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基于模糊偏好关系的公众参与下公共项目多准则群决策

发布时间:2020-08-11 20:35
【摘要】:公共项目的投资建设一直都是我国财政支出的重要部分,为了建设更加满足公众需求的公共项目,我国政府对于“公众参与”问题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2014年中共中央十八届四中全会更是强调将“公众参与”规定为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的法定程序之一。但是目前关于公众参与公共项目相关问题的研究大多停留于参与制度建设等理论研究领域。将公众参与引入到公共项目决策过程的意义显然是重大的,这一点也得到了许多相关领域研究人员的认可。对于如何在公众参与公共项目的前提下,对公众给出的决策结果做出科学的处理,从而得到客观反映公众意愿同时满足专业性的决策结果是重要待解决问题。本文针对公众参与下的公共项目决策问题做了一系列的探讨,研究中的主要创新内容如下:1.通过对问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可知,公众对于参与公共项目决策的意愿较为强烈且政府对此也相当支持。由于参与公共项目决策的公众群体数量较大,为了对公众群体的决策结果做科学处理,考虑个体之间的相似度,本文引入大群体的聚类思想,从而可以对参与决策的群众代表分类,为接下来的决策过程做数据的分类整理。2.针对公众参与公共项目的大群体决策问题,提出利用简化直觉模糊数打分法描述公众群体的决策结果。该方法简单易懂,可以同时考虑公众群体对待决策问题的满意程度和不满意程度,并且可以快速的完全转化为严格的直觉模糊数,并进一步提出测量不同直觉模糊数之间距离的公式,并据此构造公众参与下的公共项目评价标准权重未知的多准则决策模型。3.引入计算实验法解决参与决策的公众群体聚类问题。将每一位公众视为独立行为主体,以其决策结果之间的相似度为基础,构造聚类模型。考察不同相似度阈值下的聚类数目、聚类的平均一致性和标准一致性。分析多次演化后的聚类结果,以确定公众聚类的数目和具体的分类情况。4.本研究引入最贴近决策者心理的区间直觉模糊数,描述专家群体对公共项目的决策结果,提出考虑决策结果所有模糊信息的测量不同区间直觉模糊数之间距离的公式,并进一步地据此构造带均衡系数的评价准则权重未知的决策模型。通过计算备选方案与正、负理想方案之间的综合距离对其进行最终排序。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F283
【图文】:

技术路线图


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公共项目,决策程序,公众参与,项目建设


公共项目的决策程序一般说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公共项目建设决策程序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始末,即涵盖了从最初的规划到项目后评估与后期运营。本文主要涉及的狭义的公共项目建设决策程序决策阶段及其主要内容如图2-1所示,指公共项目立项之前的决策程序。公共项目的立项财政部门审核年度预算正式立项之后开始项目设计、项目准备阶段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制定规划总体规划控制性规划修建性规划制定项目建议书项目投资前制定根据国民经济等条件论述投资建设必要性可行性研究分析项目投资前分析考虑社会环境生态效益图 2-1 公共项目建设决策程序公众参与公共项目决策是项目建设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民主化的程度逐步加深,是人民的民主参与意识逐步觉醒的必然结果。公众参与可以提高公共项目的管理和建设的效率,使公共项目的建设成果更加符合公众需求,适应时下供需体制的发展潮流。公共项目决策根据公众参与度深度和广度,有不同的参与形式,具体地包括:决策型参与,指的是公众参与的决策意见对于最终的结果有实质性影响,该类型的参与也是参与阶梯里面的最高层次;部分意见参与,该类型是指政府主导的

市民参与,层次图,阶梯,公众参与


为三个主要的层次由低到高依次是:第一层次,不是参与第二个层次,象征性的参与;第三个层次,通过行使公民。非参与层包含“操纵”(Manipulation)和“医治”(The之所以称之为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参与,主要是因为公众完策规划过程中,只是完全被操纵和被医治。象征性的参与即可知道,公众虽然对项目的决策规划过程有所知晓,但目的结果,公众的参与只是被告知(Informing)、咨询(Colacation)。控制性参与是对于公众参与有真正实质性意义的对项目的结果产生影响,包括“伙伴关系”(Partnership)、“dpower)和“市民控制”(Citizencontrol)。该阶梯也称之梯”,随着阶梯的升高,公众对决策的影响程度也逐渐升公众参与所包含的内容,并同时给出公众参与的具体程度定公众参与制度提供了参考标准。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森慰;唐丹;郑逸芳;;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公众参与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7年03期

2 张晓;岳盈盈;;打通立法与民意之间最后一公里——关于破解地方立法公众有序参与困局的实证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7年02期

3 范柏乃;金洁;;公共服务供给对公共服务感知绩效的影响机理——政府形象的中介作用与公众参与的调节效应[J];管理世界;2016年10期

4 林杨;王应明;陈圣群;;一种考虑区间直觉模糊集的多属性匹配决策方法[J];信息与控制;2016年02期

5 陕振沛;张转周;宁宝权;;基于直觉模糊集TOPSIS决策方法的应急预案综合评价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6年03期

6 骆梅英;赵高旭;;公众参与在行政决策生成中的角色重考[J];行政法学研究;2016年01期

7 张慧;刘永强;马天儒;;基于熵组合权重的水利工程合作伙伴选择研究[J];人民长江;2015年24期

8 陈志旺;杨七;白锌;王小飞;李国强;陈林;;基于灰色关联求解权重未知的区间直觉模糊集多属性群决策[J];模糊系统与数学;2015年06期

9 詹泽雄;吴宗法;;基于前景理论的公共项目公众参与决策方法[J];技术经济;2015年11期

10 张廷君;;城市公共服务政务平台公众参与行为及效果——基于福州市便民呼叫中心案例的研究[J];公共管理学报;2015年02期



本文编号:27895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7895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9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