功的将空间维度纳入分析框架,核心—边缘模型分析产业份额、实际工资差异、人口流动与贸易自由度等变量,解释经济发展中的产业集聚、地区差距扩大等现象的丰富内涵。 第三部分从核心边缘模型出发,讨论了我国劳动力流动与地区差距扩大之间相关关系的空间经济学解释。劳动力的流动直接改变地区人力资源禀赋、市场规模以及技术差异程度。由于循环因果效应以及经济集聚过程的自我强化作用,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劳动力流动限制的减少推动了地区差距的扩大。 第四部分对基本的核心—边缘模型进行了拓展,将土地作为固定投入要素引入,建立了一个具有非流动性固定投入的核心—边缘模型,研究土地价格政策变量与贸易自由度对产业集聚的共同影响。证明了在一定条件下,任何产业分布结构都能够维持长期稳定。在这一拓展模型基础上,分析了土地价格政策对我国经济空间分布格局的形成所产生的作用,并探讨了我国经济热点地区地价与房价的上涨对目前经济集聚的稳定性及地区差距扩大问题的影响。 第五部分用比核心—边缘模型解析能力更强的资本创造模型讨论利用外资对我国地区差距的影响。资本创造模型引入了厂商的理性预期,与前两章的模型相比,具有更多于核心—边缘理论的特征。对外资与地区差距问题的研究,也是本文的侧重点。研究首先从实证分析出发,构建了一个模糊物元模型,通过实证结论展示我国各地区利用外资业绩与潜力的差别,以及外资在我国的核心—边缘分布状况。然后通过神经网络技术,模拟了我国各地区外资外贸与GDP的三元函数关系,计算出了地区最优利用外资规模和对外贸易规模,并考察了外资在各地区经济效率的差异情况及这种差异的发展趋势。最后在资本创造模型框架下解释了外资在我国不同地区规模、业绩、效率差距现象,并探讨了我国各地区利用外资实践中的几个问题。 第六部分是个案分析,前面的章节已经清楚的描述了我国经济当前的核心—边缘分布及其形成机理,这一章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政策选择。从空间经济理论的政策涵义出发,探讨了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人才策略选择,地价房价策略选择,并重点论述了东北三省产业结构趋同、利用外资的伤害性竞争以及外资引入策略选择问题。将空间经济理论结论结合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实践,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 最后一部分总结全文,概括了全文的逻辑脉络和主要结论,指出了论文的主要创新点、不足点以及未来研究的方向与趋势。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207;F224
【图文】:
82亿元、39527.14亿元。如图O一1所示,东部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比重为9DP比重高达54.14%;西部地区国土面积比重为71.8%,然而GDP只占230一1中,是几组代表性的数据,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种地区差距的对比据选择的年份都是有特别含义的:1978年开始实行改革开放,1992年邓开了我国市场化的序幕,2004年的经济普查数据第一次全面反映了改革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成果②,2006年是我们能找到的最近的数据。
111987770.250667771997770.271889992007770.30534777资料来源:《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和历年《重庆统计年鉴》图2一 11978~2007年我国31地区差距变化G曲线资料来源:《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和历年《重庆统计年鉴》2.3劳动力流动与地区差距扩大的空间经济学解释在空间经济理论中,劳动力流动对经济集聚以及地区差距的形成和扩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劳动力流动受到限制,不能自由跨区流动时,不同地区之间工人的实际收入差距将会逐渐拉大。企业向某一地区集中时,如果遇到劳动力资源的竞争,就会导致工人工资上升,生产成本上升,企业的空间聚集动力消失。因此,如果劳动力流动限制较多,就会形成厂商相对均衡的地区空间分布结构。这也是改革开放初期劳动力流动受到制度性限制时,我国地区差距不大的原因之一。核心一边缘模型是空间经济理论中最基本的模型,这一模型中影响经济地区分布状况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劳动力的流动。在核心一边缘模型中
图3一1是当产二0.6、。二2、r*固定不变时;与s,的关系,图2是当产=0.6、二=2、r’固定不变时琳一诃与sn的关系,表3一1给出了数值模拟的部分数据。由图3一1可见,当两国名义工资相等时,两国土地价格差距与真实收入差距对工业产业分布份额s。产生影响。这种影响的机制原理将在后面的作用力分析中详述。当外国土地价格一定且两国名义工资相等时,贸易自由度决定了本国土地价格变化对工业产业份额影响的程度。需要注意的是,存在一个临界状态的贸易自由度~,。dr_一、、_。,.~
本文编号:2777299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207;F224
【图文】:
82亿元、39527.14亿元。如图O一1所示,东部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比重为9DP比重高达54.14%;西部地区国土面积比重为71.8%,然而GDP只占230一1中,是几组代表性的数据,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种地区差距的对比据选择的年份都是有特别含义的:1978年开始实行改革开放,1992年邓开了我国市场化的序幕,2004年的经济普查数据第一次全面反映了改革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成果②,2006年是我们能找到的最近的数据。
111987770.250667771997770.271889992007770.30534777资料来源:《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和历年《重庆统计年鉴》图2一 11978~2007年我国31地区差距变化G曲线资料来源:《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和历年《重庆统计年鉴》2.3劳动力流动与地区差距扩大的空间经济学解释在空间经济理论中,劳动力流动对经济集聚以及地区差距的形成和扩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劳动力流动受到限制,不能自由跨区流动时,不同地区之间工人的实际收入差距将会逐渐拉大。企业向某一地区集中时,如果遇到劳动力资源的竞争,就会导致工人工资上升,生产成本上升,企业的空间聚集动力消失。因此,如果劳动力流动限制较多,就会形成厂商相对均衡的地区空间分布结构。这也是改革开放初期劳动力流动受到制度性限制时,我国地区差距不大的原因之一。核心一边缘模型是空间经济理论中最基本的模型,这一模型中影响经济地区分布状况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劳动力的流动。在核心一边缘模型中
图3一1是当产二0.6、。二2、r*固定不变时;与s,的关系,图2是当产=0.6、二=2、r’固定不变时琳一诃与sn的关系,表3一1给出了数值模拟的部分数据。由图3一1可见,当两国名义工资相等时,两国土地价格差距与真实收入差距对工业产业分布份额s。产生影响。这种影响的机制原理将在后面的作用力分析中详述。当外国土地价格一定且两国名义工资相等时,贸易自由度决定了本国土地价格变化对工业产业份额影响的程度。需要注意的是,存在一个临界状态的贸易自由度~,。dr_一、、_。,.~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文雁兵;张旭昆;;制度变迁、政府行为与经济空间积聚:基于Hall and Jones“社会基础设施”的C-P-I空间模型分析[J];制度经济学研究;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文雁兵;张旭昆;;制度变迁、政府行为与经济空间聚集:基于Hall and Jones“社会基础设施”的C-P-I空间模型[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本文编号:27772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777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