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产业创新视角下的转型期产业工资差距变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1 13:51
【摘要】: 收入分配问题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命题,学术前辈为此贡献了大量的智慧,收入分配中的收入差距问题则历来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至今为止尚存大量难题及谜团的研究领域。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即转型期)同样存在收入差距问题,需要当今学术界投入资源去研究,工资是绝大多数中国人基本的和主要的收入来源,因此把握转型期工资差距规律是科学处理社会经济发展中公平与效率问题的根据,它既关系经济发展的活力又关系社会稳定的保持。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经济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骄人成绩,同时中国改革开放的成绩也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前进中的不足仍然值得努力去克服。事实上,越有成绩,越要向前发展,就越要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可喜的是收入分配中的差距问题已经引起了从中央到各级地方政府、学术界、产业界和普通民众的广泛关注,产业工资差距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本论题致力于探究转型期中国产业工资差距变迁的内在机理,尝试突破现有研究思维,构架一个理论,系统地对转型期产业工资差距变迁进行解释,并据此提出有价值的政策建议。本文经过努力,在转型期产业工资差距变迁研究上取得若干创新。 (1)运用产业创新理论理解、解释转型期产业工资差距的变迁,突破了现有成果的研究视野,构建的“转型期产业创新与产业工资决定机制的联结分析模型”较之现有研究观点或许有更强的解释力。 (2)综合运用了六个指标测度,通过实证分析对转型期产业工资差距变迁进行了合理的阶段划分,指出转型期产业工资差距总体是扩大了,并呈现由大差距到小差距再到大差距进而更大差距的反L型曲线变迁轨迹。 (3)基于产业创新理论,结合转型期的宏观背景,辩证地分析了转型期产业工资差距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振内需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及对劳动力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影响,从而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学术研究角度的根据。 本研究的核心观点是转型期不同产业在产业创新上成就的差异是导致产业间工资差距形成和变动的根本原因,因此理解转型期产业工资差距以及改善产业工资差距的合理度都应该立足产业创新层面,通过改进不同产业的产业创新机制来促进产业间工资在差距中控制平衡。 本论题研究包括六个部分。 绪论部分交待了研究的缘起和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对论题相关的四个基本概念:工资差距、产业、转型期、产业创新进行了界定。 研究文献述评对国外产业工资差距研究以及国内产业工资差距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在肯定现有研究成绩的基础上,指出了若干不足进而引出了自己的研究,即从产业创新的视角研究转型期产业工资差距的变迁。 论题的第三章是转型期产业工资差距变迁的实证研究,首先讨论了产业工资差距测度的指标,并对本论题研究所采用的数据来源给予说明。接着实证分析了转型期产业工资差距变迁的数量变化和结构变化。本文通过收入增幅、极值差、极值比、行业平均职工工资排序、标准差系数或称“变异系数”、泰尔指数等六个指标的测度,既测度了细分产业的工资差距,也测度了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工资差距,所呈现的结果表明转型期我国产业工资差距并非笼统直线扩大,而是先大,接着缩小,再次平稳扩大,最后急剧扩大的呈反L型曲线变迁状态。 第四章是论文的理论部分,系统地论述了转型期产业创新与产业工资变化的关系,构建了自己的“转型期产业创新与产业工资决定机制的联结:II—IW(Industrial innovation—Industry wages model)”分析模型。它由层层递进的四个层次构成,表达了产业创新对产业工资影响的逻辑关系。产业创新系统是由产业市场创新、产业技术创新、产业制度创新、产业资源创新共四个子系统组成,融汇了四个子系统的产业创新绩效导入产业工资决定影响因素系统,其包括产业内企业支付能力、产业劳动力供求状况、国家相关劳动工资政策、产业工资文化、第三方力量制衡等,促进这些因素发生变化,变化的结果影响工资支付、接受双方的博弈,博弈有工资支付方即企业和工资接受方即职工两方参与,就支付方的支付能力来说,存在有能力支付多工资和无能力支付多工资两种情况,就支付方的支付意愿来说,存在想要支付更高工资和想要支付更低工资两种情况,相应地就接受工资者来说,存在有能力要求企业支付高工资和无能力要求企业支付高工资两类,产业内不同个体的博弈得出产业内各个职工的工资,所有各个职工工资的总和汇成产业工资。整个模型阐明转型期我国产业工资的决定与其产业的创新是密切相关的。 第五章结合“转型期产业创新与产业工资决定机制的联结分析模型:II—IW(Industrial innovation—Industry wages model)”对转型期产业工资差距的演进进行了分析。共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对转型期产业工资差距演进的阶段分析,即转型期产业创新与产业工资差距数量变迁的关系。采用八个指标,把整个转型期产业工资差距变迁划分为四个阶段,即1978—1984的产业工资差距平稳期、1985—1993产业工资差距缩小期、1994—2002的产业工资差距平稳扩大期、2003—2007的产业工资差距急剧扩大期,并从产业创新的视角对四个阶段的特征作了描述;二是运用“转型期产业创新与产业工资决定机制的联结分析模型:II—IW(Industrial innovation—Industry wages model)”,对转型期七个典型产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采掘业;金融业:制造业;房地产业;农林牧渔业)的产业工资相对位次变化作了阐述,论证了产业创新与转型期不同产业的产业工资相对位次变化的关系,即转型期产业创新与产业工资差距结构变迁的关系。 第六章为主要研究结论及宏观政策探讨。主要研究结论强调产业创新是转型期产业工资差距变迁的根本原因,即转型期不同产业在产业创新上的差异是导致产业间工资差距形成和变动的根本原因,转型期产业工资差距的四个阶段演进提供了实证依据。宏观政策建议的主要观点为国家应当积极地科学促进产业制度创新,把握不同产业制度创新的适时、适度,进而通过制度创新带动整个产业系统创新。总之,针对转型期产业工资差距问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基于“和谐社会”构建理念,兼顾公平与效率,承认合理差距的积极作用,通过合理差距的激励功能调动劳动力要素的积极性,又要在差距中控制平衡,保持产业结构科学,保障经济平稳快速增长。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249.2
【图文】:

变化曲线,位次,工资,变化曲线


图5一1:转型期七产业工资位次变化曲线图综合上述的实证图表,可以提出转型期七个产业的产业工资相对位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总体有三种情况:产业工资相对位次先高后低,建筑业最为典型;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安然;北京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就业效应分析[D];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891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7891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6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